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设计大咖秀36期:一个荷兰建筑师眼中的中国

设计大咖秀36期:一个荷兰建筑师眼中的中国

https://www.biud.com.cn 2017年08月10日16:09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两年前,我去参加一个设计协会的分享会。 免不了又提到设计师的责任和话语权这个话题。一位设计师提到了荷兰建筑师John van de Water写的书《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你看,在权力和资本面前,外国设计师也没辙。

1999年,John van de Water第一次来到中国,因为“大都市图像”研究这个项目。那个时候他就被中国和欧洲迥然不同的文化所吸引。2004年,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到中国来开始他的设计事业。2005年他和中国建筑师蒋晓飞共同成立了NEXT(北京)建筑事务所。2011年他在中国的工作手记《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出版,John 声名鹊起。很多媒体开始关心,一个外国建筑师是怎么在中国开展工作的。虽然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国际建筑大师在中国做项目,但没有人在意大师改过多少遍方案,知道大师作品落成某某城市又添一个地标就够了。尽管有人腹诽,大师的作品和中国文化没太大关联,造价还死贵。但这不重要,成为地标就够了嘛。

 

植根中国市场多年,同时得益于有一个厉害的中国合伙人,NEXT建筑事务所擅长将现代概念和中国文化结合,成为在中国完成项目最多的荷兰建筑事务所。在NEXT最受关注的作品——长沙梅溪湖步行桥,你可以说这是中国的如意结,也可以说这是西方的莫比斯环。它如甲方所愿,成为了长沙的地标,也是当地人非常喜欢来的一个地方,老人家在桥身上压腿,小孩在月洞门里钻来钻去,学生们在桥上看风景。对John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你已经习惯中国的饭局了吗?”

“有时候饭局比演讲重要。”

嗯,我知道John已经真正融入中国了。甚至,比很多中国人更懂中国。

但他用了一种更迂回的方式去坚持自己。

在一个采访中,John说,“建筑师总觉得自己是艺术家,在做伟大的作品。而我现在只想为真实的生活建造,这就是我的野心。”

 

John van de Water


NEXT建筑事务所阿姆斯特丹/北京公司联合创办人

John van de Water上世纪90年代在阿姆斯特和几位荷兰建筑师创立了NEXT建筑事务所,作品涵盖从产品设计到建筑到城市规划的广泛领域。2005年和中国建筑师蒋晓飞成立NEXT北京公司,同时在荷兰和中国进行批判性建筑实践。

NEXT建筑事务所荣获了赫赫有名的“明日之星”、“欧洲规划奖”、“荷兰年度最佳建筑设计机构”等奖项,设计作品多次参加如“纽约MOMA设计展”等知名建筑作品展览活动。而NEXT北京建筑事务所是荷兰在中国最大的一个建筑事务所。John van de Water被荷兰政府视为“荷兰文化传播角色里关键的一个人”,并担任荷兰政府顾问团成员。他的半自传体著作《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译为荷兰、英文、中文出版发行。

 

新浪家居:“世界的生活家”郑州站的主题国是荷兰,荷兰面积很小但设计产业很发达,在建筑、产品、视觉等领域都是世界领先,你觉得荷兰设计有什么样的特征?

John van de Water荷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人口才1700万。但是荷兰设计很多样,并不会像北欧设计或者日本设计,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视觉特征。而且,我们喜欢从不同角度切入去思考问题。这是第一个特质。第二个特质是“流程驱动”这样的设计方式,荷兰设计倾向于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把不同领域的创意汇聚在一起来解决问题。所以,荷兰设计第三个特质是,进行设计时会把方方面面考虑进去,包括生态环境、健康等等,融会贯通在一个项目里,所以,设计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另外,有的作品乍看觉得耳目一新,仔细看发现不过如此,而荷兰的设计,你刚看到的时候会想,“嗯,那是什么东西”,仔细研究发现很绝妙,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荷兰设计喜欢这样的感觉。


新浪家居: NEXT是在中国完成项目最多的荷兰建筑公司,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Johnvan de Water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和很多别的国际事务所的重要区别所在。我们在中国数十个城市有项目,从摩天大楼到博物馆,从别墅到15平米的蚁族公寓,我们的项目类型非常多样。NEXT建筑事务所不是一个单纯的外资公司,我们有一半的中国DNA。我们总部在阿姆斯特丹,专注于荷兰和全球的市场,北京公司专注于中国市场,而且北京公司有一个中国合伙人蒋晓飞。北京公司是专门针对中国进行建筑的研究和实践,而不是把欧洲的工作模式和实践搬到中国来,我们擅长把现代的概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我们做的是跨文化的设计,不是出口西方的建筑,我们会考虑到很多中国的需求,怎样去本土化,包括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审美偏好等等,把西方的设计背景和概念与中国的观念和价值结合,创造适用于中国的设计。

