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房企做市值各显神通:回归A股 分拆上市

房企做市值各显神通:回归A股 分拆上市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08月28日08:00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万达商业与富力地产筹划回归A股,万科、中海、碧桂园的物业服务寻求分拆上市,碧桂园的教育业务、恒大的矿泉水等非地产业务也试图通过分拆实现在A股上市。一时间,资本运作成为地产大佬最热衷的事情。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企而言,更高的估值不仅能实现更可观的融资金额,同时也能获取更高的股权溢价,并推动新业务的拓展。那么,回归A股能否真正解决房企的低估值难题?怎样的转型才能对市值提升带来正面影响?

  最近半年,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心情很不错,这位资本运作高手于去年末以1.466港元/股的价格,从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手上拿下了新传媒集团约75%股权,并更名为“恒大健康”。谁也没想到,恒大健康不到一年时间股价涨幅超10倍,成为港股市场最近一年的大牛股之一。

  在房地产金融化年代,地产大佬除了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卖房子,还得思考如何通过资本运作把公司市值做大。对于众多在港上市的内房股而言,回归A股、分拆上市成为突破市值魔咒的重要手段。

  高估值的诱惑

  8月18日,绿地控股(600606,SH)正式登陆上证所,公司借壳金丰投资尘埃落定。当天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上市房企。

  就在同一天,万达商业(03699,HK)回归A股的方案获得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公司预计此次回归A股总募集资金将达到120亿元,如果成行,有望成为近年来A股最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IPO。

  尽管两家房企均为千亿房企阵营中的领军企业,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两者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存在天壤之别。截至8月27日收盘,万达商业的动态市盈率仅为6.83倍,绿地控股却高达21.56倍。去年末才登陆香港联交所的万达商业之所以急着回归A股,无疑是受A股高估值的诱惑。

  尽管A股自6月中旬以来经历了一波大幅下跌,但无碍在港上市的内房股回归A股的决心。除了万达,富力地产(02777,HK)正式披露回归A股的预案,碧桂园宣布筹划将物业服务与教育两大业务在A股分拆上市;恒大地产分别将恒大足球、恒大文化、恒大冰泉分拆在新三板挂牌,等时机成熟实现转板上市;旭辉控股也于日前透露,公司希望分拆商业地产平台在A股上市,完成A+H股双平台的布局。

  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港股市场一直由境外资金主导,自去年起港股的估值水平一直明显落后于A股,加上海外投资者最近数年对国内房地产的态度更为悲观,内房股在港股市场几乎是最低估值的板块之一。相对而言,A股不仅估值更高,国内投资者也更熟悉这些知名房企,这也是吸引内房股回流A股的重要因素。

  以4家千亿级别的房企为例,截至8月27日,A股上市的万科、保利地产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5.02倍与8.42倍,港股上市的碧桂园、恒大地产动态市盈率仅为4.94倍与4.2倍。中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差异更为惊人,去年销售额230亿元的泰禾集团(000732,SZ)截至27日动态市盈率高达24.16倍、同期销售额达658亿元的融创中国(01918,HK)却只有3.35倍。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估值越高对于企业的帮助越大”,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向记者表示,首先,市值高的房企在业内的知名度更高,增强了品牌优势;其次,估值越高意味着投资者的认可程度越高,后续开展融资的难度更小;最后,高估值相当于放大了大股东的个人财富,对于很多民营企业老板而言,在A股上市的意愿自然更强。

  尽管回归A股对于提升估值能带来直接帮助,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在港上市的内房股直接在A股IPO面临很大的难度。

  “由于目前A股有关红筹股回归的制度尚未建立,相对于万达商业、富力地产等注册地在内地的H股公司,多数内房股属于红筹股架构(即注册地在境外),不符合A股上市的条件”,香港粤海证券投资银行董事黄立冲向记者表示,虽然内地房地产融资限制已经放开,但一年多来,除了绿地等极少数房企能通过借壳等形式在A股上市外,还没有其他地产企业成功在A股IPO,因此即便是符合资格的内房股,最终成功登陆A股的机会有多大,还是个未知数。

