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生活艺术家 | 高艳津子:用纯净的眼睛 去体会当下
【对话生活艺术家】栏目,是由网易设计与陈设中国·晶麒麟奖共同推出的人物访谈栏目。从陈设中国·晶麒麟奖历年来获得奖项的各行业引领者们的身上,汲取关于生活、艺术与美的滋养,期待与所有人共同分享生活艺术之美。今天与我们对话的嘉宾是著名舞蹈家——高艳津子。
进到北京现代舞团位于朝阳区崔各庄的场地时,高艳津子正在为舞团排练。
整个场地简单、质朴,没有任何花哨的装修和多余的装饰。对于曾经五年没有场地的北京现代舞团来说,这间从2014年6月开始使用的场地,无论如何都显得弥足珍贵。
就像家。
高艳津子老师正在为演员们排练
“舞者”是一个可大可小的符号——大到是一个身带使命的使者;小到是一个用一生去跳舞的人 。
高艳津子一直称自己为“舞者”。
跳舞,是生命中最质朴的事情,它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激情,就像水,撞在石头上漾起的水花。而“舞者”,可能最接近这种生命最质朴的状态。高艳津子说,这其中包含着两个寓意和意味。“一是,舞者是用舞蹈这种天生的质朴情感的表达者,一个一生跳舞的人,称之为舞者。二是,修行的人,就像忍者、行者一般,称之为舞者。”
所以对于高艳津子来说,舞蹈就是修行,艺术就是信仰。
凭着顽强的生命力、绝不放弃,成就了现在的舞团和现在的我。
已经有二十二岁的北京现代舞团,也曾经有五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对高艳津子来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都是“生命格局”的展现。“ 我希望我们的演员有一个很大的生命格局,这个格局就是朴素。朴素到就是一颗沙粒、一颗尘埃。但是在天上,一颗沙粒就是颗星——所有的星辰对宇宙来说,都是沙粒。”
在“流浪”的五年中,舞团是动荡的,但也是坚守的。排练的场地只有去借,哪个剧场的排练厅空了两天,舞团就联系去借用两天;没有空档,就去大堂里面去跳;再不行,高艳津子就带着舞团去贵州山里采风,边采风边排练。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走了,也有很多人来了。“绝不放弃,成就了舞团的现在。我接手舞团的时候,前一任总监已经是准备关闭舞团了。我说我试试吧。于是我就接手过来,经过风风雨雨,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但不论如何动荡不安,高艳津子和她的舞团始终坚守着,只要站在台上,就一定要用灵魂打动观众。
“观众在今天觉得生命活得值得,这就是舞者该做的事情。”
生命会在每一个当下的满足中,成为一天、成为一个月、成为一年,然后成为一生。
高艳津子每天会为团里的演员们做饭。是喜爱,也是享受:“我很喜欢也很愿意做饭,希望大家吃得好一点、开心一点。我做饭的经验多,做的很快。开始是我一个人,后来培养出一两个人来,就配合着一起做。”除了排练,逢星期一三五,舞团都会有晨读,已经把《道德经》等多部著作读完。从这些古典哲学典籍中,吸取了很多养分。
“我们从佛教里面吸取了慈悲心、终生平等的观念;从道教中吸取到大自然的能量,和自然与人的关系;从基督教的《圣经》里,看到了对人性的不同解读……这些都融汇到了我们的创作中。”
晨读过后是晨训,然后中午舞团的团员们一起种菜、做饭、吃饭,下午排练,晚间演出、回家。这就是舞团的生活,简单,但充满了喜悦。“我的生活规律就是工作到生活的穿梭,看上去很满,但其实很简单:家、排练厅、剧场。”高艳津子说。
什么叫做生活的美好?对高艳津子来说,美好就是向往,然后实现。“美好不会像梦一样缥缈,很多人总觉得必须要营造出一个条件和环境才能实现,在我看来只要心中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哪怕只做了一点点,也会很满足。”然后生命会在每一个当下的满足中,成为一天、成为一个月、成为一年,然后成为一生。
水从高处而下则成瀑布,遇到凹处就成了潭,有出口就成了河……水随物赋形,如果人也能做到上善若水,就没有角色、位置摆放的问题了。
