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压力逐步凸显 部分房企进退两难
一方面,国内部分城市进一步放松楼市限制政策,将购房首付比例从三成降至两成,另一方面则是银行对开发商进一步收紧贷款额度,导致部分企业经营恶化,现金流极度紧张。今年的春天,对于开发商来说可谓冰火两重天。业界人士认为,从最近市场量跌价升的局面反应,后市对于东莞开发商来说喜中带忧。
记者近期走访发现,部分本土房企由于受到外来开发商的挤压和融资难的双重压力,前期并不太乐观。今年注定迎来难熬的关口,甚至一些企业将会在本轮楼市低谷中倒下也未可知。
资金压力逐步凸显
开年刚过,业界便传来市内部分房企由于资金紧张导致降薪、裁员和员工大范围离职的消息。关于东莞市部分本土房企近期遭遇资金瓶颈的传闻越来越多。
一位银行人士透露,数家本土开发商,由于前期战略布局失误,土地资源用完之后没有继续囤地,导致目前没有项目可供开发,加上目前银行已经收紧开发商的一般开发项目融资申请,因此这些开发商面临生存问题。
记者从市内多家融资担保公司、银行以及地产界人士处了解到,部分本土房企在最近几年当中,为了开发项目,已经将名下凡是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全部抵押出去,以此换回急需的资金,如今地产开发需要海量资金的流转但没有更多的抵押物,融资难度加大。
调查:
前期投资“天女散花”
如今欲收资金难回笼
办贵族学校、修建酒店、到外地开矿、兴建旅游度假地产等,是本土房地产企业前些年最热衷的扩张之举,这些企业在房地产十年黄金时期,大肆圈地开发,在房价节节上涨的同时赚得盆满钵满,一些开发商在手中资金充裕之际并不满足于做个本土开发商的角色,积极成立集团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学校、五星级酒店、医院、甚至外地的矿山、码头、医院等自由跨界,即使是不熟悉的行业,也丝毫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目前已经彻底沦为烂尾楼的沙田利澳花园开发商就是其中一例,在其负责人成功开发并且很快售完利澳花园一期、二期项目之后,开发商开始拿着楼市赚到的巨额资金投资北方的煤矿,结果不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而功亏一篑,资金的短缺进一步影响到沙田的后期开发项目,利澳花园成为一个烂尾项目,更将数百名购楼者套牢,惹来怨声载道。
一方面,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导致一些开发商资金链紧缺,另一方面,一些专注于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同样日子难过。市内一家知名地产企业由于遭遇资金困境,四处筹款挽救陷于停顿的高端别墅项目,直到目前为止,这家企业的银行和民间借贷欠款达到了近乎天文数字,加上一些企业其他背景原因,导致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深居简出,客户和员工已经难以见到身影。
开发商面临资金紧缺在当前的地产市场开始越来越普遍。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说,目前地产市场积累的大量的不可控风险,导致银行收紧了一般开发商的贷款需求,而地产项目失去了银行融资渠道,资金紧张,面临重重考验。
业界:地产迎来洗牌期
在南城区从事民间融资担保的胡梅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开年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开发商来洽谈融资业务。“他们也几乎拿不出像样的抵押品,一般都是用在建的工程项目作抵押,或者是土地使用权,而这些是不能产生价值的。”胡梅说。业内人士指出,地产项目过多,尤其是商业地产项目过剩占用了开发商的资金,在市场发生变化的当下,商业地产变成了拖累地产商的累赘。
南粤银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层透露,不少本土开发商,几乎在前一轮的融资需求中用光了名下的抵押物,有的甚至在银行欠下一大笔钱之后,开始杀鸡取卵,以相当高的利息向民间融资。与此同时,开发商欠债现象也出现,年前,市内一家开发商欠下一名私人企业家几个亿的借款到期不还,债主动用了大批员工前往开发商处堵门才得以讨回部分资金。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士认为,这些问题只是暂时性的。中原地产市场研究中心总监车德锐认为,目前东莞本土房企的优势是有的,比如手握大量的土地资源。
合富辉煌研究中心李兴旺认为,本土开发商大部分手中有土地资源和项目,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联手大品牌商合作经营,不过,单打独斗是本土企业的一大特色。他们不到万不得已难以走出这一步。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十年的黄金岁月,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如同股市的起伏一样,涨多了,有回调的必要,这些本土开发商依靠市场初期的粗放式经营发展起来,如今洗一洗牌,以后将会更轻松。记者 陈明
相关知识
资金压力逐步凸显 部分房企进退两难
楼市库存压力加大 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
部分房企中期业绩下滑 中小房企资金链紧绷
楼市冰冻预警 部分房企面临“保命还是保本”抉择
卖项目或借高息债 部分房企面临“保命还是保本”抉择
资金压力持续增加 上市房企上半年“失血”1208亿元
资金压力持续增加 上市房企上半年失血1208亿
部分房企抓紧时机冲量 年底房价以稳为主不涨价
部分房企抢跑二三线城市 楼市下行趋势未改
养老地产之殇:部分房企以养老为名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