  分拆上市的魔力

  相对于直接在A股IPO,将发展前景良好、符合A股上市资格的子业务分拆上市,成为不少内房股曲线回归A股、提高估值的重要手段。“虽然资本市场对于传统房地产开发业务给予的估值比较低,但对于转型中的房企往往愿意给予高估值”,克而瑞驻香港分析师洪圣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典型的是从花样年分拆出来的物业服务公司彩生活,估值水平远高于传统内房股,这给了很多房企一个启示:如果把这些新业务放在母公司里面发展,投资者往往只用主营业务对公司进行估值,新业务的估值优势无法体现。分拆上市之后,新业务更容易得到市场的独立关注,对提升估值有积极作用。“对于很多红筹架构的上市房企而言,由于它们的新业务注册地都在境内,因此相对于母公司,新业务在A股上市并不存在技术障碍”,黄立冲告诉记者,一旦这些新业务获得较高的估值,母公司所持有的股权也能享受资本溢价,反过来对母体的整体市值增长也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分拆上市有助于提升估值,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房企转型的步伐。以物业服务为例,在欧阳捷看来,以往物业部门都是地产公司的附属业务,大多数依赖于母公司的输血,并不属于核心业务范畴。而分拆上市后,房企将把物业服务作为独立业务去打造,实行独立核算,实现高度市场化运作,这不仅有助于公司建立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资产,也能借此建立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推动新业务高速发展。

  如何结合转型推动市值增长,新业务所处的行业前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鑫认为,在众多新业务中,社区O2O有望成为房企最具估值优势的业务。“O2O业务是目前最火爆的概念,对线下资源的依赖度较大,由于地产商往往拥有数量庞大的业主,对于这些客户的情况也相当了解,相对于其他平台,这是大型房企的先天优势,这也是越来越多房企试图分拆物业服务,借此做大社区O2O业务的重要原因”。

  欧阳捷认为,像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类业务,属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的行业,且符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这类业务往往被认为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投资者给予的估值自然更高。

  尽管部分房企试图分拆商业地产上市,但前景并不乐观。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坦言,公司曾计划分拆酒店业务上市,但受到国内酒店行业低迷的影响,推进上市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分拆上市计划暂时搁置。

  《《《

  企业案例1

  万科市值加法:“母体”的自我裂变

  ◎每经记者 白亚静

  今年,万科总裁郁亮提出万亿市值的目标,并表示希望未来十年能够在传统住宅地产之外,培养更多新业务并独立出来,将万科打造为拥有若干上市平台的控股集团。

  然而,对比目前1456亿元的市值,这个目标非常遥远。按照万科的规划,新业务将承担万亿市值一半以上的任务。目前,万科已明确五大新业务:物业服务、租房业务、物流地产、教育产业、海外业务。另外,还有若干“尚未想好怎么做”的业务正在试水,如社区商业、养老地产等。

  值得注意的是,万科的新业务仍是围绕地产做文章,战略相对保守。比如,即便要分拆物业板块,也并不是搭互联网的快车。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之前固守住宅业务相比,万科的跨界幅度并不小。业内人士指出,要把众多新业务做成功,万科实际成为了一个创业孵化器,除了为新业务提供各种资源,这个“母体(matrix)”还必须有足够的创新冒险精神,这与万科自王石以来专业化的稳健路线似乎存在冲突。

  由此看来,万科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自我裂变。在五大已明确的新业务中,物业服务、租房业务或将成为万科市值加法中的第一个“+”。目前,物业公司已脱离地产部门自立,分拆上市的意图明显,租房业务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行业规模首位,并有成为巨无霸的迹象。

  物业

  做“Uber”底层架构商

  2015年8月,万科物业走过第25个年头,第一次以独立经营体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讲营收、利润和商业模式。

  “去年营收是19.9亿元,但这并不是万科物业的全部,在万科集团的上市公司年报里,万科物业给万科地产提供后勤服务的费用被抵消”,万科物业CEO朱保全称,“这部分收入是按市场化招标所获得的,所以实际上万科物业的营收是33.7亿元,净利润是3.23亿元。”

