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改革与创新30年风云人物——杨华
中国餐饮改革与创新30年风云人物——杨华
采访/钟宁 编辑/曹秋硕 视频/王书南
杨华,著名工程师、企业家、无线终端产品领域专家、智能家居先行者,现任小米生态链-纯米科技CEO。为了“让美味更简单”,于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并共同起航“新国货”之路,成功推出了众多智能厨房家电产品,超前引领了国内智能家居和互联网家电领域的科技创新。杨华接受了味觉大师创始人钟宁的采访,访谈实录如下:
访谈实录
钟宁:您最早是学习什么专业的?
杨华:通信工程。2000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职于天津摩托,主要是做手机研发。因为个人在摩托发展比较快,短短八个月就荣获摩托特殊贡献奖,并担任DCRG的经理。2003年,在积淀了摩托团队优秀的管理与研发相关经验基础上,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出来创业,选择了当时比较前端科技的智能家居行业。比如像比尔盖茨的家,就是用PDA手机或者一个遥控器,就能控制家里所有设备。那时候还没有办法用现在的安卓或苹果系统来控制家里的设备。我们做了接近10年,直到2012年底。
苹果推出智能手机之后,就开始推动MFI智能家居概念,但苹果当时发现和国内某些家电企业沟通时,发现很多企业并不真正理解苹果要做什么。他们会认为苹果在描绘一个特别未来的一个故事。因为当时国内的很多企业大部分的研发都属于跟随性的。特别电饭煲领域,在产品外观或功能设计上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日本饭煲的痕迹,原创概念不是很多。
所以那时候苹果就是属于在家电行业里进行原创,苹果给你提供后期服务,提供全球的接入服务,然后提供APP去控制,把内容添加进去,然后就可以控制这些家电。但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家电,家电是个工具,其实过程主要是想让这些有内容的东西和软件硬件把它打通。苹果手机其实就是个软硬件打通的一个典型产品,那么下一代就是IOT物联网,现在是AIOT,加上人工智能物联网合在一起。但是基础是这些产品上必须都得有Wi-Fi,然后它的芯片必须都能升级,像这种产品才能不断被迭代,能配合你的软件做迭代。
但这些事情在当时其实不是家电行业的专长,家电行业那个水平还处于我们业内叫单片机的水平,非常原始,八位单片机。但是你要是做这种Wi-Fi连接,就一下子相当于从八位机、十六位机一下跳到三十二位机,所以根本就不是家电行业干的事情,反倒是通讯行业非常熟这个事情,所以苹果找到我们,因为我们从MFI时代就和苹果合作,我们清晰地知道他们要什么,所以我们帮苹果搭建当时的HomeKit整套系统,帮他找适合的家电公司,帮他做方案。所以,我们整个公司从做智能家居转型做互联网家电系统落地这件事情。
2013年底,小米知道我们在做HomeKit相关业务。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刘德总专程就从北京过来同我们就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的交流,当天晚上十点,小米的刘新宇也从北京抵沪,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我们的沟通主题就是IOT,你想那是2013年底,现在都2019年了,那时候在聊未来IOT发展是什么样子,然后产品的外观应该是什么样子,互联网的服务应该是什么样子。印象深刻的是嵌入式Wi-Fi模块成本当时是八十块钱一套,最便宜最多能做到五十,我们当时还预测未来可能做到十块钱以内。而上述话题现在都已经变为现实了。那天晚上交流的很透彻也很激动。
因为个人家庭与事业均在上海,所以婉拒了几位领导入职小米公司的建议后,选择了电饭煲行业做为生态链的合作开始。当时在中国,很多人喜欢去日本去背两样东西,一个是马桶盖,一个是电饭煲。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电饭煲技术还是和日本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决定从电饭煲开始进入智能厨房电器行业。当时选择了电饭煲,就是看准了整个厨房家电,这是因为饭煲是小家电行业的皇冠,这个产品攻破了,就意味着你可能会拿下来像电磁炉,然后压力锅、烤箱、微波炉等等品类,我们就选择开始做技术难度最大的电饭煲产品。
钟宁:从2013年到2019年的这六年时间中,纯米科技主要做的是什么?
