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樊纲:目前中国经济过于低迷的三大原因

樊纲:目前中国经济过于低迷的三大原因

https://www.biud.com.cn 2014年12月17日08:21 家居装修知识网  

  “现在中国经济比较低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政策过紧,宏观政策过紧。”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樊纲称,严格说来,我们有轻微通货紧缩。标志是什么呢?CPI已经很低了,新的数据是1.4%,生产者价值指数PPI已经34个月负增长了。

  樊纲在12月14日的金融街学术大讲堂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微博]EMBA项目“思享会”上讲述这番话的。他在当天的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上一次PPI连续负增长是1997年到2003年期间当中,有31个月连续负增长,“我们现在至少是新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PPI负增长,还没看到头,大概今年12月、明年1月继续负增长,可能会有37到38个月的持续负增长”。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到7%到8%之间,是实现了潜在增长率,回归了正常增长,摆脱了过热增长。樊纲认为,目前中国的总需求不足,经济过于低迷,原因有三。之一就是政府政策太紧,“这次政府政策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及时退出了刺激政策,采取的一系列正确的紧缩政策。但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经济回归正常了,还在继续实行紧缩正常,好象形成常态了。”他说。

  因此,樊纲表示,经济已经回落走向正常,政策就要趋于中性,不要搞刺激,回归中性就可以了,“最近刚刚住房限购有所松动,有所调整,还没有放开,准备金利率还是20%以上,利率刚刚动了一下,“还有很多其他政策是不是动了,现在还不太确定”。

  除此之外,他认为,目前经济过于低迷源于以往经济两次过热带来的过剩产能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处理得不够积极。比如,以政府长期债券来替代短期融资方式,解决公共投资融资方式不匹配的问题,“以前《预算法》没有修改,中央可以替地方政府发一些债来替换金融债务,现在《预算法》修改了,地方政府可以发债,可以搞的规模大一点,让地方政府正式地借一些长期的国债、公债,把金融债替下去一部分,这些风险就得到缓解了。市场只要看到这个问题不是发散的,而是收敛的,很多问题大家心态就不一样,投资的预期就会不一样,这些东西都必须去做,但不够积极。”他表示。

  最后,樊纲指出,政府不作为、缺位是目前经济存在的第三个问题,也是新问题。“6月份的时候财政部开了会,开完会下一个文件,督促各级政府加快财政支出,最近又有新消息,这个月有两万亿政府支出没花,自己的钱都不花了。”他说,政府需求是经济需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大了不好,太大了叫政府刺激经济,没了这一块就少了一块,我们这么高的储蓄率,政府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他特别强调,政府不能越位、不能干预,但是政府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干自己应该干的事,这个经济才能平稳的增长。“现在很多东西不是刺激,政府一有动作,安排个项目,是不是刺激经济了?我说这不叫刺激经济政策,叫回归常态,政策回归中性。”

  访谈:

  经济观察网:如何理解2015年中央要求的“稳健货币政策”,它和2014年会有什么区别,会继续回归中性吗?

  樊纲:我不想预测短期内货币政策是否会继续宽松,但我们说宏观政策趋于中性和回归中性,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无论如何,现在这些政策都是当年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采取的,从抑制过热变到中性,恐怕得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鉴于2014年底刚刚开始调整,到2015年能调整到多少,目前还不知道。

  经济观察网:您认为中国2010年左右采取的紧缩政策现在继续在实行,甚至成为常态,这导致了目前过紧的宏观政策和过于低迷的经济状况。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倒退回几年,当时实施的紧缩政策应该在什么时候,以及什么情况下退出,才最有益于经济回归正常?

  樊纲:2010年开始采取紧缩政策,2011年到2012年有些政策可能得到加深,但现在是2014年了,紧缩政策退出的有些晚了。(假定要找到最合适的退出时机),其实不同领域是不一样的,以房地产限购来说,今年才开始逐步退出,虽然也有点晚了,但相比之下资金紧张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于货币政策,在于我们的资金管理方式,而且这个问题也不是今年才开始出现的,不能光说是企业经营效率不好。

相关知识

樊纲:目前中国经济过于低迷的三大原因
经济学家樊纲: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樊纲:房地产市场已经软着陆 决不至于崩盘
马光远:中国房地产崩盘的可能性非常小
诗尼曼衣柜辛福民:中国数码化定制的新思维
樊纲: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软着陆回归正常
樊纲:经济调整至少需要6-8年 最快后年结束
樊纲:房价下降不太可能 征房产税遗产税是趋势
樊纲: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樊纲:楼市崩盘论站不住脚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樊纲:目前中国经济过于低迷的三大原因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48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