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体制还是思想 家具展后看上海品牌发展
https://www.biud.com.cn 2011年04月26日15:47 家居装修知识网
地处长江三角洲之一的上海,曾是中国著名的商标发祥地。冠生园、培罗蒙、永久、飞跃、双鹿、上菱……等一个个响亮的品牌,铸就了无数人的梦想。然而近年来,我们却鲜少能在市场上看到上海企业的动作,听到上海品牌的声音。2009年9月9日—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家具展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以面向海外市场为主的家具展,展会吸引到全国各地家具企业的整装出席。但在这届展会上,我们同样看到了上海家具军团的一些不足。
现状一:企业转制 旧模式与新理念难融合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注册商标中,有近80%是上海品牌,最近几年,上海的商标注册量平均每年却不足1万件,已被广东、浙江等省市甩在身后。是什么原因让上海品牌在上世纪的辉煌没能延续至今?家具展上,上海臣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靳勇的一句话似乎可以说明原因:由于改制,以前国营企业因为体制的原因破产了。之后我们重新注册了新品牌,所以在市场上,很多人不太了解我们。
确实,不少老上海家具品牌在过去都属于国营单位,在当时全国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不依靠一定的扶持很难进行大规模生产,所以一般的企业很难做大。而部分上海家具企业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所以相对容易做强做大。但当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后,一些过惯了国营生活的上海家具企业,由于没能及时调整战略,遗憾地没落了。
现状二:战略意识不强 导致家具品牌缺失
当然,也有一些家具企业在分离改制后开始主推自己的品牌,但因为在上海产业结构的转换中,企业对品牌的战略意识不强,或者定位不够明确,因此这些新推出的品牌也未能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譬如,臣森木业在05年注册了欧莱思特,开始主推自己的品牌,但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时至今日,市场上许多人仍不太了解他们的这个品牌,自己的许多老客户也都不叫他们欧莱思特,而叫东方厂。可见,上海家具企业在国企转制的战役中,走得并不顺畅。
当然,在这中间,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上海企业的努力。比如他们在产品开发上,从原来的纯中式,变为具有现代家具装修风格又结合古典元素的新式风格,又或者用欧洲的家具款式但又加入中国人欣赏的花卉图形来做雕花等。但在当今这样一个主打品牌战的年代,老资格的上海家具企业要改变原有经营模式,让自己从零开始打造适应当今市场的品牌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究竟需要多久,企业才能走过这段旧模式与新理念的融合期,目前尚难定夺。
现状三:缺少魄力 想做大又不愿走出去
搜狐家居记者在同上海雅洁橱柜总经理王鲁的访谈中,曾就上海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询问了王总的意见。当时,王鲁的回答有些无奈,“其实上海的市场和其他的一线城市还不同。尤其是上海的橱柜品牌,可能他只想做好上海。因为他发源于上海,因此不太看重其他城市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上海投资成本很高,越是大的城市,市场越大,也就越难做,因为大家都感觉生意好,所以有品牌的,没品牌的,有实力的,没实力都在抢这个市场份额,包括家装公司。”显然,在王鲁看来,投入成本相对较大是让上海企业无法突破传统保守观念,不敢有太大跨越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体现出上海企业比较地理智,警惕性比较高,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上海企业缺乏闯出去的劲头以及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一情况同样被复制到了上海家具企业身上。本届家具展上,记者在同惠群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交谈时,了解到由于产品原因,该品牌目前主要定位是国内消费群体。但企业却并未参加之前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的广州、深圳家具展。在被问及为什么产品面向内销,却不参加内销型展会而参加外销型展会时,企业负责人回答说,上海展会就在家门口,比较近。或许企业没有选择广东三地的家具展还有其他方面原因,但对于这样一个回答,我们仍不免感到遗憾。缺少魄力,想做大又不愿走出去,不知这些阻碍企业发展的致命硬伤何时才能被彻底剥除?