杨华: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电饭煲。
1. 3C行业的背景与自我要求(0.1毫米的坚持)
我们的创始团队最初来自手机及智能家居行业。3C行业的产品精度是0.1毫米起步,两个接缝之间的间隙小于0.1毫米你是摸不出来接缝的,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0.1毫米的原因。而在当时,国内的家电行业特别小家电行业,像电饭煲精度有些还不到1毫米,所以看起来就特别的粗糙。因为我们的0.1毫米的坚持,我们的产品实际生产出来的效果是和效果图最接近甚至超过了效果图的感觉。
2. 就一定要找到行业的牛人(专家)
本身的工艺方面我们可以把3C的经验拿过来,但是产品的结构、压力的原理这些东西,必须有专业的人来指导。然后我们又找了很多中国的行业专家,但发现当时没有人能设计这种四代微压力电饭煲,于是我就去日本拜访了内藤毅先生,内藤毅先生是电饭煲之父,1992年的第四代微压力电饭煲就是他发明的。为了找到他,真的算是煞费苦心,在几经波折后,终于通过各种渠道,才获得了内藤先生的联络方式,并建立了基础联系。在经过多次交流后,我们用真诚打动了内藤先生,他同意做我们的结构专家。结构专家的重要性在哪里呢?我们盖子上面的钩子有一个角度,要盖上盖子以后勾上,因为它有压力。这个角度必须得是87度,如果中国人就会抄这个角度是87度,但是日本人会说出为什么是87度。因为我问过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成88度,或者86度,你不是勾得更紧点吗。所以它有很多原理在里面,这就是经验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电饭煲看起来很山寨,因为这些品牌的技术人员不懂里面真正的原理是什么。
3. 不折不挠的攻坚精神
然后发现家电行业特别是电饭煲行业,跟3C行业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我是从MOTO出来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会非常仔细认真地把中国人教会,全是流程化的,你去摩托先不上班,去摩托大学先学一个星期,学完毕业以后才允许你上班。刚毕业是Level 3级,然后过段时间你就可以升成Level 4,Level 5,有大学让你学习。美国人会把你全教会,然后他们就可以休息去了。所以手机行业就被中国人颠覆了,中国人很聪明,学会以后就开始颠覆,现在手机像华为、小米、OPPO、vivo,基本都是国产品牌为主。但家电行业特别是日本同行还是相对比较封闭。
所以虽然我们把内藤毅请过来,但是内藤毅是结构专业,结构他做得没问题,但是内胆的工艺他可不知道,我们花了将近18个月,煮了二十种大米。我们的工程师在炉子旁边连续奋战了6个月,终于攻克了灰铸铁与粉体涂层难匹配的技术难题。(行业里只有日本象印的高端饭煲才会使用南部铁器灰铸铁与粉体涂层技术)。米家所有的电饭煲都采用了日本大金的原装粉体涂层,是静电吸附的那种涂层,跟传统的水性涂层又不一样。毕竟涂层是与食物接触最近的介质,它的耐用性非常重要,粉体涂层要比水性涂层的使用寿命多4-5倍。为了做好这个产品,我们先后研发了接近两年的时间才最终定型。一般公司是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所以从2014年之后一直到2016年3月份才发布了这款产品,很长时间,一直在定型,但是这款产品确实做得非常棒。
我们甚至请日本人过来盲测,拿日本的饭煲和我们的饭煲进行盲测,他们觉得用我们的饭煲口感都是超过虎牌、象印的,这时候我们才把硬件定型。定型之后我们才开始调软件,米饭的口感根据中国人的口感再去调。就是说硬件定型是依据日本人的口感和日本高端饭煲的盲测才定的型,最终根据中国人的口感我们是从软件可以二次迭代的,所以这就变得很有意思。2016年3月29日,小米的米家这个品牌第一次发布,和这款饭煲的发布是放在一场发布会上,唯一的一场雷总和德哥做前半场和后半场这样一个发布会,后来再也没有这样的发布会。所以就是非常棒,是新国货的一个代表。
钟宁:米家电饭煲发布以后市场反应是什么样的?
杨华:肯定是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黄牛加价售卖的现象。因为工艺极其复杂,当时量产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大概连续三四个月,可能有些地方到五六个月才缓解了供不应求的这种局面。
钟宁:您当时从事家电行业的生产是从电饭煲开始的,2016年做出的电饭煲达到您最初预期的标准了吗?
