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中国家具的产业集聚只是被地产商拉着跑
"产业集群"貌似在市场低迷的今天,已经成为了挣扎在被市场淘汰边缘企业的一根救命稻草。据笔者观察,中国的家具企业早已意识到"抱团"的重要性,然而,他们对"集群"概念的错误判断,却在一步一步加速自己的灭亡。
中小企业为生存"傍大牌"搞"集群"
有人说当今的世界经济,到处都是"马赛克"。
著名的学者迈克尔•波特也认为:"一种新的被称为集群的生产组织形式,正在支配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
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欠发达国家的经济,都依赖外来的全球性企业,这些企业在吸干当地的资源之后,可以随时搬走。
这些欠发达国家感到很危险,因此觉得需要有更多的根植于本地的产业。最便当的方法就是,组织一大批中小企业,围绕某些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和它配套,由此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培养自己本国的企业;另一方面,使这些全球性企业,有了各种配套服务,因而很难搬走,形成一种竞争优势。
这是全球化造成的一种产业集群,这样的集群,对吸引外资来说,比低成本还更具优势。
产业集群在今天,已成为新的产业发展的热点,因此在中国,到处都挂起了产业集群的牌子。
学者马丁(Martin 2002)说:"……由于官方的政府文件导向,导致产业集群概念的普遍化、通俗化"。
商人因此借机圈地搞"集群",家具业也有不少新兴的集群,比如去年的湖北,就有几个所谓的集群。
中国家具"产业集群"只能说是"产业集聚"
过去,我也去评审了几个所谓的"家具产业集群",其实,那些只不过是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这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产业集聚:英文中agglomeration,意思是凝聚、结块,解释清楚一点,是聚结、杂乱的、或混杂的一团,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情况为产业集群的早期状态。
但这是指自然形成的集聚,西方第一个提出这种概念的学者是马歇尔(Marshall 1890)。其实中国人早就有"成行就市"的概念,只是没有人系统地将这个概念加以描述,也没有专门的研究。
马歇尔最初提出的是"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一直到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才明确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通过垂直(买方、供应商)或水平(共同的客户、技术、渠道)关系连接的产业"。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专业供应商、中介组织、大学、各种研究机构以及顾客等,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生产网络。
结合这些标准,我们反过头来检视目前国内的所谓产业集群。
家具商被地产商拉着跑
以山东的宁津为案例,宁津很早就自然形成了集群,不,应该叫做集聚,当时集聚了许多木质餐椅加工厂,相当杂乱的一团。
我去过几趟,并且饶有兴趣,我也确实看到了这个集聚有些发展,很多小的作坊都进行专业化分工,而且分得很细,并且也有了初步的技术革新。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一家非常小的作坊,居然可以利用非常简单的设备,将实木弯曲,供椅背用。我当时的确非常震撼,也相信宁津会像意大利的乌迪奈,或马来西亚的麻坡那样,发展成木质餐椅的产业集群。
然而前些日子最后一次去宁津,却大失所望,宁津那块"杂乱的一团"依然是集聚,只不过在周边,有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家具企业,然而却和原来的那一"结块"没有多少关系,只是再形成另一个产业集聚,或"产业区",两者都没能发展成为产业集群。
他们之间没有垂直或水平的关系连接,更遑论加上教育、技术、金融、设计、质检等等的服务与共享。
其他的新开发的所谓家具集群是怎么回事?那大多数是开发商的运作。地产开发商为了攫取大片的土地,巧立名目,当然这种新名词最好用,当地官员也不甚了了,因此各地就你集群,我也集群,越搞越大,把中国早已生产过剩的家具业推入快车道,地产商拉着家具生产企业快跑。
这种情况,很像家具大卖场,过去二三十年就是这样,地产商拉着家具商跑,最后家具商都被地产商控制了,予取予夺,今天的家具大卖场,都快成为"家具仓库"了,每平米的销售,只有美国同业的六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然而大卖场还在大兴土木。
结语
我们期待家具产业觉醒的到来,不是一家两家,而是集体"起义";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还自以为是,而是自立门户,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作者简介:林作新 ,博士,亚洲家具联合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
相关知识
智库观察:中国家具的产业集聚只是被地产商拉着跑
中国家具产业如何自立门户 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智库观察:政策对水性漆的推动到底有多大?
智库观察:新常态下 做好产品和服务才是王道
智库观察:中国家具行业的“工业4.0”探索
观察:家具业寒冬中的“中国家具商贸之都
智库观察:涂料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下)
智库观察:生态圈子PK圈子生态 智能家
智库观察:买个马桶盖,我们还要跑去日本吗?
智库观察:智能制造是系统组成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