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曝光:链家放“高利贷” 贷款利率竟超银行四倍

曝光:链家放“高利贷” 贷款利率竟超银行四倍

https://www.biud.com.cn 2016年02月26日15:16 家居装修知识网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记者 艾萍 张磊 贾林)随着上海的急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一手房的交易量增速逐渐放缓,十多年间新增的一手房陆续进入到二手房的交易市场中,使得二手房的交易量快速增长,在交易数量、交易面积和交易金额方面,都大大超过了一手房。随着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火爆,二手房买房纠纷也与日俱增。

一、链家隐瞒信息介绍买卖 其贷款利率为银行四倍

上海的黄先生,去年8月通过链家房地产经纪公司购买了一套婚房,合同价400万元。在签订合同前,链家工作人员告知黄先生该房屋名下有按揭贷款,但交易不会有任何问题,链家方面与黄先生确认,只要个人首付能达到7成也就是280万元,剩余120万元房款通过银行商业贷款支付。签订合同后黄先生才发现这套房子已经被原房东抵押到银行用来贷款340万。

为了抓紧买下这套房,黄先生还是将首付的280万打到房东的帐号之后,不料,房东却挪做他用。去年年底这套房被法院查封,黄先生面临首付金额无法追回、房屋也无法完成过户的情况。这时,链家又找到黄先生说,可以签一个三方协议,垫资给他,将这套房交易下去。

上海购房者 黄先生:这个三方协议每个月的利息高达1.6%,年利息要超过20%,远远是高于了这个银行同档利率的四倍。

万般无奈下,黄先生贷款110万用于交给卖方偿还房屋抵押贷款。然而当黄先生要求链家完成交易过户手续时,链家却称因过户手续需20天流程,存在重新查封的风险,不承担此风险,要求黄先生将其父母名下资产作为抵押资产交给链家方面作信用担保,待过户手续完成后再解除抵押操作。

黄先生 上海购房者:在上个星期2月19号的时候,不得不带着我的父母在公证处整整站了一天,配合他们去做这样一个完全不公正也不合理的担保合同,他们才同意继续把这个房产继续交易下去。

上海万达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龙杰:首先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是高利贷,肯定是违法的,第二个就是说,什么样的机构他有资格,向这个社会公众提供贷款,这需要有一个金融服务业务的许可证的,作为居间人,就是一个报告的义务,不然的话,造成委托人损失的,他不但不能够得到报酬,他还要承担损害赔偿的法律的责任。

二、链家销售已抵押房产 提供高息借款服务

事实上,上海链家涉及的不止一件房产纠纷,上海的庄先生也被卷入了一起房产中介的隐瞒销售之中。

上海的庄先生在链家房产中介看中一套房子并签订了房产居间协议,协议有明确条款规定,定金应由中介监管并在支付后由中介对房产证进行保管,但链家却要求庄先生直接将定金付给房主。在庄先生支付全部定金80万元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上海购房者 庄先生儿子:这套房子是370万签订的一个合同,他已经超过了370万的20%,按照20%的定金国家规定的20%总房款的一个定金来说,上限到封顶的话也就是74万元。

庄先生在签居间协议时,房东只说有61万元的公积金贷款没有还清,后来才知道房东为了买一套更大的住房资金不足,链家中介人员便主动提出为这个房东提供借款服务,将名下准备出售给庄先生的房产再抵押给他个人。而在这期间,房产中介抓住庄先生一家看中房子急于购买的心理,一直未把房产证出示给他们看,在庄先生支付定金80万一周之后,才提供存在167万元房产抵押贷款的情况。

上海购房者 庄先生儿子:我们也是事后知道,是链家是把这套我们要买的富平路那套房子,是在2015年的12月20号已经是抵押给他们,是抵押了贷款的167万元。

庄先生咨询律师后,意识到链家公司以员工名义签署的房屋抵押贷款协议,可能会影响到房屋的产权交易,决定不再签订正式合同,要求对方退还80万元的订金,但却遭到拒绝。

三、上海住建委:暂停链家涉事门店网签资格

这两起买房纠纷,购房者多次协商未果,无奈之下投诉到上海市消保委并曝光。有业内人士指出,房产中介的垫资、接受房屋抵押等“新型经营”模式是“准金融服务”,放大资金风险,值得警惕。

针对这两起买房纠纷,上海市住建委昨天回应,链家公司相关门店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对其已展开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目前,涉事门店及相关经纪人员的网上签约资格即日起被暂停。

相关知识

曝光:链家放“高利贷” 贷款利率竟超银行四倍
链家陷“欺诈门” 被指推高房价垄断市场
链家被指推高房价垄断市场
首付贷缘何被叫停
上海链家被叫停的金融产品 成都还在卖
网易家居主编独家曝光:宜家中国2015新品
解读:链家何以谋划亿万棋局?
万科链家单月装修量将不超500套
拷问链家事件:地产互金产品安全吗?
链家模式原罪:独家房源消灭了低于市场价的房源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曝光:链家放“高利贷” 贷款利率竟超银行四倍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3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