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央企领跑 本土企业低调务实拿地卖房
2014年,当成都楼市的竞争大潮呼啸而来,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之后,既有折戟沉沙,更有载誉傲步。
激战十二年 ,逆市扩张已成为各实力开发企业的一致共识,保利、蓝光、绿地、万科、华润、万达、龙湖、中海……品牌房企的楼市战斗已渐趋白热化,频频出现楼盘正面火拼、刺刀相见的局面。
楼市的白热化程度,已有愈演愈热之势:截至12月份,成都保利提前完成百亿目标,蓝光全国已经斩获100亿销售额,绿地西南事业部也即将跻身百亿俱乐部……还有6天,跌宕起伏的2014年就将正式画上休止符。然而,在调控笼罩下的成都楼市,我们还会欣喜地看到一些欣慰、一些希望、一些勇于向前的力量。毕竟,2014年作为十二年的起始,面对“转折中的崛起之路”,他们才真正是那些在房地产市场退潮时,没有裸泳的佼佼者。
峰回十二年问鼎西部楼市第一榜单
十二年前,当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处于起飞前夜,行业标准缺失、评判标准混乱、市场监管不到位、行业的无序竞争随处可见……一群华西人为了寻求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呕心沥血。从2003年始,一份以媒体第三方视角审视市场,以市场数据、业内机构、专业人士评审和购房者意见为主要参照的“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排行榜应运而生;
2005年,“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排行榜完美升级,新增了单项奖,奖项设置更加符合市场格局,当年的蓝光、置信、武海、森宇、交大等本土大佬依然傲居榜首;
2006年,“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评选活动首度邀请7大银行强力加盟组成金融评审团,从银行信贷、企业信用度等角度对参评企业进行权威评审;
2011年,在“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排行榜颁奖现场,华西城市与房地产研究院盛大推出影响四川楼市的重要成果“2011四川房地产市场发展指数报告”,对房地产行业以及民间不动产投资,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2012年,“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以华西都市报为核心,以华西都市网、华西官方微博、华西城市读本、96111呼叫中心、华西生活周报为载体,“华西传媒集群”打开立体互动、深度传播的阀门。
2013年,我们与CCTV、南方都市报、中国房地产报、楚天都市报、第一财经等地产行业媒体成立了“中国房地产全媒体联盟”,此举更是开行业先河,督促行业健康发展,得到了业界一致好评……
历经十二年风云岁月,我们见证了成都从西南中心城市蝶变为“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同时也记录了一个个开发企业进入成都、扎根成都并开创伟业的光辉历程。2014年,2014中国房地产(成都)峰会暨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排行榜,由华西传媒集群以“新常态,新格局”的年度主题,再次聚焦行业英雄,发掘四川楼市、中国楼市的引领力量。
十二年磨剑终成锋逆市方显企业英雄本色
知名企业家严介和谈及房地产行业时,曾语出惊人,他认为中国楼市犹如家电行业,经过十多年发展从4.6万家品牌淘汰到200多家品牌,房企也会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到最后留下的个个都是行业里的精英。毫无疑问,2014年,是最考验开发商操盘手艺的一年,也是成都房地产全面收获的一年,品牌房企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强者愈强”的特点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在市场氛围紧张,销售压力巨大的2014年,地产大鳄继续在成都市场斩获颇丰。根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份,保利地产在成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0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百亿大关;蓝光地产提前一个月已经完成百亿元的销售业绩;绿地西南事业部也实现80亿元的销售额,力争冲刺全年百亿俱乐部;成都华润置地已销售70亿元,各项目销售率均在90%以上;邦泰集团全川项目目前也有50多亿销售额入账,基本完成年度销售指标;蓝润地产在成都的销售额已实现50个亿。
纵观十二载楼市,品牌地产依然扮演着市场上最重要的角色:央企继续领跑楼市;全国品牌房企不停地加速着在成都的扩张;本土企业依然低调务实地拿地卖房。对于2014年的地产大鳄来说,成都楼市显然意味着越战越猛的勇气。
楼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如蓝光地产成都公司董事长程耀贵所说,“今年品牌房企争夺很激烈,除了在销售、规模上竞争外,品牌打造也将是焦点,品牌的力量将是一个企业在未来价值竞争中至关重要的营销利刃。”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楠
相关知识
成都楼市:央企领跑 本土企业低调务实拿地卖房
外来房企密集抢滩佛山 本土房企拿地卖房双败走
成都楼市再添新兵 多家“央企新势力”崭露头角
重演4万亿后资金集中流入房地产 危险的央企地王
高价地频现背后的地产央企:拿地缘于“不差钱”
多数标杆房企缩减拿地支出 华润成年内“拿地王”
地产央企整合加速 非市场化因素引质疑
上市房地产企业5月份拿地锐减 土地市场降温
20强房企购地支出急刹车 6月上半月拿地仅55亿
5月标杆房企融资额环降超七成 拿地规模持续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