除了作为一个舞者和舞团的领导者,高艳津子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多种角色的转换,在高艳津子眼中,没有任何困难,因为:“我不需要转换。”
“我不需要转换,连想都不用想,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我见到孩子的时候,就说一个母亲的话;我见到演员的时候,就说艺术总监的话;下了班一起吃饭,就说朋友的话。”如同水一般随物赋形,就是高艳津子的方式。
面对压力,高艳津子也坦然处之。能承受得了的压力和责任就去承受,无法承受就不要去做。“如果我带不了舞团,我就在家当妈妈,或者就是当一个演员或者编导好了。但我可以承受,就去做。很多人很刻意地去寻找自己怎么摆放在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越寻找越找不到,越找不到越纠结,越纠结越复杂——人应当活得自然。”
高艳津子与女儿
我不太在乎梦想,也不塑造理想。认认真真地活好每一天、过好每一个当下,就是在实现梦想了。
过好现在、让当下的每一刻都感到满足,就是高艳津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我和我们的演员讲,你们要想一个劳动者一样跳舞,这样跳三年,你身上的质感、精神、人格、毅力都会修出来,充满厚度和力量。这时候就不是你要去哪里去做什么,而是自然会吸引到其他人。”
高艳津子感叹,人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成为生命的运营者,却不舍得花时间在当下去全然地感受,去注入生命的价值和修行。在这个维度上,她说有两个人物非常打动她。
一位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她是位医学博士,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用一生去实践着幼儿教学,特别是为智障儿童创造力具象的教育方法。“她将宇宙和世界的逻辑,深处浅出地教授给每一个孩子,让科学和逻辑成为了兴趣。当孩子们体验和洞察到了这些逻辑,他将建立起来的人生观和人格观就不同了。她用她的一生奉献给了知识、奉献给了人类,我认为这样才可以称为高贵的精神。”
第二位,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舞美协会副会长刘杏林老师。在与刘老师合作舞剧《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刘老师的认真与专业深深打动了高艳津子。“刘老师会不断地对我提出问题,因为他一定要将根基扎实地梳理出来,然后才能在其上才能谈诗意、谈想象。”
采访的最后,高艳津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天高气朗的一天,高艳津子夫妇带着儿子外出。儿子突然问,“妈妈,蓝天能抱住白云吗?”高艳津子说道:“哇,你怎么说出这么美的话。蓝天比白云大,所以蓝天能抱住白云。”儿子听后就继续问:“那妈妈你说乌云能抱住雨滴吗?”高艳津子反问道:“你说呢?”“能,因为乌云比雨滴大。那大树可以抱住小草吗?大海能抱住帆船吗?……”儿子不断发散着他的想象。高艳津子问道:“妈妈能抱你吗?”儿子说:“能,因为妈妈比我大。”最后爸爸就问了句:“那爸爸能抱住妈妈吗?”高艳津子想,儿子肯定会说能,因为爸爸比妈妈个子高。但是儿子回答:“不能,因为你们俩一样大。”
不再是大和小的包容,而是在心里的位置。
“这就是孩子的诗,也是生活最原本的美好。当人们可以像孩子一般,用干净的眼睛去感知生活的美好,他就是生活艺术家。”
—— END ——
相关知识
对话生活艺术家 | 高艳津子:用纯净的眼睛 去体会当下
ACS公开课 | 高艳津子:谈创作的动力
ADCC生活艺术学院 | 高艳津子《三更雨• 愿》
对话生活艺术家|李曙韵:遇见真实,却不完美的自己
碧桂园橙家CEO王睿:用明天的眼光去看未来的消费
对话生活艺术家 | 隋建国:艺术是我的生活 工作是我的灵感
对话生活艺术家——隋建国
对话生活艺术家——李曙韵
对话生活艺术家 | 蒋琼耳:给生活多一点耐心
对话生活艺术家 | 王鹏:艺术是生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