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空调“霾头苦干”,谁在让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空调“霾头苦干”,谁在让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https://www.biud.com.cn 2015年12月10日11:53 家居装修知识网  

  从东北到北京,这个冬天“雾霾”成功抢得头条。相关专家指出:雾霾的形成是冰冻三尺,所以治理雾霾也非一日之功。作为普通人,我们显然不能对世界性的空气污染问题有多大的作为,但家里面临的空气“二次污染”问题,却不该被忽略。事实证明:由于空调长年累月“霾头苦干”,得不到及时清洗引发的问题,堪比“家里的二次雾霾”。

  空调到底有多脏?

  “您家里的空调到底有多脏”?这个问题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不是新话题,但相信很多人并没有直观清晰的概念。日前,在青岛进行的“进社区免费清洗空调”活动中,打开待清洗的空调,足足5毫米灰尘,让在场的人都目定口呆,5毫米也被戏称为“空调脏度”指标。事实上,长时间使用的空调,不仅仅会是灰尘的“窝”,更是病毒、病菌的聚集地。

  据活动举办方海尔的工程师介绍:这正是一直以来被专业人士呼吁的“家电二次污染问题”。家电也会带来污染?这不是耸人听闻的“天方夜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电器都是我们经常接触或使用的,比如洗衣机、饮水机、空调、加湿器、热水器、微波炉、空气净化器等。家电二次污染可分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其危害程度远超甲醛。

  这位工程师表示:空调造成的“空气二次污染”常常使人出现头晕、昏迷甚至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医学界把这种病理反映称之为“空调综合征”,室内空气污染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别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污染的危害。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成人高出将近1/2,而且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室内,受到污染伤害也不易发觉,当发现问题时已无法挽回。

  清洗为啥那么难?

  有些家庭会每天清洗马桶,有些家庭会每周清洗地板,有些家庭会定期清洗窗帘,但对于空调,只有两成家庭会定期清洗。按照规定,空调应一年至少清洗一次。可现实状况是,买空调五、六年从没清洗过空调,很多消费者吐槽清洗空调太费事了,烦透了,那么清洗空调真的有那么难吗?答案:是的。很难。

  假设消费者自己洗,只能做到清洗滤网,那是远远不够的。其实,空调最脏的地方是换热器,必须要定期清洗,否则很容易滋生病菌污染室内空气,甚至影响空调的换热效果和能耗。而换热器位于空调内部,由于翅片式特殊形状,一般消费者很难自行清洗,也清洗不干净,整个清洁过程相当繁琐,导致很多消费者“懒得去洗”。

  那么,找专业的清洗公司情况如何?据了解,很多家电清洗服务价格不透明,存在满天要价的现象,另一方面,清洗工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甚至是刚刚上岗的“菜鸟”。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清洗变成了表面功夫,家电中真正涉及健康安全的部件,并未得到有效的清洗和保养。

  自清洁凭什么这么牛?

  家电脏、毁健康,清洗难、用户烦。面对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如何家电自己会“洗澡”就好了。其实,家电自助清洁已经不是“幻想”,2015年海尔率先发布了“自清洁”的空调产品。那么,什么是自清洁?为什么空调会自己“洗澡”?

  据海尔空调研发人员介绍,这种空调独创的冷膨胀技术能让换热器下的冷凝水结冰结霜,每克水结冰时产生每平方厘米960公斤的膨胀力,强力剥离换热器上的污垢,而换热器则是空调藏污纳垢的主要地方。除了力量大易除垢,自清洁空调还有三大特点:水量大、冲洗快、抗菌强。海尔凝水技术增加30%的冷凝水,汇集大水量进行冲刷,达到最佳清洁效果。此外,自清洁空调采用宝石蓝涂层并首创抗菌技术,经权威机构检测其抗菌率高达99.99%,有效抑菌。自清洁空调是对用户体验的又一次升级,不仅解除了用户对空调“脏”的困扰,更免除了清洗的麻烦,使用10年换热器仍洁净如新。这就意味着空调在制冷、制热双模式下运行的同时,就能给自己“洗澡”,令人烦恼的家庭空气清洁问题得到解决。

  据了解,应用了自清洁技术的海尔空调是行业唯一可在制冷、制热双模式下实现自清洁的空调,从根本上解决了空调内部清洁及室内空气二次污染的难题,让空调不再“霾头苦干”,让消费者避免家里空气的“二次雾霾”。


相关知识

空调“霾头苦干”,谁在让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海尔“色谱图”又添奇葩颜色:云南最热地现“黄黑空气”
海尔告诫大众提防“脏肺空调”欲向全国收集灰尘
海尔空调1000家卖场“吞光”验证洁净空气实力
感恩月:海尔空调“温暖益起来“公益活动在青岛启动
校园空调清洗意识薄弱 海尔在深圳建起自清洁幼儿园
2年4款爆品海尔空调科技创新看得见摸得着
2年4款爆品 海尔空调科技创新看得见摸得着
用海尔自清洁空调保卫室内空气健康
九成换热器细菌超标 室内空气陷“双重危机”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空调“霾头苦干”,谁在让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2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