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材市场的“三国时代”
随着洋建材超市、外地建材连锁超市以及本地摊位制建材家装市场逐鹿京城的势头越来越猛并掀起巨澜的同时,建材市场重新洗牌的信号也已点亮———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经营建材、家装、家具的市场近200家,经营面积在20万平方米的就超过30家。其中建材市场130家、家具市场40家、家装市场24家左右。如果把建材市场里包含家装、家具形式和家装市场内涉及建材、家具的企业加起来共有1万多家。据官方预测,今后3年,中国建筑装饰总产值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建材工业产值预计将达到1万多亿元。而据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家装委员会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装饰装修建材行业的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比去年的120亿元增长180亿元。
国外巨头:排兵布阵
前述如此诱人的“大餐”,难怪吸引了众多境外巨头纷至沓来。他们依托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低廉成熟的采购配送体系,在京城大规模圈地,对建材家装市场进行蚕食。
今年10月,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建材连锁超市———英国百安居在北京西四环开了第一家店,明年还将开业3家;德国最大、世界第四的建材连锁超市———欧倍德在北京签下了3家店铺的租约,第4家店也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法国乐华梅兰也加快了向北京市场进军的步伐;瑞典宜家家居在北京的第二家店望京店预计在2005年初开始营业,并且宣布到2010年北京将有3到4家宜家分店。
外埠大鳄:安营扎寨
在国外的连锁建材超市逐鹿京城的同时,外埠建材超市也不甘示弱地开始了积极行动。
去年底,天津的家世界首家分店在南城分钟寺建成开业,今年11月位于西四环郑常庄的第二家分店开业,预计在2至3年内他们还将在北京建成8家店;去年底,上海好美家在四季青桥和西三旗开业了两家连锁超市,他们还准备在未来两年将这种超市形式在全国增设至50家;去年11月,江苏红星美凯龙在京城的首家分店在西四环开业,同时酝酿近两年在京城东部、北部、西部再开2至3家分店,形成包围连锁势态;今年,东方家园建材连锁超市又新增设了2家店,目前在北京已经达到6家店的规模,而且明年还将有两家店进入试营业。
本地市场:提速扩张
就在外埠建材大鳄屯兵京城之时,本地土生土长的摊位制建材市场的经营者们也早已展开了圈地竞赛,抢占有利地势。
今年,作为京城摊位制市场的代表——居然之家以低价接手了关张的玉泉营环岛建材城和十里河南方鞋城,并签下世纪城Shoppingmall的经营权,完成了东、南、西、北各开一店的布局。北京建材经贸大厦则推出了新型的花园式大卖场——国际时尚家居名苑,这个京城最古老、最高档的家居建材市场也开始了全面升级。而爱家家居在今年年初就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开10家连锁店,随后开始全国扩张的战略。
与此同时,本地市场更有不少经营不善、改弦易张的事件于今年内发生。玉泉营环岛家具城关张;开业仅仅一年之久的东四环亮都家居转型与燕莎outlets合作;曾号称集京城最高档家居于一身的名流家居一直生意惨淡,数月前开始转行专卖沙发;东方美都关张改做汽配城;玉泉营建材城改行做超市。
一时间,建材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外强势品牌重新改写了京城家居建材市场的格局。建材超市与摊位制市场、本土建材商和外资巨头的一场激烈厮杀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认为,从供求方面讲,尽管有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供需两旺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但家居市场仍明显供大于求,数量与规模呈饱和状态,建材市场的竞争加大。而新业态的引进、国外建材商的抢滩加剧了竞争态势。在这个大前提下,同质化经营的小市场肯定弱不经风,规模小且无质量保证的市场将逐渐退出舞台,而品牌建材将主导市场,提速扩张后开始连锁经营是大势所趋。
随着“外来和尚”的介入,给北京建材市场的营销理念带来了较大变化,导致行业整体水平的上升。建材超市这种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新业态,除了拥有雄厚的财力作后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强调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强调个性化服务的营销理念,对本土建材超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他们的进入不但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还有自身的特色商品。而这些正是本土摊位市场的软肋。因此,要想在新的市场分割中站稳脚跟,就要率先自我调整,提高自己的综合优势,扬长避短。
相关知识
北京:建材市场的“三国时代”
行业增值服务:建材市场的消费趋势与服务模式将有望改善
北京老牌建材市场谋求创新之道
黄开文:海南建材市场的发展趋势
春节期间北京家居建材市场空间有多大?
北京:建材卖场格局基本稳定 渠道高端化成品牌发展趋势
新闻调查:上海爱暖士走俏家装建材市场的背后
永吉楼梯入围2017年大雁奖 曾立君:立志将楼梯行业跻身于家居建材市场的一线品牌
北京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劣质建材将清除市场
商务部:建材市场上半年销售额下降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