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跨界协作 生态与健康人居呼吸与共

跨界协作 生态与健康人居呼吸与共

https://www.biud.com.cn 2019年12月17日14:00 家居装修知识网  

——第十一届健康人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在东莞隆重召开

你关注自己的健康吗?你想过影响你一生健康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吗?你周围是否发生过或听说过诸如此类的事:好好的孩子怎么就突然患白血病了呢?不抽烟的家庭主妇怎么就患肺癌了呢?南方冬季突患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比北方多?这些种种疑问是否让你困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那么,人居环境与这七大健康内容是如何相关的呢?

2019年12月8日-9日,在东莞举办的“第十一届健康人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给你解疑答惑。该论坛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东莞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会主办、方太集团承办。邀请跨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机构、房地产开发与设计单位、建筑部品生产企业、健康服务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各方共同探讨健康人居的发展方向、技术和标准,构建健康人居的理论体系,集聚健康人居的相关产业,深化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研究与协作。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刘志峰,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仲继寿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

51.png

会议现场

以健康为核心,拉内需促经济,推进人居健康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在致辞中讲到,健康人居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探讨健康人居的发展方向、技术和标准,促进健康产业的融合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2.png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发言

发展健康产业,我有四点体会:第一,一定要提高认识。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健康问题、环境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做到老百姓期待什么,改革要抓住什么,推动什么,立足于我们的国情,立足于我们的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的问题。

第二,要从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多各方面保障我们的居住健康。

第三,创新引领人居环境的建设,不断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空气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

第四,完善制度,强化人居环境的制度体系。这里面包括很多专家讲的标准、法规、规划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推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重要方面。

提高健康发展理念融合创新发展人居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刘志峰在开幕式上谈到,大力发展健康建筑、健康住宅,开发商、设计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国家住宅和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做了很多工作,并在全国42个城市开展了62个健康住宅试点示范工程和认证项目,建设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不仅涵盖了我国所有气候特征区域,所在区域也从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发展到县级城市,满足不同居民的可支付能力需求,已初步形成中国健康住宅技术体系。

53.png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刘志峰

当前,实施中国健康战略的工作,分散在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治理、人居健康、房地产开发等多个方面。短时间内将健康产业整合在一起,形成大健康发展体系,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做起来也有一定困难,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住宅联盟”)可以有所作为。因此,我提几条建议: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住宅联盟要以打造健康人居,建设健康中国为目标,宣传好健康住宅的发展理念,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贯彻落实好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5大任务,帮助企业发展健康住宅、调机构、转方式、增效益。

第二,做好协同工作。住宅健康跨行业、跨领域,联盟既要牵头将传统建设思想和现代建筑理念相结合,促进传统医疗、运动、康复、养老等产业,与房地产的开发进行资源整合、居住融合,使健康住宅融入到新的大健康服务产业。

第三,要抓好标准规范。住宅联盟要在已有的健康住宅建设设计要点、健康住宅设计规范、健康住宅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标准,做好HiH健康标识评价申报工作,完善标准,带动开放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第四,做好典型宣传。住宅联盟要把成员单位好的做法经验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加以总结,推行全行业,让健康住宅进一步推广,同时要帮助企业做好案例的编写,品牌的宣传工作,形成健康住宅在消费者和全社会的认同。

希望开发企业、施工建设单位、医养康复机构、运动健康机构、信息化智能企业等加强合作,推动健康住宅产业全面发展。

绿色健康舒适住宅发展方向

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仲继寿致辞道,我讲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绿色”,2019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意愿72份,去年是76份,中国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上面下降,个人理解是这样的,新的绿色标准把健康作为核心理念放进去以后提高门槛,房地产企业最关心的是限价和房地产调控,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还没有离开短期信息流的开发模式,开发的方式不是自己使用,很多房地产进行大规模的转型。

54.png

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仲继寿发言

第二个关键词是“健康”。2018年,我国的人居寿命达到77岁,是建国初35岁的2倍以上。据统计,人们在室内早亡率数据显示,中国占25%,但是好几个发达国家,他们只有百分之几。我们25%的数据值得深思。

第三个关键词是“舒适”。刚才说的健康是人们对于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性处于良好状态的一个描述。舒适是人们对于空间和环境良好感受的描述,所以舒适不等于健康。所以这给我们研究健康,研究绿色提供了很多可创新的余地。

我一直认为建造业的未来是基于产品为核心的建筑工业和建筑服务业,健康、绿色、智慧的建筑、住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建筑产品是以安全健康可持续作为目标,是完整的产品。目前,房子还存在厨房串味,卫生间存在异味等,这就不叫商品房,因为它不是一个可以被“召回、修改”的产品。

同时,主办方还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书记李志新、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方太集团工程业务负责人邱伟明、中华两岸健康促进建筑环境策进会理事长陈宗鹄、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绿地控股集团总建筑师戎武杰、当代置业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陈音、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薛孔宽、CPG医疗健康中心高级副总裁(新加坡)Jerry Ong、广东省东莞市绿色建筑协会技术顾问邝成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孟庆林、凯达集团董事长陈立新、广东省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高工管雯君、广东省东莞市工程师协会理事长何玉成等十几位国内外专家、业内人士展开主题演讲。

通过众多跨领域专家的新理念分享,引发我们业内上下游思考:人居环境中的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应该怎样在生态的引领下,在时间和空间中怎样结合起来,实现人居的健康。启发我们不仅关注人健康的内在需求,更应以健康人居环境建设为契机,支撑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跨领域的技术融合与创新,为健康人居的生态可持续建设添砖加瓦。

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实验塔(122.9米)备受嘉宾关注

大会同期,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住宅设备系统性能足尺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实验塔(122.9米),建于万科住宅产业研究基地,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运营。

实验室有控制系统、测试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监控系统、网络系统等六大系统共同支撑测试实验,做到精确度高、同步性好、响应快速。实验室为建筑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出台提供基础实验数据;对各种建筑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进行性能以及安全检测;为房地产开发商对将开发的工程进行系统模拟实验,以及新系统的开发。

55.png

从左至右: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仲继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刘志峰、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实验塔已开展的实验项目有住宅排水系统卫生性能研究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研究、住宅排烟排气道系统研究实验、住宅排水系统噪声研究实验、住宅器具和管道性能研究实验、住宅厨余垃圾排放系统研究实验。近几年来,为国家“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建筑水系统微循环重构技术研发与示范”等多项科技部、住建部课题以及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行业标准《住宅生活排水系统立管排水能力测试标准》、联盟标准《住宅厨房排气系统排气能力测试标准》等多项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支撑。通过足尺实验研究,提出了高安全性能排水系统、厨余垃圾排放成套系统,为解决住宅户内“返臭气”、居民“垃圾破袋”等痛点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解决措施。

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健康环境的部署”,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促进健康人居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引导中国健康人居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关知识

跨界协作 生态与健康人居呼吸与共
淘童家具:荣获“中国知名品牌”“中国百强品牌”
安信地板跨界公益,与成都天使心携手为爱朗读
兰博基尼跨界首选中国 与慕思强强联手谋共赢
强强联合 美的立白跨界 融合智造洗衣新时代
跨界大咖探讨人工智能与特色小镇|2017物联网照明大会12月28日举行
八大跨界行业代表探秘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
TCL空气净化器跨界阿姨帮 共建健康呼吸生活
老板电器设计峰会,跨界分享科技与艺术美
大自然地板跨界汽车得实锤,圈层文化背后的未来家居消费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跨界协作 生态与健康人居呼吸与共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76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