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物装置——《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记忆”是碎片堆叠,人类通过视觉,声音,触感,距离......一系列“感知”去认识世界,这些不同维度的记忆构起一个透明的镜像,与真实的过去叠加,它部分“翻译”了我们过去的生活场景,传递并延续情感,同时帮助人们完成对未来的想象。
这一次,虚构了一个记忆中的家宅,作为空间第一层肌肤的木地板被运用于装置的各个维度,变成家宅中不同的基础功能性部件——地面、坐凳、桌子、楼梯、屋顶、窗户、围墙、景观踏步,虚实相接,试图引起空间的回想。
感物Ugan concept《透明记忆里的家宅》装置首展
建筑设计师:蔡俊林 徐寅
时间:2017年8月12日 开展
地点:杭州古墩路808号新时代家居生活广场二楼中厅
[未计划] 由感物Ugan concept品牌创始人王国华先生发起的一项资助计划,每年1-2项,对象包括艺术家、设计师等,以展现项目的艺术与社会价值为目标。
设计师
蔡俊林
自由建筑师
工作生活于意大利米兰和杭州
对他而言,建筑细节是“衔接”,材料和材料的衔接, 功能和功能的衔接,甚至是功能和意义的衔接。
代表作:杭州栖迟艺术酒店
柱梁折曲一合 门窗空实 梯无用 屋犹虚
做这个打散了的,不切实的家宅的目的,是想和当下住在中国城镇“商品盒子”里的人们有一次交流,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将十几个世纪以来那个既有象征意义又有实用功能的祖屋---家宅的形象描述出来?我们对空间的回忆到底有多真实?我们对自己的回忆到底有多真实?
先祖们按需构建,因地制宜,因用选材,人们给构件命名,用于标记和传承……他们对家宅的了解无异于对自身的了解。木门开合,脚步敲踩楼梯,雨打屋面 ……此地有声,则心感存在。院子的地面反映着上方天空的四季与昼夜,厅堂间穿过四方流动的风……空间有时,则心感变化。
我们身处的,是工业化的时代,高效是工业化的代名词,“提高生产效力”,似乎也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为了得到“更先进物资”的“集体驱动力”,模块化的生产方式,让我们自己几乎成为了当初为了提高效率而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机器),当然,我们很难去评判未来那一次可能向机器进化的时代的好坏,只是,在我们善处在还能用“人”的情感感受自己生命过程的时刻,是不是可以想一想,高效法则,到底有多重要?
黑铁:结构的异化代表着我们精神意志的“倒塌与错乱”
植物:植物是眼观四季变换的重要介质,透过延伸的窗柩,看到植物的生长衰落。
铅球:H钢上面放的是一个铅球,这铅球其实代表着水流声,滚动的时候类似水流声.
光影:透明亚克力部分可以透光,眼观四季变幻,这是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难以得到的感受。
亚克力与木地板:透明记忆是指我们先辈们用原木为原型所搭建的木空间(里面包含了集体潜意识里对树木的依赖,木结构提供了物理和心理上双重的安全感);而被迫进入到工业盒子时代的人们对整个空间的形象的感受力是微弱的,表面上我们可以适应新的环境,但潜意识是几十万年的积累,那种依赖性很难被代偿。 所以即便真实的形象我们感知不到,空间里面一些材质依然会引起我们注意,木材就是如此……
通道:我们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首先想的是要花多少时间,而通过这个《透明记忆里的家宅》装置,让如何到达感物变得有趣,它不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通往感物的路上你可以触摸地板、可以感知记忆中的家宅,用空间的概念让人遗忘时间。
感物Ugan concept
感物Ugan concept是一个以“顺势而为地呈现木之美”为设计理念的设计师地板家居品牌,2015 年创立于杭州,最早由陈飞波设计,以工作室的形式为杭城设计师和高端业主提供定制服务。
一个品牌,从产品、物料、人员再到展厅设计,即便是一个再小的物件,都是具有品牌力量的,感物不是贩卖商,更注重传达美学观念和生活方式。
感物品牌创始人认为:应该尊重传统,但这种传统并不是简单的承袭,而是将事物放在当代的语境下去思考。感物就是一个呈现当代中国美学的品牌,本、末、术、未四大系列由汉字“木”延伸而来,由于一笔的不同,意义不同;展厅设计出自易经的四象六虚,通过错落的层次将空间分隔,彼此相对独立;在拍摄形象片中,摄影师以中国水墨画的手法去解读每一块地板,记录每一道肌理。
相关知识
感物装置——《透明记忆里的家宅》
余秋雨助阵黄其森主编《院子里的中国》新书首发仪式
《院子里的中国》10月11日首发 院子系产品悉数亮相
泰禾出版《院子里的中国》
符号北戴河 记忆里的美丽童年
冯小刚《院子里的中国》首映“运河岸上的院子”实景拍摄
冯小刚《院子里的中国》首映 展现最美泰禾中国院子文化
《院子里的中国》首发冯小刚再谈泰禾“院子系”
冯小刚《院子里的中国》首映
冯小刚《院子里的中国》首映演绎大美“中国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