首页 > 装修资讯 > 葛亚曦:读书的快乐

葛亚曦:读书的快乐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12月15日15:35 家居装修知识网  

记忆里还记得书名的,一般都影响较大。比较早的有罗瑟瑞夫斯的《独特销售主张》和奥格威教主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对我最直接的影响是,我成了一个自己觉得是才华横溢的广告人了,并每年两次邮寄一份求职信给奥美,估计书还是读少了,才华应该是没满出来,奥美一直没搭理我。

葛亚曦:读书的快乐

然后就是《河殇》,从此喜欢上了梁文道和开始读历史。为什么呢,一是忽然发现原来我不是个卖国贼,二是发现读历史是了解真相和解决困惑的重要方法。而读历史之后,我开始认识梁漱溟、胡适、钱钟书、钱穆等楷模。他们远比郭沫若余秋雨要高大上,所产生的副作用是我开始有了人生的目标和学习的对象。

结果不难想象,我像吃多了兴奋剂一样,彻夜不眠常年熬夜,马桶和床头柜都摆着笔纸随时记下除去姑娘以外的念想,把自己搞成了市场经济下的劳模。还不止,人家马寅初还逛八大胡同,柳永一辈子醉卧青楼呢,我下班回家前喝几口威士忌随便搞几下人际关系,算太克制了吧。我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了,惦记买房买车这事太现实不能干。

然后比较悲剧的发现,体重持续超过愿望值已经很多年,酒量小了,KTV的歌不会唱了,节假日惦记我的妈咪多了……终于有一天,下飞机觉得腿肿了,正打算弯腰双手做空心拳状敲敲腿,发现前面一穿得花里胡哨的胖大妈边走边挥舞双手把自己拍得山响,惊得我一身汗。我知道,世界太顽固,没被我改变,而我不再年轻。一琢磨,实在不好意思买机场成功学,就开始读经济、社科,开始关注世界而不只是体验和自己。

关于活着真无聊,一切似乎很虚妄,象央视一样一直没找到幸福,到底是我病了还是世界病了等问题倒是一直伴随着我,纠结得久了就开始读哲学,当然还有个原因是聊天不谈点哲学不显得深刻,从一翻就困到近年看着心潮涌动花了估计十年。

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搬过很多次家,几次换城市,一吉普就装完了我全部家当,其中一半是书和CD。过程里还是不见了许多,也不知道不见了哪些,就像生活。

不知道是读书改变了我,还是我的改变导致喜欢更多不同的书,总之阅读的习惯是我那么多爱好里最让我欣慰的。它让我没那么孤单,打开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你可以与那么多优秀的人为伍,看他们的思考、生活、体验,和对自己或者世界的发现或者创造。

发现自己原来不需要因为没有拯救人类而焦虑,因为自己实在是太平凡,发现自己其实没有生病,发现即便是这样的我还是可以骄傲,发现有那么多人和自己一样。

今天给大家推荐本书,我想起他太晚,所以着急介绍给你们,再读周国平的 《我思故我在》-节选:

葛亚曦:读书的快乐

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作为有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他们爱思想胜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北,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含税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失败者也有一份。

最高的严肃往往玩世不恭。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在那些一本正经的人中间,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真正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的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他以诙谐的口吻说真理,仿佛要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

苏格拉底说过,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信神,有人不信,不过这个区分不重要。还有一个比这个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人相信神圣,有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最基本的划分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以伟大的成功和伟大的失败为一方,以渺小的成功和渺小的失败为一方。在上帝眼里,伟大的失败也是成功,渺小的成功也是失败。

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心中总有些东西是做人的根本,亵渎不得,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对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来说,不存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因不知耻,显出一种卑怯的无赖相和残忍相。欺负弱者,极端冷漠,当一个民族普遍丧失对神圣价值的信念时,这种人便可相当多的滋生出来,成为触目惊心的颓败征兆。

敬畏生命的世界观是一种“伦理神秘主义”,也就是说,它是基于我们内心体验,而非对世界过程的完整认知。世界的精神本质是神秘的,我们不能认识它,只能怀着敬畏之心爱他,相信他,一切生命都源自它,“敬畏生命”的命题因此而成立。通过这个基本信念,人就可以与世界建立一种精神关系。

任何人活在世上,总是和世界建立了某种关系。但是认真来说,人的物质活动,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仅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唯有人的信仰生活是指向世界整体的。所为信仰生活,未必皈依某宗教,或信奉某神灵。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

通俗的说就是缺乏个性,因而仍然不免感觉人生的空虚。我不能相信通过心理治疗而获得他本来所没有的个性。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个性以及基本的孤独体验乃是人生意义问题的思考前提。

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刺激谨慎的创造力。 

相关知识

葛亚曦:读书的快乐
专访中国设计年度人物葛亚曦:设计,是价值观之后的形式呈现
葛亚曦 :我有权选择不做一个平庸的人
葛亚曦:着眼产业,使更多人受益于设计
葛亚曦:设计师不能凌驾于美和商业之上
葛亚曦:设计当有能力联接过去,符合当下,开启未来
葛亚曦:设计当有能力承上启下
设计十年老友记|葛亚曦:十年潜心沉淀 意识融入产品
葛亚曦:设计人文价值(组图)
【设计之外】葛亚曦:写给LSDCASA的一封家书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葛亚曦:读书的快乐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8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