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如何补足新型城镇化短板
最大短板是城镇布局不合理
长久以来,京津冀在城市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无论是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还是打造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都要求河北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补齐短板、实现跨越。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释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河北日报评论员表示,河北省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新型 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有利于弥补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短板,与京津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方法路径,创新城乡发展一体 化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试点示范。
近日,正式印发实施的《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与京津共同构成层级结构合理的城市群,全省城镇化力 争达到全国水平,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面临着‘两个落差’的挑战。一是河北的城市,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导致出现‘灯下黑现象 ’。河北各大城市 吸引力不强,京津‘虹吸效应’较为明显,优质资源多向京津两大城市集聚,河北城市发展受到制约。二是河北省内城乡落差过大。省内还存在成片的贫困县、贫困 人口,自然环境差、交通不便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较为困难。较大的落差,使得就近城镇化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北京方迪 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表示,这就要求河北省要合理利用资源,有步骤地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
错位发展实现就近城镇化
“目前,河北省相比京津还缺乏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大型城市,应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赵弘表示,未来,河北省应先集中力量将省 会石家庄打造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吸纳河北南部、东南部的各类优质资源,更可与北京、天津形成良好互动。
《规划》提出,河北省将集中力量建设省会城市,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滹沱河南岸主城区功能重构,实施一般性制造业和传统商贸 市场退城外迁,加强市政设施和服务业综合体建设。滹沱河北岸区域按照新型城市发展理念,统筹正定新区建设和古城保护,建成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优秀文 化传承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同时,推动藁城、栾城、鹿泉组团区按照中心城市标准完善功能,打造省会城市发展新亮点。支持正定新区按照国家级新区 标准规划建设,引导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总部布局建设,推动正定新区与京津协同创新。
此外,根据《规划》,河北省将构筑“两翼、四区、五带、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多城联动、协同发展。其中,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 心城市,将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带动河北冀中南地区与冀东地区加快发展,增强与京津的协调联动和功能互补能力。包括保定和廊坊市的环京津核心功能 区,将着力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能力,实现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河北省还将加大对县级市市区、县城支持力度,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到2020年,定州、辛集、三河、霸州、迁安、任丘等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 上的中等城市,努力建成京津冀城市群特色节点城市。支持其他县城精准定位、错位发展,到2020年多数县城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生小城市。同时,把固安、 永清、涿州、高碑店、滦平、怀来等一批县城(县级市市区)建设成设施完善、服务首都的功能性小城市,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打造有效承担 首都部分功能的环首都卫星城。
区域协同创新是关键
除了城镇布局形态不合理这一最大短板,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不协调、城市现代化水平低、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也同样阻碍着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 伐。“培育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最终出路。”赵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河北可以通过与京津共同打造创新链来带动创新资源链在 河北再配置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的创新、一个区域的创新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城市、某一个产业园区,而应通过多个城市不同的定位、差异化的发展,形成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 创新协同,这样的创新才会有更大的活力。”在盛景网联董事长彭志强看来,“京津冀区域可以依托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将若干个重点城市打造成 区域创新中心,若干个产业园区打造成特色创新中心……最终形成一个覆盖整个京津冀的创新生态圈,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三地资源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规划》提出,将借力京津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密集优势,深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的对接合作,共建一批科技园区、技术交易市场、创新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日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5”正式发布。《指数》显示,首都创新资源指数得分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为北京成为全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奠定了坚 实基础;首都创新环境指数得分最高且增长快,是首都科技创新最强推动力……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表示,北京可以通过创新资源、环境、技术等优 势资源的输出带动京津冀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
未来,伴随京津冀创新生态圈的逐步完善成型,河北不仅将逐步摆脱京津“虹吸效应”,还将共享国际创新中心所带来的产业红利。
北京商报记者 韩琮林
案例
创业者眼中的城镇化:
“逃离”变“扎根”
因为创业,出自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秦皇岛中科百捷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华明从2012年底开始,每周或半月都要往返秦皇岛和北京一次,一边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进行科学研发,一边带着研究所一项能效节能监管的项目在秦皇岛进行项目落地转化。
初到秦皇岛的办公地点,杜华明傻眼了,出门想坐出租车,站在路上半个小时都打不到一辆车。
“当时要来秦皇岛,我心里是没底的。”虽然杜华明心里没底,但他还是想去试试。当时他还给北京同事做动员工作,“秦皇岛环境优美,平时不堵车,不用 挤地铁,特别宜居”。不少同事听了他的建议,来秦皇岛转了一圈就再不来了。同事对杜华明说了一句话:“对着一片荒地,我有钱没地方花。”
伴随秦皇岛开发区城镇化步伐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资源开始向这一区域聚集。“一晃三年过去了,从实验室项目到产业化投放市场,从一片片荒地到高楼平地拔起……秦皇岛见证了中科百捷的成长,而我们也见证了秦皇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杜华明说起自己在秦皇岛的经历感触良多。
“刚来的时候,这里真是一片荒凉,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别说想吃个麦当劳、肯德基,连个豆浆都没有。我们只能选择周日去市里买好,然后放进冰箱每 天从里面拿一点。现在周围开始有饭店、早餐店,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细数着京秦“双城”生活,杜华明不由得赞起秦皇岛的可爱来:“以往在北京不堵车情况下 一个小时到公司,堵车的话更是没点。路途奔波,几乎成了上班族的家常便饭。在秦皇岛,公司上班时间为早上8点半,有时8点起床也可以,小区距离公司2.5 公里左右,不慌不忙地来就行。”
目前,杜华明已经有了定居在秦皇岛的想法。“秦皇岛的房价相对较低,居住起来也非常舒适。今后,某些高校附小、附中都将在秦皇岛开分校,还将引入优质的医疗资源。我相信,当医疗和教育问题有了保障,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扎根秦皇岛。”杜华明说出了自己对秦皇岛未来的期待。
对于河北省的产业发展而言,首先要聚集起人才,才会有更多创新活力,才能取得更大发展。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进入深水区,会有越来越多的“杜华明”从京津而来,如何留住人才已成为河北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的新型城镇化已刻不容缓。
相关知识
河北如何补足新型城镇化短板
新型城镇化强调均衡化发展 具体方案年内启动
中国建筑梦•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
棚户区改造 如何与新型城镇化“合辙”
武汉新型城镇化规划:力争骑行15分钟可见湖
东莞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公布 城镇化率要翻番
首次公布11个地级市 在京津冀定位承接产业转移
“中国新型城镇化论坛2016”在京举行
新型城镇化:房地产商如何“变脸”
张近东亲自盖章:苏宁大快消短板补足 实现全品类场景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