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修资讯 > 逼近60万元每吨!无纺布暴涨对家居行业有多大影响?

逼近60万元每吨!无纺布暴涨对家居行业有多大影响?

https://www.biud.com.cn 2020年05月13日17:13 家居装修知识网  

雅居乐金茂悦堂

  01

  逼近60万元/吨,无纺布供应极度紧缺

  说起无纺布,很多人或许都是第一次耳闻。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称其为布,本身它的制造有许多生产工艺,包括纺粘法、熔喷法、水刺法。

  据了解,熔喷布2个月内上涨30多倍,纺粘布最高涨了10多倍,热风布也涨了8倍……。重庆商报报道,疫情前,熔喷无纺布价格每吨在2万元左右,2020年2月份,价格暴涨到8万/吨,3月熔喷布价格突破50万/吨,涨幅高达29倍。4月,国际疫情爆发,熔喷无纺布迎来第二轮涨价。

  熔喷无纺布是生产医用外科口罩的重要材料。春节前,熔喷无纺布价格每吨在2万元左右,但《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某纸尿布工厂员工时,该员工表示,现在熔喷布的价格已经逼近60万元/吨。 

  目前中国大量无纺布都供应给口罩工厂,做成口罩出口到全球,造成国内无纺布产能极度紧缺。受需求暴涨和过度炒作影响,以无纺布作为原材料的产业也受到影响,床垫、墙布等家居产品就是其中之一。

  02

  近半纸尿布厂停产,家居行业又受影响多大?

  无纺布的价格暴涨,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纸尿布、湿巾行业。据重庆商报报道,业内约有一半的尿不湿厂已停货或即将面临停产。为什么纸尿裤首当其冲?这是由于其所用SMS无纺布,属于复合无纺布,由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三层纤网热轧而成,薄型的SMS产品适用于卫生巾、纸尿裤等,而中等厚度的SMS产品可用于一次性防护服等制作。

  那么,无纺布的供应紧缺,对家居行业影响有多大?

  家居微新闻采访了寝具品牌施力普的梁为立先生,梁总表示,寝具受影响还是挺明显的,一方面床垫内用的独立袋装弹簧基本都是用无纺布袋,另一方面,枕头用的防尘袋还有手提袋也是无纺布做的。

  “和年前相比,无纺布涨幅约300%,并且只能用现金结算。当然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价格,而是订货也很难拿到原材料,上游的原材料基本都被上游口罩占用了,目前公司只能靠年前的囤货库存度过。”梁总进一步说道。 

  当问及无纺布造成的公司影响有多大时,梁总谈到,“其实生产成本倒没多大波动,虽然无纺布进价上涨,但其他材料由于市场销售疲软反而有一定降幅。加上公司减少一些无纺布的消耗,改用其他原料暂替无纺布或增加其他产品的推广。”

  那么对墙纸行业的波及又有多大呢?德国艾仕壁纸大中华区的刘凯先生在采访时谈到,“医用的无纺布和墙纸用的无纺布在原料上有着较大差异,因此目前并没有感觉到无纺布供应问题对墙纸行业的冲击。”

  因此,由于可替换性或原材料差异原因,家居行业受到的无纺布影响较小,在可调控范围内,并不像尿不湿行业那样具有摧毁性。

  03

  政策调控,无纺布价格正回归理性

  上游聚丙烯等原料的价格暴涨和稀缺,是无纺布紧张的主因之一。不过随着有关部门对对劣质口罩生产商的大力整顿,业界对口罩用聚丙烯材料的科普扩散,聚丙烯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例如,4月15日,经江苏镇江扬中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熔喷布行业“休克”疗法,熔喷布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一律停产整顿,直至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生产环境设施满足安全环保要求,再经审批方可重新开工,对经审查无法整顿到位或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坚决予以关停、取缔。 

  甚至口罩及上游企业的价格和品质问题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监管司副司长张琪表示,国家药监局加强对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放行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依照法规要求和标准组织生产。对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整改到位,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从源头上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如今聚丙烯拉丝价格开始回调,或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信号。随着原材料价格的降温,或许无纺布价格也能很快有所回落。但要想恢复疫前水平,估计还是要等国外疫情彻底平稳。(来源:家居微新闻 作者:余斌)

相关知识

实录:搜狐居家新视角-中国家居业总裁论坛
13年瓷砖行业10大事件:大理石瓷砖风行
陈淮:中国经济与房地产业走势解读
圣象董剑锋:环保技术新升级 引领健康家居生活
业内看好国内家居产业 称受楼市调控影响较小
南京户口通迁无住房面积限制 人才落户也将放宽
阮承栩:高科技与环保 宜美康专注负离子板材
一只节能灯能污染180吨水
回顾2013年瓷砖业10大事件 转型升级成热点
打工一族要注意了!公积金或将调整,赶紧看看对你影响有多大!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逼近60万元每吨!无纺布暴涨对家居行业有多大影响? https://biud.com.cn/news-view-id-78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