杨华:这款电饭煲售价是999元,它对标的是日本象印那款行货接近四万的饭煲,但是作为电饭煲本身来讲,它的绝对价格还是偏高。因为在中国大部分老百姓仍然在使用价格在200元至400元区间的加热盘式的产品,就是我们行业里常说的二代饭煲。我们这个是四代饭煲,中间还有一个三代饭煲就是IH饭煲,三代IH已经不是加热盘热传导了。四代饭煲是微压力的。所以我们这个999元的产品是最先进的四代饭煲,当时中国83%都是一代和二代饭煲,四代还没有。这样算下来我们等于一下超越了,市场没有的东西我们给在中国研制成功并在中国售卖。
因为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希望用户越多越好,因为用户到了一个边界,比如我们的用户到了一百万用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真的去花精力花时间去把内容做好了。但是那个饭煲一年卖个三十万台到五十万台,离百万台还离得很远。而且我们也得补充三代饭煲和二代饭煲的市场份额,因为价格段在那放着呢。所以我们就在2017年的双十一又发布了一款三代IH饭煲,很快我们的销量就突破百万台。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在线产品的联网率也是小米生态链产品里相当高的,55%的联网率,APP的活跃度也达到22%。
当然这还没太好去运营,后期我觉得要运营好了。这样就可以算出,比如说100万台电饭煲,最终APP的活跃度是22万台。然后如果你这个活跃度要想从22万台变成100万台,那销量必须得差不多500万台,500万台也是非常大一个量,占中国饭煲年销售量的10%了,所谓的10%已经是在中国能排前三甲。这是我们下期的目标,想办法把饭煲的销量销售到500万台。当然现在我们的联网产品已经卖了大概有280万台,280万台是一个半月以前的数据了,现在肯定已经破300万了,我们的近期目标是突破500万,我们的用户是不断累积的。
我们也发现一般的小家电产品上市后,用户买回去其实就是跟厂家一个关系的终结,除非这个产品坏了,需要做售后服务。甚至因为它便宜,好多人连售后也不做就扔掉。但是我们互联网公司研发的这种互联网智能厨房电器产品,用户拿回去以后插上电,连上Wi-Fi以后,我们跟用户的联系才正式开始。我们会提供大量的内容做相关的辅助,包括与用户产品联动。我觉得这是跟传统家电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2017年底上了一款电磁炉,那个电磁炉也卖了很多,也超过50万台,它炒菜之类的都可以。所以有饭煲,有电磁炉,然后去年年底我们又发了一款高压锅,等于电磁炉、饭煲、压力煲这三个家里头必备的厨房家电我们基本上都发全了。后面还要陆续把别的厨房小家电都补齐,这就是个生态。
钟宁:您刚才讲到电饭煲销售超过一百万台的时候就可以用心去做内容,您说的内容是指什么样的内容呢?
杨华:我觉得内容分几个阶段。第一个内容就是说基于APP的内容,因为APP是产品的一个延伸。从计算上来讲,设备本身是个执行单位和信息收集单位,二级运算我们放在手机上,手机或者Pad是个非常好的交互的屏幕,所以其实手机用户已经花钱买了,你等于买了一个非常高端的饭煲,你只不过想象把它那个屏幕拿在手上,但这个前提是你已经买过了,就是你原来的手机。那么里边就需要有内容,这个内容就有点像我们提供一个整个厨房解决方案的系统,像一个安卓的基本系统一样,比如安卓手机或者苹果手机上,它有微博微信各种APP在里面,那里面就有人,然后就有商品的交换,这就能产生价值。那么我们这个APP上面有很多美食达人在上面,会自己晒一些菜,然后把他的温度曲线共享在这个APP里边。比如说你在北京上了一道菜到这个电饭煲上,或者在电磁炉上做了一道菜,你把这个温度曲线上传到云端,那么在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人,只要有同样的设备就可以分享你的温度曲线了。那么下一步再往后走其实就是食材标准化,等于把大厨已经请回家了。
相关知识
中国餐饮改革与创新30年风云人物——杨华
改革与创新 第十届中国家居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改革与创新2013 第十届中国家居业发展高峰论坛
改革与创新——第十届中国家居业发展高峰论坛
移动互联时代的中国地产颠覆与创新论坛举行
中国智能显示与创新应用产业大会提醒您:前方高能预警
中国城市改革与发展系列调研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地产颠覆与创新”论坛举办
中国混凝土密封致密技术的引领者-杨华的“双面”人生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总结30年发展 迎接“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