  朱保全的意思很明确,万科物业不再是销售的工具,或者住宅的售后,而是一家自负盈亏,需要讲净利润的公司。虽然万科管理层一再强调物业上市没有时间表,但是,郁亮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有上市的考虑,正在加快研究”。

  很多房企都想拆分物业板块,但和流行的社区O2O相比,万科物业的商业逻辑显然不同。朱保全称,万科物业要做资产管理者,截至8月,万科物业所服务的社区房屋资产总价值是17500亿元。他对万科物业价值的检验标准是,若干年后,万科物业所托管的社区二手房售价高于同一区域其他房源。

  万科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范畴的约15万套楼龄超过10年的房产中,万科物业服务的社区超过90%的二手房价格高于周边。

  这个概念肯定会吸引购房者,万科多地营销人士都曾向记者表示,万科物业是其手中的营销利器之一。

  此外,朱保全透露,万科物业收缴率是96%,高于76%的行业平均水平。

  郁亮曾表示,万科市盈率低,很大原因是没有给资本市场讲出有想象力的故事。那么,上述概念真的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想象空间吗?

  如果只是收取物业费的盈利模式,似乎和仲量联行、世邦魏理士等五大行并没有差别。实际上,万科物业的学习对象——北美最大的物业公司First Service,正是五大行之一高力国际的母公司。但需要注意的是,万科物业承接的很多项目是住宅社区,利润很难与承接商业写字楼的五大行相比。况且,住宅领域物业费最高的是中海物业,而非万科物业。

  万科物业并不介入时下流行的社区O2O,不把社区增值收入作为主要营收项目,同社区O2O第一股彩生活相比,万科物业只有10%左右的净利率。那么,其分拆上市的优势在哪儿?

  与其他做社区O2O的物业公司不同,万科物业的客户是物业公司,在其他物业公司的项目中嫁接睿服务系统,给所有岗位、设备标号,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客户经营成本,从而收取系统使用费,类似于Uber模式。

  朱保全解释称,在Uber 1%的轻资产运营背后,实际上有99%的基础设施、交通标准是现成的,而目前想在物业行业做Uber模式还很难,万科物业要做的只是Uber之前“修路造车”的活。

  租房

  金融工具让资产变轻

  在今年的中报会上,郁亮一再强调“金融化、重运营”。在他看来,只要运营能力够强,就可以随时通过金融工具将资产变轻。今年上半年,万科发布首只公募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

  年初,You+创始人刘洋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万科部分区域公司曾联系自己,希望进行交流,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因为万科以前的公寓产品多是散卖,今年起决定出租。

  目前,万科的租房业务已在不到一年时间形成了两个产品线,并在庞大货源的支撑下迅速成为行业第一。

  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称,目前已开业和准备开业的业务有9个,可提供近1万间服务公寓,是行业最高水平,该业务今年正式进入扩张,2017年做到15万套,届时将是行业内第2名到10名体量的总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万科驿、万科派两个产品中,万科驿是首打品牌,主要针对城市新移民,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这并不是万科第一次为大学生提供出租型公寓。2006年,万科打造广州万汇楼项目,面向周边低收入务工人群、新毕业大学生等出租。交付使用后,虽然出租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但很难盈利。万科曾表示,就算不计算利息,万汇楼也需要57年才能回本。

  全部自持所带来的大量资金沉淀,无疑是当时广州万汇城亏损的主要原因。根据万科当时公布的财务数据,万汇楼的土地获取成本为1281万元,开发建造成本为3240万元,项目总投资4625万元,开发资金中,80%来自万科自有资金,20%属于银行贷款。

  《《《

  企业案例2

  三大业务有望分拆碧桂园迎来估值拐点?

  ◎每经记者 区家彦

  2007年4月30日,广东顺德起家的知名房企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当年市值一度攀升至2300亿港元。尽管碧桂园近年来成长速度喜人,2013年更以黑马姿态进入千亿房企俱乐部,但估值始终处于低位。

  这家一度被资本市场冷落的龙头房企,却在今年初获得国内保险巨头中国平安斥巨资入股,并成为平安寿险近年来首只跻身前十的重仓股。投资者到底忽视了什么?拥有内地房企中最强全产业链覆盖能力的碧桂园,还有哪些优质资产能成为估值提升的催化剂?

