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与“线上”之争 商业地产的冬天来了吗?
2015年的商业地产似乎经历了最不乐观的一年,购物中心等业态面临电商狙击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毫无疑问,2016年,这场狙击与突围仍将继续。在这场外部行业侵袭、同质化竞争已经给开发商带来严重伤害的战争中,商业地产的冬天是否已经来临?商业地产能否通过升级自救等也开始成为当前商业地产开发 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线下”与“线上”之争
行业大举入侵各大商业生态圈,商业地产亦不能幸免于难。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线上购物,而传统的以经营商品、经营品牌为理念,以拉动直接消费的商业地产模式日渐式微,但商业地产是否因此而面临“寒冬”,行业大佬们却众说纷纭。
车建新:线下给了消费者体验,让消费者准备下单,但是最后消费者在网上实现消费,这个交易究竟是线上的交易还是线下的交易?我认为还是线下的交易。所以我觉得线下店,就是实体商场,也就是我们的商业地产是永远需要的。
陈有钢:现在大家都说购物中心变成了试衣间,变成了体验场所,但体验了,钱没有在购物中心花,回去以后在网上买,但这个怎么把它变成收益,这是购物中心可能在下一阶段要解决的模式。收入模式的变化,背后一定要反映一个商业模式。
丁力业:目前确实很多商业地产觉得招商很难,但是我认为社会发展是非常快的,消费真的是提升了,我们全国的商场加在一起,销售平均增长了差不多13%。
车建新:实体商场我觉得不是“寒冬”。从数据来看,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今后的“十三五”规划中平均年增长12%以上,也就是说在5年后会增长60%以上,所以未来5年,我们的消费还会增长60%,这意味着,我们的零售总额还是很大的。
水皮:互联网的冲击有,但不是主因,在今后也不会是主因,因为现在更多的实际上是互联网应用创业,现在网上的获客成本是超过线下的,所以现在不少靠网络原创发家的都开始往线下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迹象。
王 耀:我认为现在仍未进入深冬,尽管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确实存在问题。我们过去靠互联网拉动,但从数字上来看,今年并不理想,2月份北京互联网网上的购物已经 是负的10%,互联网的增速这几年下降的速度比我们想像的要快。那未来中国真正的出路在哪?就是在中国的服务业有巨大的空间,尤其在生产和生活服务业。
水皮:冬天我觉得还谈不上,商业地产也是地产,中国地产从来没有经历过熊市周期,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在中国依然是好像永远涨,永远不跌,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周期,如果房地产进入熊市周期,商业地产也一样会下来,毫无疑问的。
车建新:线下也有它的优点,实体商业有5-10公里的自然客流,就是周边的客流,客流对实体商业的了解,也就是他的生活方式,这对我们实体商业来说是比较大的优势。
究竟是谁的冬天?
对于行业来说,是冬天还是春天难有定论,但关键在于,冬天是谁的冬天。
在商业地产行业洗牌最激烈的时候,仍然还有消费在,这时候一个项目能不能活下来,只取决它是否能跑赢同行业的竞争伙伴。用王永平的话来说,“在最严酷的冬天里面你有可能等到春天,但前提是你不能在春天来临之前死去,你必须坚强地活着。”
水皮:我认为商业地产现在碰到的问题还是在行业内部,内部或者是商业设施的供不应求,在一个城市里面太多的综合体一哄而上。
丁 力业:这一段时间我们也买了很多,你说我们就真的一定要在这个“寒冬”里面把自己冻死吗?我们觉得还有机会。我比较看重的是要集中精力做好应对。做商业地 产的宗旨是不忘初心,如果我做商业地产是想用别的办法来赚钱,可能有时候就会分心。目前有些项目之所以觉得做起来困难,是因为他并没有把全部的心思放在这 里。我们不一样,我们没有其他的利润来源,只有把每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盈利做好,把销售提升,让入驻商户赚钱,让我们的投资人开心,我们自己才算把项目做 好了。
曾劲: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远。我们现在也在探索商业地产,我们理解的商业地产是广义的商业地产,经营性的物业。它是以固定收益管理 为条件的资产运营,所以北辰三角洲是长沙第一个国际购物中心,除此之外他还是另一类的半公益性商业地产,还有一些新型的创作空间,比如打造养老综合体、游 艇码头等休闲商业地产,我认为术业有专攻,在大商业地产的框架内,开发商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张建明:我们明宇专门做酒店、写字楼、公寓的一体商业,为这一类的人群打造专业地产的开发、经营、销售、运营和维护的一整套产品。我相信有很多商业地产开发者,有很多类似的商务物业需要这样的商业业态来填充,我们把销售团队、建设团队做到服务第一,这就是我们的服务模式。
车建新:大型的购物中心还是要和房地产、商铺一起开发。比如红星美凯龙的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把住宅卖掉以后,商场几乎是没有成本的,所以我们的租金不要太高就能赚钱。商业地产不仅是要有商业,一定要有地产的开发,这是未来竞争核心的核心。
王耀:我个人的观点是现在已经看到了春天的迹象。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好的综合体项目,包括成都的太古里项目,百货店当中有好的,比如说百盛春熙店,在上海搞的模式也非常好,但现在来看这些毕竟是凤毛麟角,这样的项目未来如果更多一些,商业地产这一行业还会走到春天。
相关知识
“线下”与“线上”之争 商业地产的冬天来了吗?
从互联网+走向商业+ 商业地产“原力觉醒”
家居行业的渠道建设之惑 “关店潮”要来了吗
互联网+席卷中国 商业地产的互联网恐慌与机遇
双线融合,2020线上佛山陶博会2.0来了!!
万宝之争,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商业地产 谁会赢在未来?
集成吊顶新创意,新生机
直面疫情,酒店为商业地产赋能 | 喆啡酒店线上沙龙全回顾
“货不对板”存维权漏洞 橱柜线上之路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