 NEXT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北京月季博物馆,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月季花纹饰丝绸,月季的图案创造出了绵延的光影变化,这种结构让人们联想到中国传统的藩篱园子。John希望在这个设计中为建筑体找到一个现代中国的身份,这种身份深深地根植在中国文化之中。这个设计被国际著名设计网站DesignBoom评为201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大博物馆建筑。


建筑不像时尚潮流一样很快就消逝,它会存在几十年,我们希望它能够影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影响到人们如何去体验一个城市。它和当地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而不是一个别的地方也适用的可复制的产品。

 

新浪家居:你和大学同学在毕业的时候做了全球大都市图像的项目研究,全球化加剧,世界各个城市之间的面貌和生活方式变得更相似,你觉得本土化特征对设计来说还重要吗?

Johnvan de Water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本地化或者本土的特色反而越来越重要。去年我非常忙碌,去了中国很多地方。有一次从东北飞到海南,飞了4个小时,沿途气侯、植被和景观一直在发生变化,但建筑建筑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再飞4个小时到新疆,也是一样的情况。

 

这是中国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取得飞速发展的一个后果,在短期内快速城镇化,建筑快速建起来,就需要标准化。中国似乎非常强调这种标准化。但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基于当地的历史以及文化来为当地打造具有特色的建筑。我们在中国开展了很多项目,都是基于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进行切入,这个设计搬到其它城市是行不通的。我希望,未来我们的项目能够更加强化当地的文化和身份认同。

 

新浪家居:就像你的著作所说的,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几次外族入侵,但最后他们都被汉文化同化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明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似乎变得越来越西化,但在很多方面又难以改变。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你觉得中国文化的力量的强大之处在于什么?

Johnvan de Water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非常深厚的底蕴和很强的包容性,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阐述。中国文化自身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它在不断动态变化,不断在吸纳、更新。每个国家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反应,美国纯粹是一个大熔炉,非常开放地去吸纳,而中国的文化更加具有弹性,会有选择性地吸收融合。大量的外国产品和信息进入到中国,拓展中国人的国际视野,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提高生活质量等等,这些都是积极的影响。而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外来的文化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和本国的文化和历史联系在一起,和本国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

 

新浪家居:中国的风水问题会让你们很抓狂吗,有时候,中国设计师也觉得难以理解。

Johnvan de Water荷兰人是理性和务实的,以逻辑的方式去做论证。但中国人更侧重内心的感觉,很多想法没办法用理性去解释。有时候业主跟我们说,在风水的角度来看,这个设计是不好的。对风水,很多外国设计师都是持怀疑态度,你也可以尝试去理解,从风水的角度对设计进行一些改动。就像我的中国朋友跟我说的,“相信有道理的风水,它是一种中国文化”,现在我会尝试去理解背后的原因,从中国人的价值观出发采取主动的行动去改变。我觉得这样做会更加有趣。我花了很长时间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把我以前学到的东西忘掉,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适应。

 

新浪家居:在中国已经十多年,中国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John van de Water中国在很多方面对外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地域又非常广阔,我14年前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待了大概两个月,那时候我就发现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国人,对我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那时候我甚至不愿意回去。

 

从设计来看,荷兰进行建筑项目的流程跟中国不一样,需要各个利益方参与,甚至需要生物学家来研究建筑周围的昆虫可能对建筑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每个参与的人都会对建筑设计带来影响,这让会项目的的思考非常充分,但是也导致整个过程非常缓慢。有时候在荷兰完成一个建筑可能需要十年,是不可能像中国这样以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快的速度来建设的。

 

新浪家居:我听说,你现在回到荷兰会觉得不适应,你会觉得节奏太慢了,你必须回中国做一点什么。

John van de Water有时候我回到荷兰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游客一样。中国保持非常快的节奏,你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做成一件宏大的事情,“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但一切都不容易”,这在我看来非常具有吸引力。当然,荷兰的体系和中国的体系各有利弊,有时候也会觉得中国速度太快了,但我已经习惯了。


新浪家居:去过那些多中国的城市,你最喜欢哪个?