  利润率低潮期已过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营业总收入473.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5%。但毛利率和净利率等指标出现下滑,其中毛利率为23.2%,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核心净利率为10.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在行业利润率普遍下跌的情况下,碧桂园上半年在利润率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一度受到资本市场的冷落。但不可忽视的是,公司毛利率极有可能处于周期性底部,接下来将呈现逐步回升的走势。

  数据显示,碧桂园上半年的三费费用率为6.9%,同比减少2.2个百分点,其中营销费用率3.5%,行政费用率2.8%,同比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未来毛利率的回升将首先得益于公司三费指标的整体优化。

  克而瑞研究总监洪圣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3~2014年间,碧桂园全面开展全民营销,销售费用率顺势而升,今年碧桂园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不仅与电商合作频繁,并且全民营销也实现了移动化,因此销售费用有较大的缩减。

  随着中国平安成为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碧桂园有望借助平安庞大的销售网络,进一步优化销售成本。据悉,全国各地平安销售网络正作为碧桂园编外团队助力销售,目前平安相关人员申请参加的项目已经达到84个。

  上半年,碧桂园的平均借贷成本为7.07%,相比2014年底下降了52个基点。公司成功发行票面利率仅为4.2%的公司债,为成本最低的内房股之一。随着公司打通境内融资渠道,预计融资成本还将维持下降的势头,为利润率的回升提供有力保障。

  三大潜力业务可分拆

  众所周知,碧桂园拥有业内领先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土地一级开发、建筑与装修、项目销售、酒店管理等所有环节均可一手包办,像教育等不少子业务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如果能将公司有价值的业务分拆上市,释放资产的价值,对于提升公司整体市值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当其冲的是教育业务。早年以“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为广告语的碧桂园,对教育资源的打造极为用心。据介绍,碧桂园教育集团目前拥有34所在办学校及3所慈善学校、21087名在校学生、2526名教师,每年有将近半数的高中毕业生被世界排名前50的院校录取,碧桂园学校已经成为国内最知名的民办学校之一。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将教育放在非常高的地位,自去年起教育领域涌入了大量资本,在线教育更成为A股市场的热点概念之一,全通教育一度占据A股“第一高价股”的宝座。拥有雄厚基础的碧桂园教育集团一旦走分拆上市独立营运之路,有望成为教育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社区服务则是碧桂园的另一大拳头业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碧桂园积极对外拓展物业管理面积,目标是与集团旗下物业面积成1:1的比例。截至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共管理200多个社区,自有物业的管理面积为8000多万平方米,而外接的管理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总管理面积到1.2亿平方米,位居行业前列。

  相对于彩生活、万科物业等竞争对手,碧桂园物业的优势莫过于背靠平安集团强大的金融资源。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公司拟将平安的综合金融服务引进社区,为碧桂园社区居民提供金融门店便捷服务,双方已洽谈并确定商家小额贷款事宜的合作模式,目前已在江苏句容落地试点。如果成行,碧桂园物业来自社区金融等方面的增值服务收入有望领先于竞争对手,成为物业服务分拆上市最有力的筹码。

  作为碧桂园发家之本的建筑与装修板块,该业务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69.4亿元,其中约2.62亿元来自外部客户。随着行业进入轻资产时代,代建需求不断提升,建筑与装修业务也有望成为碧桂园另一具有竞争力的可分拆上市业务。

  《《《

  企业案例3

  万达拟回归A股 互联网下的“蛋”有多大?

