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买房时是1号楼现在变14号 觉得不吉利想退房
买房的时候标的是1#楼,最后挂出来的却是14#。这样的稀奇事,被陈先生碰上了。
去年上半年,陈先生买下了位于江东区的水乡邻里花苑的一套房子。眼看房价一点点涨上来,陈先生心里美滋滋的。可就在最近,他又开始觉得当初买房的决定有些仓促——陈先生发现,他那套房子所在楼幢号已从当初的1#变成了14#。
虽然只是个数字编号,但陈先生格外介意。“我们家很多亲戚都做生意的,比较讲究,老人更是对14这样的数字比较忌讳,要是知道会这样,当初肯定不会买。”
话说回来,好端端的,楼幢号怎么会变呢?
业主——
数字“14”太晦气
为了这事夫妻吵架,大人责怪
陈先生是去年四月买的期房,最近,他去施工现场看了一圈,然后……心情就不好了。
“闹得夫妻吵架,老人喊着再也不来这楼,一个劲的要求卖掉。”在陈先生看来,所有的一切,就是因为买的1#楼,结果挂的是14#。“这是要闹哪样啊,是我眼花了?”
陈先生很困惑,他当即找到了售楼处,结果对方回应,“这个就是14号楼,原来的是施工号。实际楼幢号是地名办最后定的。”
陈先生翻阅了一遍合同发现,附加合同上确实是标注了“施工号”的字样。“买个房,根本不懂这个施工号和最终楼号啥区别,当时怎么会去注意呢?我以前也买过房子,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陈先生吐槽道。
既然合同是这么写的,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可陈先生还是有些气不过,他质疑,开盘的时候,开发商应该已经知道了楼幢号将要更改的消息。
之前,为了确认楼幢号更改的事宜,陈先生申请过政府信息公开,他发现“自家楼盘的这份拟于2015年1月15日的命名文件,在第二天也就是16日,就下发给了开发商雅戈尔新城置业。”
水乡邻里花苑是2014年秋开的盘,而陈先生买房子已经是2015年4月底了,“为何所有的宣传资料都是1#楼?当时为何不告诉我?”陈先生非常愤怒,“希望房子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收回,无论如何至少也要给我们一些补偿吧。”
只是,这样的要求,开发商并不认可。
开发商——
当初合同里都写了
还需要我们怎么告知呢
6月14日傍晚,陈先生在本地论坛上发了帖,短短24小时,点击量就突破了5万次。
多数网友的心态比较好,认为陈先生完全犯不上为这么点事情烦恼。“数字而已,真的没必要太计较。告诉老人家,乐观开心最重要!” “14,谐音就是要发啊。也不是所有楼盘都忌讳4啊。”……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站到了陈先生的一边。他们认为,不管业主对14这样的数字敏不敏感,作为开发商来说,都应该在业主购房的时候,及时告知其楼幢号可能改变的情况。更何况,陈先生买房的时候已经是去年4月,此时,离地名办命名文件下发过去了足足3个月。
昨天下午,钱报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了雅戈尔置业的客服部门,一位姓曹的负责人表示,出现现在这样的状况,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规划审批的时候,建设方有自己的一套命名办法,最后的楼幢号,则是地名办批的。两种命名规则的存在,必然有时间差。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在合同文本里头,明确注明产权证上的楼幢号有存在变化的可能。还需要我们怎么告知呢?”
地名办——
楼号命名有依据
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纠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地名办是个什么机构?为啥小区楼幢号需要地名办来命名?
地名办是地名管理办公室的简称,是民政局的一个职能科室,主要负责本辖区地名的命名、更名,推行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设置地名标准,管理地名档案等。
昨天,记者拨通了江东区民政局地名办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规范小区楼幢命名其实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
“根据《宁波市门牌管理细则》等法规,我们依法对辖区道路两侧、封闭式小区房屋进行门牌编号,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命名规则应当是统一的。”
记者了解到,在江东区,一般遵循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命名次序。按照这个思路,陈先生购置房产由于地处小区西北角,最终被命名为14#楼,也确实是有根有据。
该工作人员表示,“像陈先生这样的纠纷,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碰到。”
昨天晚上,当记者将采访的情况告知陈先生时,电话那头的他还是有些不服气。“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是知情权收到了损害,毕竟,买房的格式合同,谁会去抠字眼呢?我们不排除走司法途径。”
事情的进展本报将继续关注。另外,记者也想提醒一下近期有购房意向的读者,如果你对数字比较“敏感”,一定要在签订购房协议的时候,多留一个心眼。记者 翁云骞
相关知识
男子买房时是1号楼现在变14号 觉得不吉利想退房
买房时如何识别售楼人员的推销技巧而不被迷惑?
南京:等不到7折利率 一批买房人想退房
最牛买家最近退房95套 杭州城东十年老盘退房成谜
什么是1号塑料2号塑料3号塑料,请问每个型号都有什么用
专家揭秘,买房不要太心急,下半年买房才是捡到宝!
“超级无敌家装王”之木工施工PK—1号工地
1号店拔得电商App微博查单应用头筹 社交商战风云起
“原价回购”重出江湖 “救市”哪个更靠谱?
“质量瑕疵”成建筑通病 业主买房容易退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