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上半年河北GDP总量居全国第6 质量居第13

上半年河北GDP总量居全国第6 质量居第13

https://www.biud.com.cn 2011年08月08日12:46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上半年河北省GDP同比增 长11.1%,高于 全 国9.6%的水平,但在中科院 7月29日发布的首份各地GDP质量内涵与排序报告中,河北的GDP质量排名为第13位,在全国纳入报告统计的29个省市中居中处于“一般位置”。

  啥是GDP质量排行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在国内首次发布“GDP质量指数”。在习惯了对GDP增速进行排名和比较的传统思维中,GDP质量排名显然是个新概念。

  事实上,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十二五”发展规划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而非速度。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主编、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表示,科学认识GDP是当前的焦点问题之一:我们不盲目崇拜GDP,我们也不盲目抛弃GDP。关注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前提下“品质好的GDP”。

  《报告》把中国各地区GDP的质量排序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量排序,进行了分析对比,从中揭示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上半年各省数据出齐GDP质量与数量排名差异明显

  截至7月30日,记者整理的资料显示,全国31个省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出齐。整体来看,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余省市GDP增速都高于全国水平(9.6%),其中天津增速最高,达16.6%,重庆、西藏和贵州上半年经济增速也超过15%。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和浙江这三个经济重镇,上半年GDP增幅反而垫底,分别为8%、8.4%和9.9%。但恰恰是这三个地区,在本次GDP质量排名中位列前三甲。

  从报告对各地GDP质量指数排序来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质量排序中居于前10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海南。居于后10名的依次是:江西、湖南、山西、广西、云南、新疆、青海、贵州、甘肃、宁夏。由于数据标准原因,中国GDP质量指数排序中暂未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因统计数据不够完整,西藏自治区虽列入统计,但未予排名。

  记者在详细表单中注意到,尽管增速垫底,但在GDP质量指数的6个分项指标中,北京的各项数值均排名第一,其中环境质量是29个省市中唯一指标数值上“1”的城市。上半年GDP增幅排名靠前的天津,环境质量得分为0.912分,而河北仅为0.481分。

  河北经济总量居前但质量居中结构调整还需加劲

  河北上半年GDP实现11.1%增速,总量10992.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6位,但GDP质量排名仅在第13位,属于“一般位置”。

  记者看到,在上述分项指标中,河北的经济质量(0.621)、社会质量(0.303)、环境质量(0.481)、生活质量(0.299)、管理质量(0.443)、GDP质量(0.429)等指标得分较低。以生活质量为例,河北这一指数得分低于周边天津(0.539)、辽宁(0.378)、山东(0.431)等省市;而环境质量方面,也远远低于山东(0.840)、河南(0.700)。

  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此次没有对各省GDP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差异情况做具体分析,但采访中,河北经济界专家学者普遍表示,河北GDP质量与数量排名出现7个位次的差异,表明当前河北经济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且发展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尤其是第二产业方面,河北对于能源、钢铁和化工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这些行业显然需要付出较大的环境成本。按照中科院此次统计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GDP含金量。

  “从排名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而易见。”牛文元表示,直辖市(除重庆外)和GDP强省均位列前10名。而东北三省GDP质量排序处于较好位置,说明近年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较大进步;但中部省份GDP质量排序处于一般位置,须投入更大努力;西部省份GDP质量排序位置比较落后,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相关知识

上半年河北GDP总量居全国第6 质量居第13
房屋市值PK:沪京居首 南方城市更值钱
我国31省份上半年GDP出炉 总量超全国逾3万亿
6月兰州主城区新房价格涨幅居全国第三
30省上半年GDP之和超全国一成 地方或向数据注水
25城GDP对地产依赖度盘点:贵阳最高深圳最低
直播:第13届中国(佛山)民营陶瓷卫浴企业家年会
广东2015年GDP领跑全国:卖出全国16%商品房
直播:创智·创富——第二届白马湖创意论坛
厦门房价领涨全国 供应不足和吸附效应成推动力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上半年河北GDP总量居全国第6 质量居第13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