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公共艺术案例展
前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造物文明及传统工艺设计的历史。进入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文明以来,发轫于工业先发达国家的现代设计借新兴科技文化“西风东渐”的契机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推动社会经济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现代设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变革的能量重组过程,其中既有来自西方工业强国的强大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明适合现代需要的复杂转型;既有符合世界一般规律的共性发展,也有体现中国社会主动选择与创新的本土逻辑;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个过程没有任何可以照搬沿用的既定方法,也没有任何先天的经验可以代替其间的路径创新,它是19世纪以来现代设计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体现着中国文化本质特性的一次群体性实践。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现代设计史学术以及相关的教育研究中十分缺乏对于中国现当代设计史的本体关注。表面上看,研究的缺席是由于中国现代设计史基本史料的缺乏积累;但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对这种据中国本土条件而生的“设计”形态及其创新价值缺乏理性的认同。这正是因为长期以来现代设计的观察角度及研究方法都以西方国家的经验为主导,基本没有对于中国自身发展的线索及历史逻辑的关注所致。这不但与中19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设计发生发展的现实不符,也与世界现代设计在东方发展的整体历程不符。
本次文献展期望对这一设计史学术的短板有所弥合。作为“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子板块的“中国现代设计文献展”首次以“现代设计在中国”为题,以20世纪中期新中国建国以来、其中尤以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现代设计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主体,进行多种形态相关文献的收集、梳理与展现。但即便如此,一个社会剧变的百年历程也包含着极为繁复庞杂的事件脉络,并非一个展览所能全部包容的。本次展览只能选择影响新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关键性“事件/人物/文献”进行展陈,同时将这一发展主线置于20世纪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大背景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发展的本土背景中予以呈现,以此解读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基本轨迹。
这是一次对于正在发生的“历史”的比较“近身”的观照,同时很多可以成为20世纪历史见证者的人事条件正在日益衰减,相当一部分资料的调研与收集都带有抢救性,这增加了整个策展工作的挑战性。团队工作人员为此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并付出大量的心血。另一方面,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设计发生发展历程的整体观照,在范畴和内容上没有再作专业领域的取舍,而是力图完整地关注到建筑与环境、制造与消费、视觉传达与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方向的设计史实,以求相对整体地勾勒出中国现代设计成长的概略轮廓。
但毫无疑问本次文献展只是一个开端,以相对“原生态”的方式开放地呈现相关的研究文献也是一种尝试。希望以这种试,使展览成为一个可以供多方研究利用的资料平台,其呈现的也只是中国现代设计史史料收集和科学认知的真正意义的基础。同时作为一个群体方式的合作研究平台,在本次展览结束之后工作团队还将继续展开相关的专题研究。
本次展览筹备过程得到文化部艺术司等主办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得到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学术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与史料支持;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关山月美术馆、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中国创新红星奖组委会等院校、企业、机构的多方支持;十余支工作团队的逾百名工作人员为此付出长达数年的辛勤劳动;大批珍贵资料提供者更为展览的现场效果提供了无私的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首届“中国现代设计文献展”一切收获所得都属于这个团结合作的大家庭。
【不能忘却的历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系列主题雕塑】
《胜利之墙》作品现场照片
《冤魂的呐喊》作品现场照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二期扩建工程组雕之《冤魂呐喊》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航拍图
作品现场《逃难》
人类残酷对待自已同胞的历史纪事,是一段漫长而悲伤的故事。如果要将这类恐怖的故事作一比较,那麽,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哪些暴行,在强度与规模上,能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抗衡。
在南京大屠杀78年之际,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段历史,重拾那段记忆,唤起国民的赤子之心。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核心是“遇难、纪念”。在这曾经发生过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屠杀之地,白骨成堆,冤魂惨然。其滚滚逝去的长江之水无时不在倾诉着亡灵的哀号。设计师的责任和立意在于为了警策世人,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是为了不忘国耻,深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在当今充满冲突与不安的世界中呼吁和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历史不再重演那血腥的屠杀。因此凝固平民悲怆的形象,表现祖国蒙受的灾难,呼唤民族精神的崛起,祈求和平、繁荣与发展,是雕塑的根本立意。它的思想性应当体现于对罪恶的鞭挞,对人性的关怀,对正义的颂扬。而不仅仅局限于“南京”地域,或仅仅立足于国家与民族的方位,更应站到历史与人类的高度来表现。这样,作品才能进入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深处的烙痕,也才能够通过艺术的感染力量发挥它的社会价值。
项目名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系列主题雕塑
艺术家:吴为山
完成时间:2007年
【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
New Year 2015
帝国大厦灯光装置
黄建成《清明上河图再造计划》
林肯中心创意集市现场
纽约历史博物馆
纽约历史博物馆
徐冰《汉字的性格》
许江《共生》
展望《假山石NO.102》
【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
相关知识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精彩赏析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设计文献展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公共艺术案例展
一个等了3年的国家级设计大展终于开展了
第二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百强角逐”结果揭晓
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生活电器与厨具展将开幕
【第二届中国电商论坛25】周彬:线上线下一体化终端设计体验再造
创基金2015年至今公益项目成果
第二届中国家具产业发展论坛 王学茂:四川家具行业新发展
冠军磁砖强势进驻第七届中国国际节能及新型建材综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