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划分应给民众“看得见的公正”
■ 观察家
设立一个透明的、可操作的标准,让利益相关群体可以通过听证会等方式伸张自己的权益,这样的学区划分结果对每个人可能未必公平,但却可以给所有人一个看得见的公正。
家门口400米就有一所小学,孩子却要“舍近求远”,可能要跑到2公里外另一所小学去上学。南京顾先生以学区划分不透明为由,起诉当地教育局,最终被法院驳回。《人民日报》昨日刊发报道质问就近入学难,为何家门口学校上不了?
家离学校最近,却享受不了就近入学待遇,这样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南京,全国许多地方都曾发生过学区划分的争议。对此教育部门往往表示很委屈,称学区划分不仅要考虑学校与小区的物理距离,此外还会考虑学校规模、适龄儿童数、交通状况、历史沿革等多个因素。
得承认,教育部门确有其苦衷,学区划分背后牵动着庞大的利益,不仅包括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还有学区房的增值空间,蛋糕就那么大,切掉谁的谁都不愿意。也正因此,教育部门对于历史沿革下来的学区划分,往往保持不变,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就使得学区划分的标准变得越来越混沌。
教育部门的这一做法,自然难以经得起公平性质疑。就近入学,学校与小区的物理距离或不是唯一标准,但至少,这理当是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一个离学校500米的小区和一个离学校200米的小区,为什么前者可以上这个学校,后者却不可以?如果说是因为小区建造有早晚,可这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同样住在学校周围,孩子不能因为住的房子不同,而被分成三六九等。教育部门应知道,教育是应该为人服务的,不能因为考虑其他因素,偏偏把人给丢了,让孩子为上学多受一份罪。
当然教育部门可能会抱怨学校的容纳有限,为什么会容纳有限?教育部门首先得反思自己的问题,如果是因为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导致的,那就赶紧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如果是因为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导致的,那就得想办法缩小差距,总之,绝不能任由这种学区划分的公平争议日复一日持续下去,把代价和困扰推给民众,推给孩子。
在以上问题解决之前,教育部门还应拿出权宜之计,尽量确保学区划分的公正,给每个孩子以公平的就学机会。据悉,南京市今年将试点义务教育大学区制,也就是说,把学区扩大,然后再摇号产生名额。这样一来,就能以公平竞争的方式,让更大范围的孩子获得上名校的机会,改变家在名校门口却上不了名校的怪现状,这无疑是值得探索的办法。
学区划分牵动的利益广泛,无论怎么划分,怎么分配,都恐怕难以让所有人满意。这就要求教育部门改变学区划分的封闭决策,让公众参与进来。须知,在学区的划分上,专业和民意基础都不可或缺,设立一个透明的、可操作的标准,让利益相关群体可以通过听证会等方式伸张自己的权益,这样的学区划分结果,自然能凝聚最大社会共识,它对每个人可能未必公平,但却可以给所有人一个看得见的公正。
□韩涵(媒体人)
相关知识
学区划分应给民众“看得见的公正”
时尚走廊设计 进门看得见的风景
访都龙总经理邱瑞开:都龙卫浴 看得见的未来
联想揭秘视界杯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精彩
创新水创享生活 看得见的健康
一步一个台阶看得见的成长 57款楼梯儿童房推荐
一步一台阶看得见的成长 34款楼梯儿童房推荐
看得见的“海淘”店
看得见的指纹锁,隐藏着锁不住的危险
王毅:访英将带来更多看得见的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