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北京205个棚户区今年实施改造

北京205个棚户区今年实施改造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1月29日13:48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一边是繁华的高楼大厦,一边是难以落脚的老旧小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北京二环、三环内的中心地区依然存在。那里的居民一方面热切地期待着居住环境的改善,一方面又对搬离城中心存在种种顾虑。

  棚户区与老旧小区改造,这两年都是市人代会上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昨天,多位人大代表认为,从过去一年的经验来看,棚户区的改造一定要改变原来简单的“拆迁”,新城地区一定要提升硬件和软件的配套,让老百姓离开中心区不会“水土不服”。

  ■现状调查

  没有老街坊 太冷清

  天坛周边简易楼的搬迁被写进了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其备受关注的程度以及住在那里的百姓对生活条件改善的期盼。

  北京晨报记者日前走进天坛东里简易楼居民家中了解到,自建小平房拆掉后,这里显得有些冷清(见图),没有了老街坊寒暄聊天的热闹劲儿。

  住在“摞一起的平房”里30年

  记者见到还住在天坛东里简易楼的王阿姨时,她刚骑自行车从早市买菜回来。虽然祖孙五口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里,但因为靠近天坛,生活各方面都很便利,即使屋里没有暖气、没有燃气、没有卫生间,也让王阿姨一家在这里一住就将近30年。

  王阿姨带记者走进了自己的家,自嘲说:“如果今天不是晴天,进屋就得开灯。”王阿姨的老伴一个劲儿不好意思地说:“屋里太乱了,地儿太小,东西都这么乱堆着。”但看得出,老两口儿绝对是“利落人”,只是这狭窄的简易楼让他们的勤快敌不过现实。

  王阿姨是和老伴结婚后搬进这栋简易楼的,算起来已经将近30年。所谓简易楼,其实就是“摞在一起的平房”,没有暖气,没有阳台,使用公厕。唐山大地震后,居民们纷纷搭建起了地震棚,后来地震棚不断翻建,逐步成了住房。特别是一楼的住户,把窗户拆改成门,将自建房与简易楼连接为一体。“公婆前些年去世了,要不然我们家就是一家四代、七口人挤在这儿。”

  对疏解有顾虑担心生活不方便

  虽然对这片土地有着无限的留恋,但能住得好一点也仍是居民们的愿望,“天坛简易楼”动迁说了近15年,但总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现在,居民们依旧过着靠蜂窝煤取暖、用煤气罐做饭的日子,三户使用一个公共厕所,还要让自己接入户的水龙头保持着“滴答”的状态,避免三九天水管结冰。

  王阿姨告诉记者,如今这儿经常有捡破烂的出没,还有人干脆把这儿当成厕所,让还没有搬走的居民十分无奈和尴尬。还没有动迁的住户凡是有条件的都不爱在这儿住,很多耐不住寒冷的老人一到冬天就搬到儿女或亲朋家。“去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一栋楼只有三户亮灯。看着外面到处放花放炮,我们这心里真是觉得憋屈。”

  王阿姨说,以前的老街坊有的先搬迁走了,自己也会经常打听他们的近况。“听说小区只有一路公交车,车站距离小区还得走上20分钟。”这让满怀着搬迁憧憬的王阿姨又开始纠结得睡不着觉:“希望让老百姓住得好的同时也能住得方便。”

  ■数字与背景

  205个棚户区 今年实施改造

  在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对棚改与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明确的描述——积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保障性住房竣工10.7万套、新开工10.1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05个,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1608万平方米、农宅抗震节能改造9.1万户。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增城乡一体化学校20所、学前教育学位1.6万个。

  今年1月13日,市长王安顺在深入东城区和西城区棚户区调研后表示,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坚决打赢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棚户区改造不能等,不能拖,要尊重群众意愿,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碰硬,依法依规加以推进。要精心选择承接地,千方百计加快安置房建设,提高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要把棚户区改造做成民心工程。

