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MUJI”商标案日方败诉,将赔偿60余万元
日前,备受瞩目的“無印良品”商标案已全面告终,新浪家居记者了解到,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无印良品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作出的终审判决:判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及其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无印良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和中国大陆的实体门店发布声明以消除侵权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及合理开支12.6万余元。
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部分产品名称已变更
发布在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中的声明
截至目前,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中,发布了公告,而此前一些商标侵权产品已从“无印良品MUJI”改为“MUJI”。根据日本判株式会社良品计画的公告中阐述的,在毯子、床罩、浴巾、面筋、被套、枕套、毛圈毯、地毯商品上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标未经注册,而侵犯了北京棉田防止品有限公司的商标权,继而做了更正。
“无印良品MUJI”蜚声海外,却被迫“更名换姓”
有关日本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及其子公司与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关于“无印良品”商标抢夺,近几年已经对簿公堂过多次,而去年10月份,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就“无印良品”商标权将日本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及其子公司告上法庭,并胜诉,日方赔偿北京棉田62万元。
此次的诉讼与去年如出一辙,并同样以日方败诉收场,根据判决书显示:本案原告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棉田公司)系第7494239号“无印良品”商标(下称涉案商标)的所有权人,该商标注册于2001年,核定使用在第24类“棉织品、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单、枕套、被子、被罩、盖垫、坐垫罩”商品上。北京无印良品成立于2011年6月,棉田公司为其投资人之一。2011年6月,棉田公司授权北京无印良品在中国独家使用涉案商标,用于商标项下指定商品的生产、销售及宣传推广。
“无印良品MUJI”是1980年西友株式会社开发的PB品牌,一经成立就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日式简约风,也是日本最大的Life Style Store,2005年7月,无印良品在上海开了第一家专卖店,这也标志着无印良品正式进入中国。
由于商标注册的疏忽,无印良品的这条品牌拓展之路在中国走的并不轻松,根据数据显示,从2012年起,“无印良品”的母公司就多次与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产生商标使用权纠纷,而判决皆以日方败诉而终。
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旗下“无印良品”位于北京的店面
而这家控告日方的公司又是什么背景?新浪家居记者曾走访位于北京市望京南的“方恒购物中心”一层的“无印良品|Natural Mill”的店面,这家店面即为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旗下店铺,远处乍一看,与“无印良品MUJI”的店面风格非常接近,只是英文标注不同。
店内许多产品与MUJI的相似
走进店面,可以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产品,比如“MUJI香薰机”、“MUJI旅行枕”等等,外观几乎无差别,但价格却低于日本“无印良品MUJI”。许多消费者也判定这家店为“无印良品MUJI”的山寨店铺,但是在商标注册备案上,“无印良品”的商标使用权确系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所有。
日本“无印良品MUJI”究竟错在哪?
日本“无印良品MUJI”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并未及时了解中国关于商标注册法案的相关政策,而忽略了商标注册的重要性,而导致商标被抢先注册,其实此类案例在国际上并不罕见,此前同样有人民大学校徽被抢注、联想初版英文商标被抢注等一系列前车之鉴。
此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太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之前应该预先合理进行商标布局,应尽可能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或服务类别有关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注册商标,从而预先防止其他企业的抢注。”
对于原创品牌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需提高,而对于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来说,法律层面的“品牌保障”不应被忽视,合理布局品牌策略,才能够及时规避风险。
相关知识
“无印良品MUJI”商标案日方败诉,将赔偿60余万元
MUJI输了商标,无印良品不再完整
无印良品MUJI推出空气净化器 外形酷似飞机引擎
侃天下九:无印良品只适合性冷淡的日本人用吗?
MUJI无印良品社长松崎晓会见刘强东 释放无界零售重磅信号
无印良品“神话”破灭背后
频繁降价提振业绩,MUJI无印良品坦言供应链掣肘销量
频繁降价提振业绩,MUJI无印良品坦言供应链掣肘销量
无印良品的中国式败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无印良品回应家具不合格:郑重致歉,愿退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