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旧改小区建楼拔高50米 多赚几十亿被疑私分
水湾社区旧改项目新楼超高50米
10日,深圳蛇口片区的水湾社区居民向羊城晚报记者反映,该社区旧改过程中,社区股份公司刻意隐瞒与开发商的旧改协议,与原村民的协议中约定的是楼高100米,而实际楼房高度超高50米。超高楼层的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若以每平方米6万元的价格计算,超高楼层的卖楼收益高达54亿元。
原村民怀疑:这笔巨额收益被社区股份公司和开发商私分了。
“递增补贴”不兑现
水湾社区的旧改项目位于水湾地铁站旁,交通便利,面朝大海。如今,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旧小区已经焕然一新,矗立着7栋崭新的超高楼房,其中1至6栋楼高150米,7栋楼高180米。1至3栋为补偿给原村民的楼房,4至7栋从去年底已经开始销售,起步价为每平方米5.5万元,最高可达近8万元一平方米。
罗女士是水湾社区原村民,她告诉记者,水湾社区的旧改项目从2007年开始启动。当时水湾社区股份公司在与村民签订的协议中约定,旧改后原村民的补偿标准为1:1.1,也就是说,如果老房子面积是1000平方米,旧改后建成新房返还给原村民1100平方米;在旧改期间,按村民原楼房面积计算,每平方米给予22元的“租房补贴”,每年递增2元,4年以后翻倍。
双方约定后,原村民陆陆续续都搬出去,到其他地方租房子住。社区股份公司找了一家名叫恒创通达的房产公司进驻开发。除租金外,当时约定旧改后共建7栋房子,每栋30多层,每栋房子的楼高不超过100米。”罗女士说,2013年楼房陆续封顶后,原村民们发现这些楼建到40多层,高度超过150米。不仅如此,社区股份公司承诺的“租房补贴”也不兑现,原本2011年就应该翻倍的,可至今都未按约定执行。
超高收益54亿被私分?
水湾社区原村民邓先生是社区股份公司股东代表。他说,“小区旧改,股份公司应该做到充分透明,可水湾社区股份公司一直不愿公开和开发商的旧改协议。2009年,‘恒创通达’被另一家名为‘诚品’的房产公司收购股权,旧改开发商因此又换了一家,而这一切,股份公司都未向村民透露过,我作为股份公司的股东代表,也不知道开发商和股份公司在旧改协议中到底是如何约定的。”
邓先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水湾社区的旧改项目建成后,新名字为“水湾1979”,2014年11月开始售楼,每平方米售价从5.5万元至8万元不等,6栋楼房超高50米,还有一栋超高80米,超高楼房的面积约9万平方米,“按保守一点计算,每平方米卖6万元,超高楼层的收益高达54亿元。这笔巨款哪里去了?我们不得不怀疑是股份公司高层和开发商私分了。”
卖的和还的标准不一样
罗女士表示,除了楼房超高和租房补贴问题,各楼建设标准也不一样,“返还给村民的楼房为1-3栋,4-7栋是给开发商出售的。出售的楼房质量明显比返还给原村民的要好,排水管、户型设计、实用面积和层高都不一样。1-3栋的层高仅为2.8米,而出售的楼房每层楼高3.2米;实用面积相差更大,返还给原村民的楼房实用面积约70%,而出售的楼房实用面积可达90%。4-7栋都是面朝大海,原村民的1-3栋甚至连阳光都晒不到,尤其是第三栋,连管道煤气都没有安装。”
邓先生则告诉记者,由于社区股份公司违约并隐瞒旧改协议,水湾社区100多户原村民中超过65%拒绝回迁。按相关规定,原村民未回迁完毕前,同小区楼盘不得出售,但股份公司和开发商去年就已经开始卖楼。
股份公司:
少建了一栋因此要“拔高”
10日下午,水湾社区股份公司董事长委托副总经理蔡先生接受采访称,原先与村民约定的楼房高度确实是不高于100米,但最初设计的是建8栋楼房,由于旧小区面积太小,建8栋房子的话楼间距太窄,于是更改了最初的设计,改为建7栋房子,因此每栋房子加高了50米,“经过测算,8栋不高于100米的楼房和7栋150米的楼房容积率相同,所以不存在违约的问题,也不存在多出几十亿收益被私分的问题。”
原村民:
拿不出设计图就是说谎
对于蔡先生的回应,水湾社区原村民均予以否认,“原规划建8栋一说完全子虚乌有,也从未跟原村民提起过。如果有这个规划,那么请股份公司拿出当初的设计图纸或政府的审批文件来。如果拿不出,就是在说谎。”
据了解,水湾社区股份公司为号召村民尽快回迁,已经成立了小组负责此项工作,但由于双方存在的矛盾一时无法解决,回迁搁浅。原村民已就旧改存在的问题向政府部门反映,但目前并无明确说法。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王俊
相关知识
深圳一旧改小区建楼拔高50米 多赚几十亿被疑私分
郑州一家属院热水器管道漏水 楼上悬2米多长冰挂
家里沙发一定要靠背,贵人马上来!一年多赚几百万!
深圳龙岗中心城旧改 或释放200万平米土地空间
大冲旧改再遭维权 华润置地转型受困十年旧改
深圳一公租房小区燃气管道成摆设 装好15年未启用
深圳建设用地接近红线 旧改成开发商主要出路?
深圳城市旧改促购物中心井喷 超过25个将开业
保利地产旧改发力 协议购地暗藏风险
旧改馅饼变陷阱?开发商或暂时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