  ◎每经记者 杜冉乐

  8月18日,万达商业(03699,HK)公开披露拟回归A股的临时股东大会表决结果,引来舆论热议。

  此时回归A股,王健林手中有哪些“王牌”。今年万达半年会上,王健林对转型轻资产和服务业信心十足,希望通过合作投资、建设与运营更多万达广场,融合旗下金融、电商与商业管理构建智慧平台,打造万亿级“平台级电商”,形成商场消费现金流闭环,未来5年内直指2000亿美元市值。

  房企赴港上市优势下降

  虽然王健林曾经暗战香港壳王詹培忠,最终拿下恒力商业地产(现名万达酒店发展),以及收购美国AMC并推动其上市,但他没有放弃万达商业帝国在A股上市的梦想。

  8月18日,万达商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回归A股的方案,拟发行2.5亿股。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表示,万达商业回归A股毫无疑问就是为了股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万达商业的股价今年4月份开始一路狂奔,今年6月初冲至78港元/股这一历史高点,此后一路震荡下行,8月24日暴跌17%,收盘价为42.45港元/股,创下了上市以来最大跌幅,也跌破49.6港元/股的发行价,最新动态市盈率为6.83倍。

  就动态市盈率来看,当前内房股普遍较低。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128家港股地产发展商的最新算数平均动态市盈率仅1.64倍,中位数为4.67倍,67家归属地产投资类港股房企算术平均市盈率6.7倍,中位数为5.06倍。

  在A股市场上,中证指数最新公布的132家地产股的最新平均市盈率为20.86倍。

  同属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院线,今年初IPO以来,其股价从不到28元/股暴涨至最高点248.5元/股,虽然近来受大盘暴跌影响,其股价已跌至140元/股以下,但动态市盈率仍高达83.89倍。

  业内猜测,万达坚定回归A股市场,是王健林为了顺利推进万达转型而在资本层面做出的新安排。

  亿翰智库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张化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房企在香港上市已不具有明显优势,A股市场现在又不断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万达商业回归A股也很正常。

  8月24日,万达商业申请发行150亿元公司债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这将丰富公司的融资工具,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万达发力“互联网+金融”

  丁祖昱强调,千万不要认为内地投资人永远那么不成熟。故事再多最终还是要用业绩说话,故事再好也还是需要业绩支撑。

  实际上,本轮牛市已诞生了全通教育、安硕信息、朗玛信息、乐视网等“神股”,随着A股市场连续暴跌,这些“神股”失灵了,但外界对万达战略转型及其业绩增长仍持乐观态度。

  张化东表示,依靠持有型物业产生稳定收益,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在房企转型过程中,除了万达,国内至少还没有一家成功范例。

  目前,万达似乎正在朝着王健林指引的“轻资产模式”和“服务业企业”的新定位大胆探索。

  今年万达半年会上,王健林表示,“全集团收入增幅快于房地产,特别是万达商业租金收入增幅是房地产收入增幅的近3倍,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说明万达的持续现金流增长非常迅猛。”

  王健林说,2015年万达发展重资产项目仅8个,但轻资产项目达32个。随着轻资产战略的推行,公司土地储备会逐渐下降,大幅减少资金占用压力。

  实际上,万达借助合作模式,可发展更多自持型万达广场,这也是王健林打造万亿级“平台级电商”的基石。近日,飞凡电商APP上线,这预示着万达广场将实现消费模式O2O化。

  不过,王健林并不满足于此,自己想闯出一条引领行业的电商模式,其路径是以“互联网+金融”为盈利方向,谋求开放式发展。他说,“现在说互联网+商业,‘互联网+零售’,光说不行,还得用商业模式回答怎么‘加’。”即便对于两周卖了百亿的“稳赚一号”众筹产品,他也认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未来5年内,王健林希望万达拿下百万商家,从而掌握百万个现金流入口,其中包括正在研发的“云POS机”计划。王健林为此算了一笔账:万达广场95%以上是中小商家,他们普遍需要信贷支持。如果万达发展到百万商家,每家有100万元信贷需求,万达金融就是万亿规模。届时,万达广场年客流人次将达百亿以上,会员5亿以上,如果5亿会员中1亿有消费贷款需求,每人贷1万元,又能创造一个万亿规模。

  按照万达未来5年战略规划,王健林预计2020年万达的资产达2000亿美元,市值逾2000亿美元,收入达1000亿美元,净利润逾100亿美元。

  在张化东看来,万达作为后开发时代的房企转型巨头,投资人对其仍需要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但总体符合发展逻辑,因其重心已不在开发端,而是转向通过大数据等集中于商业运营、管理与客户服务等。

