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今年深圳楼市整体不会下跌

今年深圳楼市整体不会下跌

https://www.biud.com.cn 2016年02月29日10:44 家居装修知识网  
  交易量创25年新低、房价创7年来最高季度跌幅,与深圳一水之隔的香港楼市持续下跌会否对深圳造成影响?深圳商报记者昨日采访获悉,深港两地市场相对独立,香港楼市“牛转熊”,暂不会对深圳产生影响,今年深圳楼市走向或将持平。

  香港楼市进入下跌周期

  香港楼市持续低迷。1月份的交易量降至25年来新低,房价较去年9月的最高点已跌去近10%,创2013年7月以来新低。香港楼市也在2015年第四季度 创下了7年来的最高季度跌幅——下降7.5%。另外,香港1月份初级市场新屋销售数量环比下降26.4%,至1023套。总房价达89.7亿港元,较去年 10月的106亿港元下降15.4%。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香港楼市就已进入了为期两年的下跌周期,迄今楼价已跌了一成,今年预计还会回落两成,至2012~2013年的水平。”美联集团执行 董事兼中国部行政总裁张锦成昨日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香港房价连续12年上涨,时间长度已接近上一轮周期,也该向下调整了。此外,热钱流出香港 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香港本地经济增长放慢等,都是香港楼市‘转熊’的主要因素。”

  香港市民置业意愿开始转冷。花旗银行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楼价会在未来12个月下跌,明显高于2015年第三季度46%的水平,创该调查自2010年推出以来新高。调查同时显示,大约6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不是置业的好时机。

  事实上,香港本地开发商的举措也在侧面反映出香港楼市转熊。1月中旬,香港本地最大的开发商之一恒基地产旗下的一个项目,其定价即比同区的商品房售价下调近30%。新鸿基地产或将其今年香港销售目标下调10%~15%。

  深圳楼市暂未受影响

  香港楼市转冷是否会波及部分珠三角城市,尤其是去年涨幅过高的深圳?

  “香港人在深圳买房置业的比例不到一成,而且深圳执行‘限外令’,香港人在深圳只能购买一套房,香港人置业意愿趋冷不会波及深圳。此外,影响香港楼市下跌的因素,绝大部分在深圳不存在,香港楼市并不会对深圳楼市产生影响。”张锦成如是说。

  香港和深圳两地楼市“冰火两重天”。1月份深圳新房价格涨破5万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2.7%,27项指标都位居全国第一。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深圳和香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香港经济问题,最主要来自结构,香港制造业目前已呈空心化。”宋丁分 析称,香港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0.1%,第二产业占比7%(其中制造业只占1.4%),另外92.9%均为服务业贡献的产值。相比之下,深圳第一产 业的比重几乎为零,但深圳在政府主导下正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深圳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8.5%。如能顺利达成此目标,今年深圳的经济 总量或会超过香港。

  地产观察人士杨红旭表示,如果香港楼市遭遇重挫,其效应将会传导至内地楼市,首当其冲的将是深圳。疯狂飙涨了一年的深圳楼市,在香港的影响下,将迎来理性回归的时刻。

  深圳房价整体不会出现下跌

  深圳房价持续上涨14个月,今年的走势颇为人们关注。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还会涨,重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反弹可期,严重过剩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出现下探。源于“房价上涨的逻辑并没有发 生改变”,易居研究院预计,2016年第三季度房价环比增幅见顶,峰值可能为0.8%左右;预计同比增幅呈扩大态势,2016年年底达6.6%左右。

  具体到深圳,张锦成认为,深圳房价没有下跌的可能,今年整体涨幅或在10%~15%。具体而言,豪宅与普通住宅的价格差会进一步拉大,顶级豪宅的价格水平会在去年的基础上上涨。

  “如果今年深圳楼市相关趋紧政策逐项落实,力度大且迅速,今年楼市走向可能会出现趋缓甚至持平。”宋丁分析称,“如果央行及财政部优惠性的货币政策和税收 政策不在深圳楼市实施,加上深圳再出台一些类似纳税证明一年变三年、营业税免征期二年改五年、银行信贷首付及利率上浮等措施,则完全不排除今年某些时段会 出现楼市成交量适度下降和房价的小幅下降。”

相关知识

今年深圳楼市整体不会下跌
房价走势最新消息 2015年楼市不会下跌的19个理由
地产大佬:今年中国房价涨幅不会高于GDP增速
棋入中盘 今年广州楼市拼“稳”
今年的楼市调控为何会来得这么快 楼市调控政策介绍
北京楼市限购政策暂不退出 楼市新政不会轻易出台
2016年北京房价会下降吗?北京房价为什么不会下跌?
中房观察:政策收紧?深圳楼市调控现温柔一刀
任志强挺楼市:今年楼市不会出现“拐点”
评论:楼市调整不会很快结束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今年深圳楼市整体不会下跌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3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