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建材索赔困难重重消费者难跨四道坎
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做平面设计的邱先生,乔迁新居不到半年,卫生间水管爆裂,结果不仅淹了自己家,还把楼下邻居家木地板搞坏了,被邻居告到了法院。物业维修部门推测,问题出在质量不合格的管材。同样作为受害者,邱先生认为应该承担赔偿的是水管的厂家。可问题是邱先生如何才能证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生产厂家是否还能够找到?折腾了3个多月,邱先生这才知道建材索赔有多困难。最终他只能接受法院裁定:赔偿邻居损失1万多元。
1道坎检测机构
——只检验原材料仅对样品负责
听说家庭装修建材中有害气体超标能导致疾病,刚刚装修完的张昌硕说什么也不愿意马上搬进新居。“购买建材时我要求查看产品合格证,销售商能够提供。但装修完,我凭感觉认为大芯板肯定有问题。但检测机构表示,因为无法证明产品使用前品质状态,不能接受检测。”有着张昌硕同样经历的装修消费者不在少数。
如果怀疑出现了建材质量问题,消费者究竟应该怎么做?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首先咨询了北京市消协的96315投诉电话,接线员告诉记者要判断究竟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应该拨打市质量监督检验局的投诉电话12365,让他们推荐权威的检测机构。
由于12365没有拨通。于是记者直接查到了市质监局下属的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电话。接电话的一位女士介绍,他们可以检测电线开关、乐器产品和食品安全等内容,而建材质量的检测北京市主要是由北京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测站负责。据他介绍,一般检测机构都是检测样品,并且只对送检的样品负责。像张昌硕这样装修后认为产品有问题就不好检了。
这一点得到了北京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测站的证实。他们表示,主要业务对象是建筑单位或者装修公司,也可以接受个人检验,但他们只能做原材料的检测,就是消费者购买来材料在使用前进行检测,否则各项指标发生变化,他们做不了。
其实不仅是消费者,家装公司也会遇到同样问题。北京市一个知名品牌装饰装修公司在一个装修项目中为客户购买并安装水管,后来因为水管破裂,淹了新装修的地板和家具。装修公司欲检测水管质量,检测机构表示,损坏水管使用前品质状态已经无法得知,所以不能检测。于是装修公司拿了一根同批次买来水管送检,结果因为无法证明两根管材具有“血缘”关系,索赔以失败告终。
一般消费者怎么会在购买建材时就去检测?那销售商提供产品合格证有什么用?
检测机构只检验原材料样品成为受害者无法逾越的一道关卡。
采访中,北京瀚文律师事务所吴维丁律师还提醒消费者,如果要作为法庭上的证据,检测机构就必须是消费者和厂商共同委托的检测机构,或者是法院指定的,目的是避免一方怀疑检测报告的公正性。
2道坎举证定损
——情况复杂困难多重
难道就没有人能为消费者进行“建材事故鉴定”?幸好,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表示,他们可以做。质量保证部的张先生介绍,这项服务叫做“建材事故失效分析”,根据事故原因和建材质量两个方面作出判定。由于需要现场勘查等内容,收费比一般的检测还高一些,一般在几千元。
但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的法律顾问杨树江律师讲,检测结果仅仅是举证的一部分。建材产品质量问题往往需要检测才能确认,但有时检测只能判断建材产品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而不能确定该产品质量问题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打官司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消费者主张建材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害赔偿,要对建材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损害事实及二者的因果关系进行举证,有些情况的举证比较困难,比如供暖系统排气阀坏了造成跑水,导致很多家被水淹,涉及到设备的生产商、销售商、安装、供暖,还有物业等部门,环节很多,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很多,因此消费者要举证是比较困难的。
举证难成为消费者面临的第二道关卡。
杨树江律师介绍,如果因为建材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可以委托评估机构定损,比较容易确定。但有时造成的间接损失不好衡量,比如由于装修厨房的建材质量原因导致厨房不能使用,消费者一个月不能正常居住,那么这个损失是按照同等面积房屋同一地段的房屋出租价格计算呢?还是赔偿一个月家庭的伙食费?似乎都不好操作。但给消费者带来生活上的各种麻烦确实存在。
3道坎检测费用
——价格高昂钳制消费者取证
作为北京市最主要的检测机构,北京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费用是如何收取的呢?一位年轻女士介绍,即便同是水管,不同材质、型号,价格也不一样,在记者追问下,她举了几个例子,目前常用排水管的“拉伸屈服强度”一项收费200元;实木地板送检检验性能和甲醛释放量两项付费1600元,而且要送
相关知识
装修建材索赔困难重重消费者难跨四道坎
卖不动有原因 智能家居普及要跨两道坎
避免潜规则 装修建材选购攻略
空气净化器进校园 至少要跨“三道坎”
建材家具明码实价难实行 卖场态度一定要坚决
佛山一季度装修建材纠纷达127件 出问题外地客维权难
品质建材新颖实用 消费者要注意避免名牌误区
农村装修建材市场存在的问题
房屋装修易产生纠纷 消费者维权常遇三大障碍
装修涨幅最高20% 消费者理性面对涨价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