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融资渠道放开 房企融资目的与结构生变
中房网讯(记者 陈伊颖)去年初,国内的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国内融资难、海外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而今年,房企的融资压力得到了明显缓解。
今年1-5月,多家房企通过发行公司债、再融资、中票等渠道加大融资力度,与此同时,由于国内融资渠道的放开,以及海外融资难度与成本的增加,也令今年进行海外融资的房企相比去年大为减少。
除了融资结构的变化,房企今年的融资目的也普遍从去年的“去库存”转向了“发展新型产业”。
1-5月房企拟融资额超去年总量
今年以来,包括标杆房企在内的多家房企发行了各类融资预案。2月,招商地产发行10亿元中票;3月,保利地产抛出100亿元定增融资方案;4月,阳光城抛出45亿元定增方案;5月,华润置地融资101亿元,复兴国际融资93亿元,恒大地产折让17.95%配股融资46亿港元。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共有31家国内房企公告了发行公司债预案,涉及融资规模858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此外,1-5月,共有32家上市房企公告了再融资预案,涉及融资规模1240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融资规模均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
综合所有融资方式,截止5月12日,单A股市场就有38家房企抛出43次再融资、中票、公司债融资预案,拟融资总额达到1646亿元,超去年全年总量。
从单月来看,今年3月以后,房企的融资呈爆发性增长状。据CRIC研究中心数据显示,3月份,A股房企抛出的定增、中票、公司债、可转债募集金额为373亿元,4月份为668亿元。而到了5月,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5月单月约有110家房企已合计完成融资超800亿元,同比上涨了65%。仅5月中旬以来,就有11家内地房企发布定增方案。其中包括复兴国际、中建置地、华润置地、绿地集团等企业。
然而,与房企爆发的融资计划相比,监管层的审批速度并没有加快,反而是呈下降状。据CRIC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年1-4月,监管层月均审批通过额度为63亿元,较14年全年下降24%,较14年四季度下降45%,审批速度幵没有伴随申请量的激增而上升。
融资用途与融资机构均出现变化
除了计划融资额出现变化,今年以来,房企的融资目的和结构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传统的银行贷款方面,由于银行对开发贷依旧谨慎,导致银行贷款规模出现萎缩。兴业证券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5月,重点企业境内银行贷款规模44.6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1%。
而海外融资方面,由于审批难度加大以及成本攀升导致今年前5月房企海外发债规模大幅萎缩。今年前5月,房企海外发债预案规模为5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38%。
对于海外融资的骤减,易居智库研究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是因为国内市场的融资渠道开始放开,而且资金成本也不高。另外,随着国内市场楼市的复苏,房企去库存的压力减少,通过项目销售而回笼资金的速度也在加快。
但也应注意到,5月以后,海外融资或有复苏势头。上月,共有5家房企公告海外发债预案,合计融资规模215亿元,同比上涨61%,另有6家港股上市房企公告了配股融资方案,涉及总规模达159亿元,单月规模创历史最高点。
除了融资结构的变化,今年以来,房企的融资用途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严跃进认为,去年房企的融资主要是为了去库存,部分的投入到一些未竣工项目中。而今年的融资很多是投入到新型产业中去,说明并不会单纯地往传统地产业务进行投资。
他表示,加大融资,总体上说明房企依然看好市场。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房企还是一种重资产的模式。一些房企比如万达等,已经积极着手在做轻资产的业务,对于传统融资模式已经减少了依赖程度。
相关知识
国内融资渠道放开 房企融资目的与结构生变
下半年楼市延续分化格局 房地产众筹数据盘点
房企融资开新口:放开房企银行间发债
国内市场调整推动房企海外避险
产业资本活跃 房企整合提速
险资加紧收割上市房企 话语权与利润双丰收
海伦堡集团跻身2017房企综合实力与品牌价值双百强
去年“热地”成今年领降区 房企客群博弈关系生变
成都楼市需求结构生变 房企加推改善型产品
2015中国房地产大事记 房企战略观察与趋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