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警惕二线城市重蹈“大城市病”覆辙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发展的路上回过头来“治病”的同时,国内二线城市已经显露出“大城市病”的苗头,而我国的郊区化已经开始起步,这将给二线城市预防“大城市病”带来启示。
我国目前城市化比例是53.7%,当城市化比例在50%-60%时,就会出现一定规律。一种规律是人口从大城市迁移至中小城市,另一规律是郊区化开始显现。
由于人口太多,不少特大城市利用郊区为大城市分流城市功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大城市人口拥堵、现有基础设施不合理问题提供思路。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丘女士是一家为日本市场提供服装加工企业的会计。在她所在的、总人数不到100人的小工厂,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是之前就居住在工厂附近,但是丘女士说,唯一不足的是郊区的娱乐设施少,基础设施没有城市那么好,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自己的工厂打工,所以这里的工人年龄都是45岁以上,多数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外来人口和部分周边居民。
然而,把市区的压力迁往郊区、卫星城并非治理城市人口膨胀和疏导交通拥堵的“万金油”。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南六环路附近的马驹桥,拥堵的状况并不亚于位于西二环的、以拥堵著称的西城区西直门桥。
住在马驹桥附近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郭媛媛教授表示,由于红绿灯配置不合理,交通设施和规划不完善,在交通的早晚高峰,堵车一两个小时司空见惯。为了避免上班迟到,她上班都会绕到更远的六环路。
专家指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发展的路上回过头来“治病”的同时,国内二线城市正在复制着过去几十年内国内一线城市积极扩张的模式,而大城市产生的“城市病”,则轻易地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繁荣给虚掩。
在国内的一些二线城市,例如省会城市石家庄、郑州、合肥、南京、沈阳,新建的城市商业区、住宅、医院,像不断堆砌的“磁石”,源源不断地吸附着省内各地的人口、投资,形成新的大城市中心。一些“大城市病”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合肥的长江中路、郑州的金水路、南京的长江二桥,都曾因为拥堵长期被诟病。
专家表示,我国的郊区化已经开始起步,给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这种人口规模在300万到500万的大型城市带来了启示:公共设施应该适当向郊区转移,公共资源设置在城市外围,加上公共地面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相结合,即使远离市中心,也能实现健康、环保、舒适的城市环境,特别是要吸取特大型城市的经验教训,及早预防,别等病了再求医。
(本版稿件由记者乌梦达、孙琪、吴琪、张漫子采写)
相关知识
评论:警惕二线城市重蹈“大城市病”覆辙
售楼小姐:一二线城市有套房不止能升值,这2点才更重要!
盘点:一二线城市最青睐的板式家具品牌
社科院绿皮书:一二线城市房价明年见顶
社科院:一二线城市房价最快明年一季度见顶
住房绿皮书:一二线城市房价将继续下滑
言论:一二线城市优势地段房价还会涨 涨幅将收窄
中原:一二线城市楼市暖上加暖
住建部专家:一二线城市住房库存一两年内将明显下降
楼市“虚火”烧向二线城市 江苏发文警示房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