  对接地块已确定紧挨地铁站

  王阿姨的担心,其实也是在中心城区人口疏解过程中多数居民共同的担心。老百姓特别希望改善住房条件,但同时又担心一下子从天坛旁边搬到了4环、5环甚至6环外是不是能适应。

  在这次两会上,“天坛简易楼”的搬迁问题再次成为重点和焦点。东城区方面则明确表示,天坛周边简易楼搬迁腾退后,对接定向安置房已经确定为焦化厂地块,具体位置就位于双合家园对面,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上半年即可建成。对接项目将提供4160套定向安置房,能够解决天坛周边简易楼搬迁腾退居民的80%。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焦化厂地块交通非常方便,地铁7号线就设有焦化厂一站,348路公交车也可以直达国贸。

  ■代表复诊

  复诊人:市人大代表、通州区区长岳鹏

  关键词:副中心硬软件需提高

  中心城区近几年一直在疏解过密人口,很多疏解对接房建在了通州、大兴等城市副中心和新城。但与过去居住的地方相比,无论是社会服务等硬件设施,还是医疗和教育等软件发展上,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拿通州来说,虽然近几年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但因为长期以来发展严重滞后于中心城,特别是在充分发挥疏解首都人口和功能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比如硬件设施仍然不足,特别是娱乐、购物、餐饮等消费性生活服务设施比较缺乏。同时像医院、学校的软件水平也与市里的优质资源有很大差距。

  完备的功能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这些年来,新城不能有效地疏解中心城人口与产业,与服务功能不全、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一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随着城市副中心中建设大规模教育、医疗设施,急需引进大批教师和医疗人员,而且要在人员编制、留京指标以及职称评定比例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建议要将符合定位的公共服务项目有计划地向副中心布局。比如将中心城的名校以一校多址、教育联盟的方式向城市副中心转移,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副中心对中心城区人口的吸引。医疗方面也可以让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与城市副中心的医院开展深层次合作,使之成为市级合作医院的一部分,或者把市级合作医院的部分重点科室外迁,实行一院两址,缓解中心城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复诊人:市人大代表、天街集团董事长李桦

  关键词:改造不是房地产开发

  “留住乡愁”是北京探索中心城区疏解人口方式的一个带有浓浓人情味与怀旧情的新做法。棚户区改造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更要摒弃过去大拆大建的方式。

  棚户区改造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是政府为百姓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方式的民生工程和系统工程。但不少地方出现过棚户区改造成果没有持续巩固的情况,因此,要结合社区的管理,引进新的业态,形成良性的新常态。

  拿前门东区来说,这片面积达58公顷的地块,在疏解人口,腾出土地后,一定要有新的业态引进,要有整体规划。去年前门东区吸引了国内和国际知名的设计工作室,聚焦前门东区,从不同角度审视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怎么做,专家们都给了非常好的建议。现在要把被视为“包袱”的棚户区,通过梳理和业态引进,变成“财富”。要通过规划,研究好房屋的修缮、胡同肌理的保护,同时还要同步改造基础设施、地下管线,使原来的历史文化风貌地段要具有现代的居住功能。

  中心城区疏解人口,又要留住一定数量的原住民,要通过引进新的文化业态,激活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前门东区就打算试点几个捆绑院落,将土地、设计、业态、租户捆绑打包,提出“我和老北京做邻居”的理念,让设计工作室的艺术家、收藏家建设开放式博物馆,在这样的氛围中与居住在这里的老住户共同分享文化。

  晨报记者 王萍 文并摄

相关知识

北京205个棚户区今年实施改造
银川今年改造26个棚户区
郑州城中村八成已实施改造 132个村庄开建安置房
西城棚户区今年改造6500户
北京棚改获380亿银行信贷支持 惠及24个棚户区
浙江宁波24个棚户区改造获银行逾350亿授信
济南四个城中村今年逐步实施改造
北京58个自住房项目入市 销售2.9万套几近售完
北京棚户区改造拟建集中安置区
西宁城北区1.32万家庭今年告别棚户区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北京205个棚户区今年实施改造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0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