  《《《

  企业案例4

  绿地股价下跌背后能源板块拖后腿

  ◎每经实习记者 吴若凡

  8月18日借壳上市的绿地控股(600606,SH),当天股价最高一度达到25.95元,市值突破3100亿元。但好景不长,贵为A股地产板块市值”一哥“的绿地控股,上市8个交易日历经A股巨幅震荡,8月20~26日更是连续5天跌停。

  从8月18日开盘价25.10元到最新收盘价13.80元,绿地控股股价8个交易日下跌45%。对此,绿地控股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股价下跌源于市场因素,短期波动是公司难以控制的。

  能源业务收入减半

  此前,绿地集团在能源及相关贸易产业板块上的营业收入超过了房地产板块,但毛利率不足1%。上市后绿地避谈能源板块而是发力三大新业务,短期内如何转型将给绿地带来不小的压力。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859.9亿元,大幅减少26.71%,其中,能源及相关产业收入300.68亿元,同比减少49.3%,占总营收的34.9%,但毛利仅1.51%。

  作为第二大支柱产业,绿地能源板块目前已形成了煤炭生产、加工、储运、分销及油化产品仓储、运输、贸易、零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公司的能源贸易产品包括煤炭产品、油化产品(汽油、柴油、燃料油及化工产品)及综合产品等。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影响,能源类大宗商品的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叠加贸易业务有限的利润空间,公司的能源贸易品业务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而近期全球原油价格暴跌,也对公司的油化产品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绿地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近两年全国市场不景气,能源板块收入下降50%是公司主动收缩规模的结果。

  或许正因为此,绿地整体上市之后避谈能源业务而是发力三大新业务。

  2014年房地产主业和能源及相关贸易产业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及利润贡献点。事实上,绿地此前在主营业务收入上,能源及相关贸易早已超过了房地产业,而此次收入的减少,未来势必会对绿地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产生极大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预计未来能源业务仍将受到价格端的压制,短期利润率或继续下行。

  大金融能否“救主”

  业内人士表示,绿地的几块产业是分割的,这就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比如能源和地产之间没有有效互动,而绿地又是一家典型的重资产公司。因此,利用金融大平台将两者进行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或许绿地自身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近两年开始大力发展金融产业。

  2014年,公司进一步提出以“大金融”为目标,确立类金融、金融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及管理、资本运作等四大业务板块。去年重庆小贷、宁波小贷、贵州金交所等成功设立并顺利开业;小额贷款、房地产融资等传统业务稳定增长;IPO直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成功进行多个海外IPO项目投资;此外还设立投资基金,积极开展一二级资本市场投资。

  2015年半年报显示,目前绿地金融相关产业的利润总额已经达到了房地产业务的51.26%,同比增长469%。绿地控股董秘办负责人表示,这是由于基数比较低,所以发展比较快。对于上半年房地产业绩表现,该负责人表示,上半年表现平稳,公司内部经营目标已经完成了。

  但另一方面,绿地在地产板块增长比较弱,存货去化面临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只有827亿元,实现销售面积759万平方米,销售均价1.09万元/每平方米,实现销售回款56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绿地恐难以达到去年2400亿元的销售规模,但下半年随着新房源供应增加,预计销售情况会得到一定改善。每经记者 区家彦

相关知识

房企做市值各显神通:回归A股 分拆上市
多家房企谋划分拆上市 背后打着什么“如意算盘”
房企做孵化器背后:有钱有房不等于懂创业
搜房置入162亿元资产 回归A股估值或超400亿元
各大房企分拆物管公司争相上市的背后
红星美凯龙被指拟弃A股赴港上市
红星美凯龙拟弃A股赴港上市 计划募资8亿美元
房企回归A股:一场极速资本盛宴
房企品牌关键词之:地产金融、融资、海外布局、500强
房企2014大转型:平均去化率60%,抛弃高周转模式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房企做市值各显神通:回归A股 分拆上市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58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