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匠人到大师,顶豪隔着什么?
“民国之后,再无大师”,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岳南的名作《陈寅恪与傅斯年》。寥寥数字,却戳中了这个时代的痛处。E时代奔跑中的社会太过浮躁,地产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不过,终究有开发商秉持“表象背后的态度”,中赫置地倾力打造的万柳书院便是一例。如今,奉行极致产品主义理念的万柳书院正以“用心极致”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演绎着一场“顶豪灵魂之舞”。
(万柳书院实景)
何谓大师?从一万小时定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级水平,练习时间必须超过1万小时:莫扎特6岁作曲,直到20岁才创作世界级作品;甲壳虫乐队1964年风靡全球前已演出1200场;微软创始人盖茨1968年接触计算机,创业前已编程7年。
没有绝对的专注和充足的时间为一件事情做准备,那么,可想而知这件事情即便看似成功,也将缺乏内涵与质量。或许,万柳书院的“用心极致”正是成为大师的精髓所在,于个人而言是这样,于房地产而言亦是如此。
创富论误区
公司以组织形式将人聚合,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这句话想必并不为过。
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公司的力量无所不在。一个个生命个体借助这种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凝聚起来,成为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细胞,构筑了空前的经济活力。
正因为人组成了公司,公司凝聚了人,公司与人一样,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并且在肌体生长的同时,不断思考与演进。
一家公司因何而生?一家公司的价值何在?一家公司要怎样设定并实现自己的使命?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林林总总的企业大致可归于两类:一类是财富先导类,企业的使命与价值都以创造、获取财富为首,此类企业留给历史的,是创造、获取财富的途径与方式;另一种是创新先导型,除了盈利这一所有公司都不能拒绝的目的之外,还要给行业、给社会留下足以影响旧有规则并可资后来者借鉴的理念、技术,抑或模式。
来自中国本土的企业家们,在面对着“浩荡两千年”民营经济血泪史时,往往很难做出第二种抉择。因为,在多数行业,战术往往比战略更重要,获取资格也许比创新产品更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模式却在低水平重复的原因。
大多数企业追求利益和规模的最大化,无视市场规则,野蛮式融资、上市、并购......所有的商业逻辑都在向资本思维演进,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却缺乏可持续性和创新性,这正是创富论误区所在。
在制造业大国向着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隔着创造,却充斥着浮躁。
从快到慢的距离
房地产也不例外。在中国房地产界,这一逻辑长期以来被不断得以验证,最大化的土地获取,最大化的资金杠杆运用,最极致的速度追求……一个“快”字与一个“抢”字几乎构成了衡量公司成败的首要元素。
的确,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已然是极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但即便如此,”快”仍未必是房地产公司的必然选择。因为,过快的奔跑往往会令人来不及思考。
这种粗放型的运营模式导致了很多不良市场现象:借势造势灌输理念给消费者,大炒概念;竞相模仿极速拷贝,舶来品改造一下就变成本土化;面子比里子重要,看着要奢华,住着不一定舒服;住宅已经脱离了量身定制的居住功能,变成可模块复制的商品......
就如同曾经被业内奉为“金科玉律”的“地段论”,但如今的市场,对于单纯依靠地段、装饰等外部条件的产品已经不买账了。今年北京的顶豪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些打着“黄金地段”、“奢华装修”旗号进军10万+市场的“地王”们,其配置和设计却与时代脱节,市场反馈可想而知。
但房地产市场也不乏大师级顶级高端生活的创造者,正如中赫置地。中赫置地在跑马圈地、周转为王的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选择了一条拒绝复制、坚守品质的慎独之径。
其开发的万柳书院正是秉持了中赫置地的企业精髓,以“用心极致”的顶级生活精神主张,来悉心打磨产品。
这正是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可升华而现。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万柳书院放弃了“快”的诱惑,以“用心至极”的打磨精神,赢得了市场的尊重和认可。“慢”即是快,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杰出的作品,这正是顶豪大师必备的素养。
“建筑的本质是居住,是让我们居住得更加舒适。中赫置地要做的,恰恰是在现实中努力设计和建造‘人的建筑’。而不是让建筑成为‘物’”。
如万柳书院一样的顶豪大师之路,是一场孤独的灵魂之舞。因为它需要企业能够像中赫置地一样,超脱浮躁的市场氛围,慢下来,以“用心至极”的态度打磨产品,更要以一颗“致敬生活”的心,从高端生活的角度出发,把顶豪从奢华元素的堆砌中解放出来,把建筑打造成蕴含生命力的艺术品。万柳书院人宅相扶,相得益彰,正是其巅峰之作。
搜房声明:凡注明“来源:搜房网”或“来源:搜房别墅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搜房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搜房赞同其观点。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
相关知识
从匠人到大师,顶豪隔着什么?
彭建波:京顶豪距离世界顶豪还有多远?
赖建安:从设计到落地,三大阶段用心践行匠人精神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看方太高端厨电的号召力!
从苏州到上海,近的是距离,深的是体验
从思维到战略,觉醒中国家具转型之路
赖亚楠&于红权:从爱情到事业,设计的灵感源于爱
孟永辉专栏|从工具到生态,酷家乐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
从平面到3D,KD持续创新,为室内装修增添无限可能
从橱柜到衣柜,欧派家居集团欲再创“王者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