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给出的忠告:为什么不要买学区房?
又到升学季,择校的焦虑,困扰着所有家长。
“我们没办法拼爹,买学区房就是孩子进名校的唯一办法!”很多家长这样说。甚至一些学者也公开表示,买学区房,几乎是普通平民子弟进名校的唯一公开正当的途径。
但是,学区房真的还有必要买吗?今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答记者问时这样回答:“如果是我,我不这么做。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包括我家庭的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上。”
别忙着批“校长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实上,随着全国力推教育均衡、公办教育校际差距逐渐缩小、诸多限令不断出台,购买学区房的风险正在加大。一方面,购买学区房入名校甘苦自知;另一方面,多项政策叠加客观上也印证了校长的观点。
全国力推教育均衡校际差异在缩小
为什么不要买学区房?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给出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对上海而言,学校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尤其是小学。
如今,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上海在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上一直有良好的基础。2014年上海各区县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认定,17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省份。
张人利说,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学区化和集团化建设以及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根据路线图,2017年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约55%、学生总数的约50%,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扩大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约25%。
说得直白点,就是以学区为单位,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师资流动会加大。以集团为单位,名校会带着薄弱学校一起发展。
如果均衡发展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多位教育界人士提醒,不买学区房的第二个理由就是———根据政策走向来看,购买学区房的风险正在加大。
近年来,学区房的热炒,导致部分热门小学所对口的适龄儿童数量呈倍数增长。为此,上海不少区县都出台了“五年内一个地址只限一次同校对口入学”的限制措施,遏制不理性择校。今年,“五年一户”的覆盖范围从静安、宝山等增至黄浦、浦东等7个区。
此举是否能遏制学区房?据媒体报道,在闵行区,对口七宝明强小学的房源价格,就要比周边的房源高出五成多。浦东的一所热门小学福山外国语小学附近,学区房价格已飙升到10多万元一平方米。有分析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五年一户”的政策旨在打击学区房的短期炒作,这在市场平稳时期确实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在去年以来楼市升温,尤其是学区房过热的情况下,“五年一户”限令反而使得符合条件的房源日渐稀少———买了学区房至少还要“捂”五年以上,加剧了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区房价格的上涨。
“五年内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很多,万一学区划片有所调整,户口迁入年限延长,到头来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业内人士提醒。
尤其随着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的推行,学区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越来越频繁,早些年购买了学区房,等孩子入学后,那些名师是否已流动到别的学校?这些都是未知数。
与其花天价买房不如省钱“自培”
买学区房为何要三思?在张人利看来,不少家长的择校行为也是盲目的、跟风的。
“很多家长选择学校就是冲着名气去的,很少关心这所学校的学生睡眠时间能否得到保证,孩子的负担重不重,学校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张人利说,再加上各种网传的学校排行榜混淆视听,导致家长跟风择校。
他观察发现,家长们最喜欢三类学校,即校名中包含“实验”、“外国语”和“附属”字眼的。“这样的择校标准你说是对还是不对?”
此外,公办名牌小学的学区房虽然“一房难求”,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买了学区房入学后,也真是甘苦自知。“因为孩子进的学校是名校,所以年级中的班级数就比别的学校多,而且一个班有40多名学生,每堂课35分钟,孩子每天能够轮上回答几次问题已经很好了。”某名牌公办小学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而且因为是名校,主管部门的减负通知一道接一道,每天作业都很少。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她就只能带着孩子在外面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和那些普通小学的“牛娃们”PK奥数、英语,一点都没有所谓的名校优势。
很多人总认为名校会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话虽如此,但这仍然得‘拼爹拼妈’。”一位名牌小学的家长告诉记者,因为学校倡导素质教育,每周各种活动不断,甚至还有烘焙活动等等,但那些在小升初阶段起关键作用的竞赛,学校都明确不会组织学生参加,还得靠家长自己到处转战。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房价不断走高的今天,与其冒着风险花天价买一套学区房,不如省下钱来请“名师”进行个性化辅导,以提升竞争力。
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
不买学区房省下来的钱,刘长铭建议花在改善家庭教育品质和质量上,延伸理解,就是用来“投资”孩子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在刘长铭看来,择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表明如今的家长不光追求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有了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他建议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做出不同口味的蛋糕。
他认为,构建一个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担负着重要功能,公办教育应该不断地推进公共教育资源的标准化配置,而民办教育应更多地向社会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我相信把蛋糕不断做大,并且做出各种口味的蛋糕,择校问题会逐步得到缓解,我们的教育会逐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刘长铭说。
说得再直白点,家长择校通常会下一盘棋,以上海而言,不管怎么下,最终都是要通过中考奔“四大名校”。而初高中名校最青睐的,大多是那些学习能力超强、有发展潜质的“牛娃”,其中竞赛成绩往往成为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家长的眼光应该放得长远些,没必要在学区房问题上纠结。
相关知识
业内人士给出的忠告:为什么不要买学区房?
买房故事:买学区房 比生娃都难
诗贝艾尔告诉你一则价值740万的忠告:不要熬夜
为什么不建议用木地板?老师傅30年经验,给出良心忠告
红星美凯龙:面对不确定未来给出的暂时答案
对二孩家庭的忠告:买净水器,一定要买超大通量
欧派家居体验馆:低于1000元/延米的橱柜,就不要买了
为什么再穷也不要买二手房?懊悔当初不听劝,装修立马清醒了
学区房:抗跌房遇到杀手锏 划不划片成隐患
失控的“学区房”:几百万买房入学还要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