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房企五行修炼手册——“木”篇
五行理论是源自道家的我国古代物质组成学说,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的不断运行和循环描述事物的存在形式和转换关系。古人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依据生克制化的关系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因此哲学、占卜、历法、中医、命理等都可用五行理论解释。
而其实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要素也可用五行作比——金即金融及资金,木喻建筑设计和技术,水的流动性恰如人事变化,火可与销售挂钩,土自然是土地。
五行讲究“相生相克”、平衡互通,以上五大房地产行业要素也是如此。它们的特征、功能、关系、表现,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进退、盈亏、优劣甚至生死。
如何使它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地“相生”,而避免它们之间相互矛盾、相互牵绊地“相克”,是房企亟待修炼的内功。中房网特此编撰集成一本“五行修炼手册”,旨在为房企打通任督二脉,提升江湖排名。
《尚书·洪范》中叙说:“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生发的特性。因此,我们用木来形容房地产行业中的建筑方面。
没有房,何来产?建筑是房地产行业的根基所在,是最直观的表现。它既是房子这种特殊商品的承载,又是企业特色特长的展示“模特”,其迭代和进化还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的缩影。
因此,房企的五行命格中万万不能缺木。
而如同五行代表的万物有生灭、盛衰、起伏之循环,房地产中的建筑也要遵循有机的自然规律。在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趋势下,建筑在不断随着市场结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而变化着。以现阶段来说,下述几招可以着重研习并在实战中运用:
招式一:“炼化”政策
及时掌握并深入研究行业政策不仅能明确“什么不能做”,更能得出对“什么可以大力做”的判断。这也能解释为何如今几乎个个项目都要沾边“绿色、生态、科技、智能”。
如果说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不变应万变”的房企是高手,那么能将政策“炼化”,善用其提倡扶持抑或是限制禁止助推自己功力再进一层的就是宗师级。比如禁墅令下别墅奇货可居,比如搭上温泉入户末班车的楼盘就是要比同区域其他无此卖点的竞品卖的贵。
招式二:因需而造
进入白银时代,楼市分化日趋明显。但某种程度上,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有着类同的烦恼——前者豪宅遍地,后者库存高企,都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决定买方选择的是产品本身。
即便房子设计的多么美轮美奂,其性质说到底也不是只为宣泄设计建造者个人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品,而是“生活用品”。值不值标价,买不买,好不好用,都需要被业主和市场认同。如果只是孤芳自赏、一厢情愿地做出一些曲高和寡、华而不实的东西,就好比《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教郭靖招式但不传授内功一样,只是花架子,实战起来必然吃痛落败。
因此,了解摸清城市、区域、客户的特性和喜好,因地制宜、因需而造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在频雨多风的地方就不适宜做敞开式露台,针对高寒地带应在墙体和门窗保温上格外下功夫等。
招式三:产业化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这个词从字面上翻译是 “住宅产业化”。但这个释义嫌窄了,事实上,在粗放式生产方式结束,机械化程度跨越式发展的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物耗、能耗,是一切建筑产品未来发展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在当前市场背景下的最终救赎。
万科集团2015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去年,其产业化面积达到1482.01万平米,实现节水1334万立方米、节约木材19.3万立方米、减少垃圾排放58.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万吨、折合减少能耗约6.5万吨标准煤。
上周刚刚发布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排行榜单上,万科第九度蝉联冠军。必须看到的是,这与其对产业化的孜孜追求不无关系。
这恰如粗笨地用刀砍剑劈的人永远当不上武林盟主,“老大”一定是内功深厚,以“气”便可御敌的。
招式四:“渐绿”+“高智”
从茹毛饮血时期只为能遮风挡雨、躲避野兽的穴居,到氏族社会抱团对外、分工协作的群居,再到上世纪千孔一面的水泥砖瓦高密度小空间楼房,直到当今现代科技遍布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讲求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的高科低碳住宅。
循着住宅或者再把范围扩大些的建筑史可以发现,每一次的演变都与人类的文明程度紧随匹配。建筑本身即使设计再为奇巧或蹊跷,终究有使用上的限度和限制。最终能够拉开距离的“加分题”,正是健康化和智能化。
换句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菜刀再狠,没有枪准”。能看清时局变化、紧跟趋势学会使用武器甚至制造武器的,肯定比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或还指望用拳头说话的更快开拓出新局面。
相关知识
独家|房企五行修炼手册——“木”篇
独家|房企五行修炼手册--水篇
房企五行修炼手册——“金”篇
《房企五行修炼手册》之火篇
独家|房企高管离职潮再掀 多少主动几许无奈?
内地房企集体缺席深圳房博会 海外房产成为亮点
独家:上市房企薪酬榜披露 毛大庆首度坦露创业历程
社科院称明年房价稳中有降 房企险企相爱也相杀
专访|戴德梁行张国正:楼市还有向上发展空间 一线城市仍是房企避风港
独家对谈|32位房企采购第一负责人做局 你与他们的新型供需关系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