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东方荟孙臻:做符合当代审美且具备中式符号的品牌

东方荟孙臻:做符合当代审美且具备中式符号的品牌

https://www.biud.com.cn 2018年09月13日15:50 家居装修知识网  

  9月10日,第42届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人山人海的会展中心再一次成为家居行业聚焦的中心。作为中式家具的代表,东方荟携多款产品亮相本次上海家博会。活动期间,东方荟副总经理孙臻接受了新浪家居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中式家居做的不仅是品牌,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现代东方家居趋势—大有可为

  新浪家居:作为一名家居行业的资深人士,您是怎么看待家居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当代东方家居是什么概念?在市场的地位?

  孙臻:东方荟从开始创立至今,已经第5个年头。当时我们顾家集团就想做一个品牌,属于真正中国人自己拿得出手的定位高端群体品牌,代表着中国的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我们基于这个基础,从5年前开始做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客户研发,包括未来市场走向的调研,最后定位成符合当代审美又具备中式符号的品牌。这是我们当时做这个品牌的初衷。

 东方荟——“舒适的居家生活方式”倡导者

  新浪家居:东方荟品牌打造初衷是什么?东方荟产品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理念?

  孙臻:基于两个原因。第一,顾家一直是从事软体家居,顾家原来的产品保留了极致体验的舒适度。第二,传统的红木家具和中式家具,有中式的符号,但他在整个使用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体验。所以基于这个基础上,我们推出有中式文化和中式符号,又具备现代人审美和需求,我们定位了这个产品的品类,包括产品外观和体验。

  东方荟——布局全国 落地90家线下店

  新浪家居:东方荟在市场的表现?

  孙臻:未来整个80,90后会整个消费的主体,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我们也是根据这类客户需求做了定位和分析。东方荟产品不纯粹是中式符号的叠加,他是运用装饰的符号,结合西方的色彩,再配上当代人体验的舒适度。它既具备传统中式文化的美学,又具备西方时尚的感觉。应该说是,东方和西方过去与未来,现在和过去的碰撞。

  新浪家居:东方荟如何从建立至今短短三年内门店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合作优势?

  孙臻:到目前,从前面深圳第一届展会开始参展,通过去年东莞展会,我们目前再去全国有90家专卖店,主要省会城市都有我们专卖店。而且这个渠道,按照未来整个大环境大趋势来分析,慢慢会成为消费主流,中西文化的回归消费者更佳理性,更加有自己的需求;从整个地产类来看,绿城,万科等都推出了带中式庭院的楼盘,这也代表了未来一种趋势。所以,这种风格,这种定位,肯定成为未来的一种主流。

  新浪家居:东方荟近几年表现优异,对于筛选合作伙伴有哪些硬性要求?另外对于经销商孙总有没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分享?

  孙臻:我们一直在选商上要求非常高。第一个;经销商得能够读懂东方荟产品,能够理解我们产品定位和内涵;第二当地经销商得具备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资金要求,毕竟我们定位高端家居,投入会比一般家居品牌大;软实力指的是团队,渠道资源,设计师资源和异业资源,能够为品牌带来客流。这些都是我们的硬标准。包括我们店面选址,我们的位置一定是A类位置,比如商场的中心位置,包括对面积都有标准,我们一直坚持着这些标准,也导致东方荟有今天的品牌地位。

  未来——坚持品质 锐意创新

  新浪家居:东方荟品牌对于未来的规划有哪些?近几年是否还有更大的动作?

  孙臻:接下来我们整个规划,这系列产品之后,我们明年还有新的系列,比现在的产品系列的定位会低一个层次,用的材料可能不一定是这种实木,因为这类产品属于国家濒危木种,在整个资源上面会有欠缺。明年这种产品可能会用商品材,在加工,定价和风格定位上,更加年轻时尚,但是也会带有中式的符号,可能未来在全国可以开到400-500家店。

  我们开始做东方荟这个品牌的时候就了一个3-5年的战略规划。第一年,我们把这个品牌助推,前面1-2年我们做基础,企业不盈利,但是我们一定要企业的定位和口碑在行业里面占有一席地位;未来3年,通过这几个系列的发力,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品牌,至少我们的年销售额应该在5个亿以上。

相关知识

东方荟孙臻:做符合当代审美且具备中式符号的品牌
曲美赵瑞海:做为地球 为社会 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品牌
忆古轩孙凯歌:做接地气的红木家具
新悦德式定制: 做“宽度两公分,深度两公里”的真全屋
东方荟王威:时尚舒适定义新中式 传统文化点缀品牌魅力
2015CCDE农道论坛 孙君: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
和成卫浴孙涛:“信赖”带来坚定的回头客
东方雨虹:做防水行业的马拉松领跑者
东方荟首露锋芒 推现代中式家居浪潮
林伟而:做艺术,不求形似,但求生韵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东方荟孙臻:做符合当代审美且具备中式符号的品牌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73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