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述评

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述评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3月09日11:02 家居装修知识网  

  和合承德网记者 张青龙 李敏

  发挥优势 高点起步 开放创新 绿色崛起

  巍巍太行,莽莽燕山,涛涛海河。京津冀,山水一体,唇齿相依。

  2014年的春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京津冀”乘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被注入前所未有的“国家动力”。

  “张承地区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这是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承德提出的功能定位,更凸显出承德生态功能战略地位的不可替代。

  回望发展之路,承德以“把风沙挡在家门,将清水送到京津”的博大胸怀,精心呵护京津的主要水源地,演绎了一曲曲充满奉献精神的生态赞歌。

  一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前,承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到位。

  “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是承德必须勇于担当、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坚守生态底线、绿色红线……”市委书记郑雪碧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表达了承德绿色崛起、实现永续发展的鲜明态度。

  “我们要把涵养和修复生态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持续增强为京津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市长赵风楼指出,承德必须立足功能定位,更好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新的增长极。

  张扬生态魅力,闪耀绿色梦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伟业中,生态文明,融入在承德的血液里、骨子里;绿色崛起,体现在承德的决策中、实践中。

  担当政治责任,加强生态保护,擦亮“金字招牌”——

  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紧紧扣住了承德“发挥优势”的脉门,成为“绿色崛起”的内在需求与动力

  “华北之肺”、“天然氧吧”之于承德,从来不仅仅只是美誉。

  这缘于承德肩负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任,缘于加快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使命,更是增进378万承德百姓福祉的担当。

  一直以来,生态被视为承德的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

  “绿色,就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高扬绿色发展的旗帜,依托绿色生态打牢协同发展的根基。” “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把环境治理好”……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递出承德守好生态红线的决心和信心。

  思路笃定,破局靠改革。

  2014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生态涵水、管理节水、产业兴水等方面确定了33项任务,并分解给有关部门和各县区。

  对承德而言,水资源保护的“发令枪”更早前就已打响。

  承德地处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之源,是京津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每年供水达20亿立方米。近几年,承德不遗余力地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才确保了京津冀的“一池清水”。

  “那时候我家种的水稻在十里八村都出名。”居住在潮河岸边的丰宁长阁村农民孟宪堂至今说起自家的水稻还很自豪。“那时10多亩的水稻一年收入很可观。可种水稻太费水,打农药施化肥又对水有污染。为了保障首都用水,现在我们都改种玉米了。”

  “稻改旱”只是我市实施多元节水、推进水资源效能建设的缩影。我市大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工程,发展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全市共有节水灌溉面积136.85万亩,年可节约灌溉用水5.18亿立方米。对潮河流域7.1万亩稻田实行“稻改旱”,年节水3550万立方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数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市计划造林77万亩,这个数字超过了今年全省造林计划任务的六分之一。

  “同其他地区造林所承担的绿化任务不同,我市的造林任务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涵养水源的任务。”市林业局局长李桂林透露,从今年起的6年内,承德市要完成造林绿化450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3560万亩,林木蓄积量提升至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河水清了,景观也美了,又可以在河边散步了。”说起今日的武烈河,姜秀华倍感欣慰。她已退休,仍旧住在武烈河边上,喜欢沿着河岸走走。

  曾几何时,武烈河两岸无节制地开采砂石及工业污染,肆意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武烈河开始变窄、变浅、变脏。痛定思痛,为了防止重点流域水污染,承德市严格落实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滦潮河和武烈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苦涩的记忆令人警醒,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清流又回武烈河。如今,12道橡胶坝,逐步完善的两岸堤坝、副坝、小塘坝、护堤护岸林等基础设施一起,让武烈河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地方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不断加大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力度,全市地表水国、省控断面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水质保持全省最优。

  协同发展,水利先行。水利,既是协同发展诸要素中的一个部分,又是整体协同发展的基石。

  辨证看承德的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在华北地区最丰沛,年均自生水量37.6亿立方米,但从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看又是缺水城市。全市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蓄能力弱,不能充分利用,作为京津冀战略水源地应急保障能力不足。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实施“千湖工程”,旨在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有效解决功能性缺水问题。在推进这一宏大生态工程中务必要千方百计挤入国家战略盘子,争取资金支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动员多种资本介入,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同时,要站在转方式、调结构的高度,通过建设星罗棋布的“千湖工程”,带动全市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秉持绿色理念,发展富民产业,释放“生态红利”——

  坚持生态保护为重,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良性运行机制

  没有高屋建瓴的战略判断,难以架构生态文明的鸿篇巨制;抓住时代发展的宝贵机遇,才能托起绿色崛起的宏伟梦想。

  青山绿水蕴金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进持久的生产力。

  承德决策层深谙: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绝不仅仅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其本质是“绿色崛起”。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正如市委书记郑雪碧所说,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不是不能搞项目,而是要搞绿色、循环、低碳的项目。承德绝对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路。

  壮士断腕,治污转型。

  2月7日,记者走进承德金隅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年产40万吨干混砂浆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成功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去年公司完成了落后产能彻底拆除淘汰工作,新型环保干法旋窑生产线正式投产,该生产线实现全封闭生产,对改善空气质量,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该公司负责人说道。

