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系列述评之改革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改革开放无疑是新时期的最强音。
进入“十二五”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引领中国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领域改革“蹄疾而步稳”
从7亿元到60亿元,一项税制改革在新疆实现了8倍的跨越。
2010年,我国在新疆率先启动资源税改革。五年来,新疆资源税收入增长8倍多,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让民生支出范围不断扩大,并有效引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新疆11个地州33个县市的百姓从中受益。
从资源税改革扩围到油气、煤炭、稀土等领域,到营改增向更多行业延伸;从“经济宪法”——《预算法》正式实施,到进一步优化中央和地方收支关系……被视为改革“先行军”的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速。
财税体制改革,在“十二五”的整体改革中具有标本意义。
“十二五”启幕之时,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也站在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上。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考察便重走二十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之路,释放坚定不移的改革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 部署336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攻坚克难,开启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幕。
在矛盾凸显的“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破除体制积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突出矛盾,保持战略定力、运用辩证思维,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的步伐,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改革春潮竞相涌流。伴随财税体制、土地、国企、价格、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领域整体改革方案的推出,一系列以往想改改不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多点突破,次第开花:
——财税体制改革率先攻坚,一系列完善立法、改进预算管理、完善税制以及明确事权等举措,旨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夯实国家现代治理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大幕开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改革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价格改革平稳推进,成品油、天然气、铁路运输等领域价格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区多地试点放宽外资准入,书写对外开放新篇章;
——金融改革更加开放和市场化,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更好疏通经济血脉;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说,“十二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迫在眉睫的改革措施和顶层设计,有目共睹,来之不易。这些改革谋划长远,关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红利正在源源不断的释放。
激发市场活力 简政放权倒逼政府“自我革命”
从2016年1月1日起,重新修订的《中央定价目录》将正式实施。据悉,最大变化是政府定价项目砍掉八成左右。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说,这一改革规范了政府定价行为,将政府定价权“晒”在了阳光下。
曾经难以撬动的价格改革坚冰,如今正在打破。冲破利益藩篱的背后,正是新一届政府以“壮士断腕”决心推进的简政放权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砍的是政府乱伸的“权力之手”,革的是政府部门自己的利益。
——注册资本金改为认缴制,编制、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政府权力清单……本届政府成立至今,已取消和下放58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提前完成取消和下放三分之一以上审批事项的预定目标。
——连续两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了76%;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85%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推动价格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为小微企业减税、清理不合理收费、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更多减负清障举措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仅2012年实施的营改增改革,到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减税4848亿元。
简政放权的效果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受访者对简政放权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其中“优化政府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4.6%。
而统计显示,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注册资本增长99%;今年前8个月又分别增长了18.5%和44.6%,新的创业就业热潮正在形成,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改革攻坚,最难的是对改革者自身的改革。
简政放权迈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同时,伴随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司法制度体制改革、公车改革、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科技体制改革……更多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带来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转变。
增强百姓“获得感” 改革攻坚未有穷期
“每天都有1个荤菜、1个素菜和1个汤菜。”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空壳树中学校长朱有云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了学生伙食,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早在201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给覆盖范围内的农村在校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伙食补贴,2014年11月又将这一标准提高到4元,迈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
深化教育改革,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如此大规模的营养干预行动在中国是第一次,到去年底中央财政已安排膳食补助资金472亿元,食堂建设资金300亿元,惠及3200万贫困地区学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支撑。
不断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破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端、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两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棋局下,医疗、教育、社保、就业、文化等改善民生领域的改革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问题入手,不断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瞄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就要启程。未来五年正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国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时期。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一步我国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推进中还将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把改革推向前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未来的“十三五”规划将全面、有序、系统、准确地进一步回答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坚信,全面深化改革的滚滚大潮,将冲开一切阻碍发展、束缚活力、抑制创新的藩篱,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和勃勃生机。
相关知识
回眸“十二五”系列述评之改革篇
“十二五”开局之年木门会有哪些新走向?
门窗等建材企业怎样从“十二五”规划中读出机会?
“十二五”,深装总“一五”谋篇赢未来
十二五规划期地板行业进入改革“深水区”
政协委员刘志强:“十二五”时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机遇
地板行业 十二五规划期转型时机成熟
“十二五”地板企业有望跨越发展
十二五期间 家具行业迎来最佳转型时期
涂料业"十二五规划期"转型时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