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智贤专栏 | 知道好设计的标准才能谈修养
| 吕敬人:好设计能在秩序中展开自由
【嘉宾简介】
书籍设计师,插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成员。曾被评为“对中国书籍装帧50年产生影响的10位设计家”之一、“亚洲十大设计师”之一、“对新中国书籍60年有杰出贡献的60位编辑”之一。曾获首届华人艺术成就大奖、中国设计事业功勋奖。作品曾获“世界最美的书”奖、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金奖,2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12次获 “中国最美的书”奖等国内外奖项。
【访谈背景】
当我们格外推崇设计要体现创意时,自由的灵魂便被推上神坛,似乎越奇诡、越夸张,越显得创意非凡,但一个设计让人感到晦涩难懂或望而生畏——无论难解的是功能还是理念,生畏的是使用方式还是气势,这件作品就天然与人产生了疏离。
书籍的设计一直是考验平面设计师功力的一类,因为它的尺度小,被人审视的距离近,审视其细节又极其方便,任何设计修为上的破绽都会被轻易发现。
优秀的设计师都想启发和引领读者,而读者又总在寻找与自己契合的设计,这两者若不谋而合,自是双方的幸事;若一个等待被读懂,另一个则做了另类解读,双方就这么擦肩而过了吗?
所以自由的灵魂在设计这件事上其实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如果出现了鸡同鸭讲的局面,鸡和鸭都是无辜的。
这时严谨的表达就显得十分必要。一个高品质的设计一定是恪守设计语言的基本规范的,这不是保守而是对沟通对象的尊重。但规范也决不能成为限制设计的紧箍咒,因为情感和思绪都是流动的,那些文图被印制在纸上,看起来是固化了,但试图传递的精神却是在流动中才能和读者达成交汇,规范是用来建筑思想的河道的,而不能用来堵塞思想的河流。
作为读者,当我们去选择一本优美的图书时,除了书的话题、内容是否吸引我们,书的设计是否尊重我们,能否启发和感染我们亦影响了我们和这本书的关系。
一个有品位的读者之所以对不同版本的书有所挑剔,不仅因为不同版本的书有品相优雅和粗劣之分,还因为你和不同版本的书将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对于设计优良的书,你会捧读,会手不释卷,会珍藏,会分享;而设计粗糙的书,或许只会匆匆浏览,遗弃,难以走进你的生活。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书,就像请什么样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思想深刻当然重要,但举止风度亦非小事,自由和严谨并非激情与节制的对抗,而是放与收的分工配合。
一个有设计修养的读者会分辨得出设计师借设计提炼出的作品的核心思想及精神气质,也品得出设计师意图传达的作品的调性和审美,从而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作品的精华,而欣赏一本设计优良的书就像和一位赏心悦目的名士或佳人共度一段愉快的时光,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是因为这一寸光阴里蕴藏的价值可以令生活不再平庸。
好设计是可以拯救乏味的人生的。
吕敬人的设计一直在创意和规范中寻求一条中道,这不仅是技术,更是态度,被创意或规范任何一方绑架,设计都是偏颇的。而偏颇的设计也会令使用它的人只能进入残缺的情绪状态,那可能会带来愤怒、压抑、矫情等各种不圆融的情绪体验。这种时候人和设计作品之间的关系就不是良性的了,双方都无法在互动中走向圆满。
【设计作品】
《梅兰芳全传》。左右翻阅书口可以看到梅兰芳先生舞台上与生活中的两种形象,别具一格。
《怀袖雅物》。设计刻意透着中国的书卷风韵,全书基调优雅且质朴,传统却不落俗套,充分展现了东方的文化气韵。
| 杨明洁:好设计的DNA是有标准的
【嘉宾简介】
工业设计师,YANG DESIGN及羊舍 YANG HOUSE 创始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职于西门子设计总部,先后获得包括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日本G-mark设计奖、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IDE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银奖及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在内的近百项国内外大奖和荣誉。
【访谈背景】
太贫穷的经历使很多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会太高,因为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见过千山万水之后的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因为知道一切不过如此。只有在这两者之间的人会对器物的品质和品位有着不同层次的评判与追求。
当我们说要用好东西时,对“好东西”的认知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设计、制造、消费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在这件事上,日本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理念和做法:
在日本,最好的东西是给本国人民用的,这让他们觉得在自己的国家里备受重视;
日本人对生活品质要求高是闻名遐迩的,别人也因此用对待高品质的人的标准来对待日本人;
日本产品以其设计卓越、工艺精良著称于世,而设计制造出这样的产品源于设计师及工人有相应的素养及生活经验,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实践使日本人有机会积累这种素养和生活经验;
好东西、优质的东西用久了,人也变得体面并懂得体面,觉得自身也是尊贵的,生出这样的自我认知,就会知道自律和自持。
好东西用久了,人的感官会变得精细而敏感,品位的养成才有了基础。那么“要做就做好东西”不仅是一个抽象的信念,还会成为一个习惯。当全民都被训练成如此这般,这个国家的市场就无法容忍粗制滥造的产品了。
鉴于这些经验,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有一种提升的话,用好东西可以成为一种值得培养的良好习惯。
好东西也是有共同的标准的,这些标准不仅指向一件物品的功能性,也同时指向它的审美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
要认出一个好设计,媒体有时候能帮上一些忙,但也会被其灌输很多的偏见。例如当我们捍卫手工艺之美的时候,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就拒绝了新兴的美学?当我们批评机器生产出的东西缺乏人情味、没有生命质感的时候,是否不相信这种幼稚的美学会成长,甚至有一天和我们今天所推崇的古典美一样走向衰老?当我们不能设置某种现代审美标准的时候,是否意味着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现代的若干价值?比如平等的价值在一件器物上怎么表达才是高尚的?当我们迫于市场压力,使用低廉的材料或粗糙的工艺或抄袭来的设计,试图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时,我们是否知道这种行为也在毁灭我们成长的潜力和长久的声誉?
杨明洁对设计之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一直抱持着强烈的信念,他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识别好设计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会趋向良善与和谐。
【设计作品】
羊舍扶手椅:榫卯的重构。获美国IDEA设计奖。
2018年“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CHINA HOUSE VISION)中杨明洁设计的“绿舍”。这是针对时下能源危机、人际疏离等多重社会问题设计的未来之家。
杨明洁与羊舍的设计团队尝试用虚拟的蜂窝状“ Y ” 支架系统取代了苏州园林中的假山石与花窗。
购书链接: https://item.jd.com/12582936.html?dist=jd
相关知识
殷智贤专栏 | 知道好设计的标准才能谈修养
殷智贤专栏 | 用好设计塑造新国人形象
殷智贤专栏 | 有修养意味着能欣赏有活力的设计
【阅·设计➁】殷智贤:设计师是全方位的生活建设者
殷智贤专栏 | 创新有多难?
殷智贤专栏|三十年,我们做了什么,还应该做什么?
殷智贤专栏|馒头,临帖和山寨
殷智贤 | 谈修养前先聊聊设计本来是干什么的
殷智贤专栏 | 色彩,由来已久的生产力
殷智贤专栏 | 当60后遇见00后(下):治愈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