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十三五”期间各地积极推动人的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有了新的进展,中西部一批城市正在崛起,城镇化正在扎实有序的推进。但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还不够高,功能还不够完善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商讨解决。
“十三五”期间各地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未来如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的建设,成为今年年初各地“两会”关注的重头戏,多地还在政府报告中运用较大篇幅着墨于此。
安徽省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正深入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除省会合肥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门槛已完全放开。进城落户农民逐步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安徽省省人大代表韦东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尤其是在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要更加注重均衡配置。”
甘肃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推进城乡协调 发展,关键是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推动教育、 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延伸,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融合发 展新格局。
河北省2016年省级财政将安排5.1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设立城市建设投资基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县城市政设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
山东聊城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人 的城镇化为核心,切实提升城乡统筹水平。加快推进撤县设区、撤乡设镇,全面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新增城镇户籍人口21万人。扎实开展路城环境综合整治,加快 推进交通、燃气、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向农村延伸,建成农村新型社区新居3000套。
拥有城镇户口≠“人的城镇化”
我国推进城镇化的轨迹,经历了从起初着眼于城镇逐步发展到关注个体,明确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探索过程。2013年,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时,首次明确表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人的城镇化就是要解决如何使城市的转移人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而他认为,新型城镇化最大的困难就是“市民化”。
今年1月29日,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介绍《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时指出,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37%左右),估计两者差距比以前还有所扩大。
对此,辜胜阻指出,目前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突出,很多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户籍制度构筑了两种身份在利益上的不均等。
对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有着一定 差距的现象,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持有相似的观点,他指出,这是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福利差异导致的。“所以《国家新型城镇化》 规划特意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一个指标提出来,目的就是引导大家允许更多进城农民工能够安家落户。”
据了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对此,徐林表示,“实现这个指标,意味着要1亿左右的城镇非户籍常住人口落户。”胡祖才指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尽管如此,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户口问 题”的说法,辜胜阻却并不十分认同。他认为,“把农民变为市民,如果只是把他的户口改变了,没有城市稳定的就业,没有相应的公共服务,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市民化。80%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是不稳定的,如果没有稳定的就业,也很难市民化。”
相关知识
两会前瞻:“十三五”期间各地积极推动人的城镇化
发改委“十三五”期间从五方面推动脱贫
前瞻十三五房地产:疯牛变慢牛
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召开 审议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GDP年均增长底线6.56% 人均收入将翻一番
四条主线前瞻“十三五”经济:保增长成首要目标
潘建成:要把十三五规划着力点放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上
杨红旭:“十三五”期间房地产不会硬着陆
十三五规划:促进有能力农业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十三五”期间,你的生活将发生10个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