John van de Water我的搭档蒋晓飞说,我去过的中国城市比他还要多。我到过很多中国不同的城市,包括一些非常偏远的地方。我在上海生活过两年,之后在北京生活,在我看来,在事业机会、历史、文化、生活氛围等各个方面。北京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城市。

 

新浪家居:北京糟糕的空气和交通会困扰你吗?

John van de Water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挑战和困难。欧洲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才发展到今天的状态,也经历过环境很糟糕的时期。一群人在房间里抽烟,那可比北京的空气糟糕多了。

 

新浪家居:你已经习惯中国的饭局了么?

John van de Water有时候饭局比做演讲要重要。

 

新浪家居:NEXT在中国完成了很多项目,哪一个项特别能代表你们的工作方法和理念?

John van de Water不能说有什么样典型项目,我们的项目因地制宜,尝试在中国文化和国外的理念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如果非要说一个,长沙梅溪湖中国结步行桥这个项目很能代表我们的理念。如果是在荷兰设计一座桥,我绝对不会设计成那个样子。一座红色的桥,像中国结,这是基于中国的文化提出来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

 

新浪家居:我蛮惊讶中国的甲方会接受这样一个设计,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挺特别的形式, CNN把它评为世界上十大最性感的桥,你知道,中国的文化不怎么“性感”,但是你们赋予它“中国结”这样一个很中国的文化含义,很聪明。

John van de Water这是一个公共建筑,做这个项目必须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我们知道要把它建成一个地标式的建筑,我们也要确保当地人喜欢这个建筑,和他们产生一定的联系。我们想到地标建筑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到非常大、非常高、造型很特别,但这样的地标建筑能为当地人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设计这座桥的时候,有两个出发点:一是把它建成一个地标建筑,二是符合当地人的利益,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并且能改善当地的景观。我不知道长沙市市长他赞同这个项目的出发点跟我们是否一样,但对我们来说,这个项目很成功,我们达成了自己的想法。

    

长沙梅溪湖步行桥被CNN评为“十大世界最性感建筑”,和乔布斯生前设计的苹果总部“飞船大楼”以及“梦露塔”并列


新浪家居:你怎么看未来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John van de Water中国已经建成海量的建筑,有大量的建筑正在兴建当中。中国在2011年-2013年期间用掉的水泥,比美国在整20世纪用掉的还要多。中国很多建筑存在的寿命只有二十到三十年,从中国城市的发展体量来看,将来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所以,我们在考虑怎么去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已经在做一些旧建筑的改造工作,这可能是未来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期待着我们去改造已有的建筑。

 

第二个改变的地方在于,2015年之前外国建筑师会更受到中国客户的器重,一些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很优秀中国建筑师涌现,他们对中国的国情更加了解,也越来越得到中国客户的重视,中国建筑师和外国的建筑师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竞争。我觉得这两个变化因素会影响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新浪家居:现在有更加多的全球的设计师想来中国去寻求更好的机会,你对他们是否有一些建议?

John van de Water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事务所要在中国开展项目,但是他们各自的方式可能会略微不同。《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这本书里分享的是我个人的故事和体验,我并不是教他们怎么在中国工作,也不是说这样做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很多外国的设计师在我的书里发现他们也碰到过相同的情况。

 

我的建议主要是两点。第一,在时间上要有投入,不要期待很快就可以把事情做成,虽然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但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成的。第二,在智力上进行投入,什么意思呢?我鼓励他们来中国生活一段时间,而且要研究中国的文化,不要只去高级餐厅,还要去吃街边的小吃,要和中国人进行沟通,了解中国人不同方面。在外国人看来,中国城市看起来很相似,但其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你只有了解更多的不一样,才能提升你对中国的认知,才能做出更适合中国的设计。

John van de Water在北京


相关知识

设计大咖秀36期:一个荷兰建筑师眼中的中国
设计大咖秀05期:温浩—原创设计的坚守者
武汉设计大咖秀|杨艺:一个会“玩”的设计老顽童
大咖秀NO.31 | 百变设计女王Kelly Hoppen,这样演绎家
设计大咖秀梁志天
2019设计大咖秀暨新浪H.E.Y设会首发阵容惊艳亮相
2017设计年度盛典:设计大咖云集的艺术盛会重磅来袭
大咖秀NO.32 | 马丁·沃勒:有趣的灵魂 终将成老顽童
大咖秀NO.33 | 陈幼坚:人生角度 一线之间
设计大咖秀38期|何武贤:无扰为净,单纯最美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设计大咖秀36期:一个荷兰建筑师眼中的中国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67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