  无数道“红线”标注出承德生态“底线”。“十一五”以来,全市先后取缔污染企业1410家,有2380多个项目因不符合标准被拒绝。

  节能减排和治污上的“减法”运算,贯穿于整个产业转型升级中。2014年,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9%,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和减排项目253个,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提前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

  取缔污染企业、限制用水工业、发展涉水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群众分享到更多的“生态红利”。

  转型发展,水利、林业做的则是“加法”。

  早春二月,走进丰宁抽水蓄电站施工现场,抽水蓄能工程的壮观让人惊叹。项目筹建处的负责人说:“这个抽水蓄能电站,是2013年5月开工建设的,是我市运用生态规律创新发展涉水产业的又一杰作。该电站建成后,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数据显示,承德水能资源蕴藏量72.98万千瓦,可开发量54.17万千瓦,现有水电站28座,总装机20.75万千瓦。今后,还将实施84座水电站建设,新增总装机容量12.7万千瓦,总装机容量提高到33.52万千瓦,实际开发利用率从38.3%提高到61.9%。

  “只要天上降水,我们就能存住。这水窖里的水就是满山果树的源泉啊。”水曾经是制约王麻子沟村发展的瓶颈。但村民们不等不靠,用16年时间挖出了600多口集水窖“自流井”,铺设地下输水管道5.5万延长米,靠这些水源,户均栽培果树300棵,年收入超过6万元。

  走进中国山杏之乡平泉,漫山遍野的山杏不仅为沟沟坎坎增添了绿色,还成为了人们的“摇钱树”,带起了活性炭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山杏面积6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全县山杏产业产值达到8.98亿元,带动19个乡镇2万多户、7.5万人就业。

  “我们不仅要治理好生态环境,而且要把环境治理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市林业局局长李桂林说,我市坚持把林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基本途径和基础产业,持之以恒地抓、一以贯之地抓、全力以赴地抓。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以干鲜果品为主的板栗、苹果、山楂、山杏等“七大”经济林基地规模,2015年新增100万亩,使林果产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愿望,抓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是抓最大的民生工程。

  然而,在生态建设上,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光靠财政的投入,显然是杯水车薪。如何利用好“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这些政策平台,大胆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办法,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以林兴林、以水兴水”是摆在承德面前的一道新的考题。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点,承德任重而道远。

  创新治理模式,筑牢生态底线,打造“绿色GDP”——

  “绿色发展机制”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在绿水青山之间,承德绿色崛起的脚步铿锵有力

  呵护碧水蓝天,需要经济手段,更需要法治护航。

  “保证发展速度不减、守牢生态屏障不退”是承德致力筑牢的“两条底线”。

  法治守护生态底线。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承德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机制”。市委制定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了50项重大改革措施,其中26项改革措施由绿色发展倒逼产生,切实做到凡是与绿色发展相悖的一律废除,凡是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果断实施,从项目准入、引导政策、考核机制等方方面面,为“绿色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我市在2014年9月就成立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委员会,由市领导牵头,多部门参与,将探索出自然资产管理新模式。

  “河北航天环境工程公司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副市长吴清海说,要着眼创新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从而使生态真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排污企业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并与环保监管部门共同对治理效果进行监督,这就是合同环境服务第三方治理。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承德率先在全省开展合同环境服务第三方治理试点,探索和创新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

  面对大环境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承德更迫切期待要守护好碧水蓝天,更急切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承德追求绿色发展、倡导生态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

  加快绿色发展,核心是要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强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步伐;新建建筑要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企业入驻、项目签订,在考量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是发展的基础,是对接京津的重要要素,是最现实的生产力。

  “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的强力支撑。”市长赵风楼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承德市将鼓励支持生物处理、污染防治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构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加快绿色发展,要注重培养绿色的生活方式。

  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全速淘汰黄标车、加强燃油品质供应管理;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少用塑料袋;绿色出行,多采用公共交通……承德人生活和消费方式在逐步改变。

  1月27日,20台纯电动公交车亮相承德街头,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车厢里干净整洁、行驶中无废气排出、噪声小……”人们纷纷议论着绿色交通工具带来的变化。作为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大规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城市,我市今年计划购进电动公交车200台。

  加快绿色发展,呼唤更加绿色的环境。

  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力争到2016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加大水源保护区内污染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力度,确保饮用水环境安全。蓝天白云辉映相伴,城镇乡村绿色环绕……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承德绽放着最美的生态文明色彩。

  使命如山,压力在肩。面对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政治责任,承德必须把生态建设提到“生命线”的高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高位谋划,高点着力。承德需要将改革瞄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从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到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方向清晰锁定。

  加快绿色发展,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规章制度要不断夯实。要进一步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实施“绿色GDP”考核体系。让干部交好“生态账”,成为一根明确的政绩考核指挥棒。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承德生态文明建设之歌定会越来越激昂动人!

相关知识

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述评
承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
沁园倡导科学健康饮水 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土地政策将现变革
中信国安将在廊坊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石家庄打造京津冀第三极 有选择性承接北京外迁企业
保定拟打造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 2030年人口将超500万
保定拟打造京津冀区域中心 城区面积欲扩张7倍
保定大谋略:打造京津冀区域中心
万年基业:生态文明建设居所中的绿色核心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述评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1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