现状四:偏重外销路线 主要竞争力仍是价格战
此外,相对上文提到的只做国内市场的家具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的偏爱同样也是部分上海家具企业的一大特色。
本届家具展上,上海科默家具负责人表示,企业最初的定位就是高档的意大利简约风格。所以其实不是跟国内企业竞争,而是跟外国的厂家竞争。但说到同国外企业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归根结底还是在打价格战。
对此,允典董事长方轩表示,中国的出口产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所以与其放低身价做海外,他们宁愿放弃这块市场。虽然方董事长这番话有些极致,但也或多或少说明了目前国内家具企业在从事外贸上的一些问题。好在,去年年末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不少外贸受挫的家具企业开始想起要寻找国内发展的道路,而金融危机也确实为这些外销企业打开了内销之门,那么究竟这些企业能否稳步发展,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还需拭目以待。
现状一:企业转制 旧模式与新理念难融合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注册商标中,有近80%是上海品牌,最近几年,上海的商标注册量平均每年却不足1万件,已被广东、浙江等省市甩在身后。是什么原因让上海品牌在上世纪的辉煌没能延续至今?家具展上,上海臣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靳勇的一句话似乎可以说明原因:由于改制,以前国营企业因为体制的原因破产了。之后我们重新注册了新品牌,所以在市场上,很多人不太了解我们。
确实,不少老上海家具品牌在过去都属于国营单位,在当时全国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不依靠一定的扶持很难进行大规模生产,所以一般的企业很难做大。而部分上海家具企业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所以相对容易做强做大。但当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后,一些过惯了国营生活的上海家具企业,由于没能及时调整战略,遗憾地没落了。
现状二:战略意识不强 导致家具品牌缺失
当然,也有一些家具企业在分离改制后开始主推自己的品牌,但因为在上海产业结构的转换中,企业对品牌的战略意识不强,或者定位不够明确,因此这些新推出的品牌也未能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譬如,臣森木业在05年注册了欧莱思特,开始主推自己的品牌,但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时至今日,市场上许多人仍不太了解他们的这个品牌,自己的许多老客户也都不叫他们欧莱思特,而叫东方厂。可见,上海家具企业在国企转制的战役中,走得并不顺畅。
当然,在这中间,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上海企业的努力。比如他们在产品开发上,从原来的纯中式,变为具有现代家具装修风格又结合古典元素的新式风格,又或者用欧洲的家具款式但又加入中国人欣赏的花卉图形来做雕花等。但在当今这样一个主打品牌战的年代,老资格的上海家具企业要改变原有经营模式,让自己从零开始打造适应当今市场的品牌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究竟需要多久,企业才能走过这段旧模式与新理念的融合期,目前尚难定夺。
现状三:缺少魄力 想做大又不愿走出去
搜狐家居记者在同上海雅洁橱柜总经理王鲁的访谈中,曾就上海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询问了王总的意见。当时,王鲁的回答有些无奈,“其实上海的市场和其他的一线城市还不同。尤其是上海的橱柜品牌,可能他只想做好上海。因为他发源于上海,因此不太看重其他城市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上海投资成本很高,越是大的城市,市场越大,也就越难做,因为大家都感觉生意好,所以有品牌的,没品牌的,有实力的,没实力都在抢这个市场份额,包括家装公司。”显然,在王鲁看来,投入成本相对较大是让上海企业无法突破传统保守观念,不敢有太大跨越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体现出上海企业比较地理智,警惕性比较高,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上海企业缺乏闯出去的劲头以及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一情况同样被复制到了上海家具企业身上。本届家具展上,记者在同惠群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交谈时,了解到由于产品原因,该品牌目前主要定位是国内消费群体。但企业却并未参加之前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的广州、深圳家具展。在被问及为什么产品面向内销,却不参加内销型展会而参加外销型展会时,企业负责人回答说,上海展会就在家门口,比较近。或许企业没有选择广东三地的家具展还有其他方面原因,但对于这样一个回答,我们仍不免感到遗憾。缺少魄力,想做大又不愿走出去,不知这些阻碍企业发展的致命硬伤何时才能被彻底剥除?
现状四:偏重外销路线 主要竞争力仍是价格战
此外,相对上文提到的只做国内市场的家具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的偏爱同样也是部分上海家具企业的一大特色。
本届家具展上,上海科默家具负责人表示,企业最初的定位就是高档的意大利简约风格。所以其实不是跟国内企业竞争,而是跟外国的厂家竞争。但说到同国外企业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归根结底还是在打价格战。
对此,允典董事长方轩表示,中国的出口产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所以与其放低身价做海外,他们宁愿放弃这块市场。虽然方董事长这番话有些极致,但也或多或少说明了目前国内家具企业在从事外贸上的一些问题。好在,去年年末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不少外贸受挫的家具企业开始想起要寻找国内发展的道路,而金融危机也确实为这些外销企业打开了内销之门,那么究竟这些企业能否稳步发展,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还需拭目以待。
相关知识
[深度]体制还是思想 家具展后看上海品牌发展
深圳家具展设计师看展访谈二:市场还是设计
惊艳亮相中国定制家具展后,伊恋家居再启新征程
广东三大家具展上看改变 实木家具趋于年轻
家具展上看家具:心意满满,设计无限
天津国际家具展必看品牌--天坛家具
成都国际家具展,看百年印象如何绽放光彩
科隆家具展- 优适德(hülsta)推出GENTIS卧室新品
科隆家具展- 优适德推出GENTIS卧室新品
斐梵震撼户外家具展 后消费时代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