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林立无领袖企业 竹地板内销很失利
近来,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国际性金融危机肆虐,国内竹地板出口受挫。众多竹地板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但出口转内销并不顺利。
我国竹类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福建、浙江、江西、江苏、湖北、安徽等省,竹林面积及产量居世界第一。世界约90% 的毛竹分布在中国,它在竹子中性能优良、利用价值高。
然而,尽管竹地板在中国生产旺盛,但其在国内的消费却不畅。
市场认知度低遭误解
竹地板没有形成规模,缺少主流媒体宣传是竹地板发展无法形成市场潮流的主要原因。
中国有几千年的竹文化历史,在追求环保低碳的时代,竹地板的消费却不如国外。在我国地板消费结构中,强化木地板比重呈上升趋势,2000 年至2006 年,比例从51%提高到61% ;其次为实木复合地板,比例由3% 提高到17% ;实木地板比重由2000 年的42% 降至2006 年的18% 左右;竹地板在整个地板消费的占比很小,只有1% 左右,但增速较快,2006 年同比上年增长60%,为2000年销量的10 倍。
竹地板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消费者对其存在各种误解,造成其在国内市场长时间萎靡。“舒适不比实木地板,实惠不比强化地板”是大部分消费者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同样,受早期概念性偏见影响――竹地板容易变形、生虫,不适合在暖气房里使用,导致消费者产生偏见。与此同时,竹地板的环保属性向来是宣传亮点。但近年来实木、强化地板广泛宣传“低碳环保”观念,消费者将其混为一谈,宣传并未起作用。
竹地板含水率较高,国家标准规定竹地板含水率应在6% ~ 15%,而在北方适用的竹地板含水率只能达到6% ~ 8%,使其进军北方市场受挫。
由于我国竹资源丰富和其生长速度快的特性,部分消费者又将竹地板归类为廉价、低档消费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竹地板向国内市场的延伸。
品牌林立无领袖企业
目前,我国较具规模的竹地板企业有百余家,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福建、江苏、江西、安徽等省。但企业规模小,大部分没有形成成熟的品牌体系。竹地板在国内没有领袖企业,不像实木地板行业有大自然、巴洛克领衔,强化地板行业有圣像引领。
没有领袖企业引领,行业缺乏发展势头,市场消费氛围差,导致国内发展状态持续低迷。
话语权、定价权缺失
中国竹地板全面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并不长,起步于八十年代。
过去几年,竹地板大型企业以出口为主,出口量逐年递增,出口至欧洲、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占地板行业80% 以上。产品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受国际消费者欢迎。由于一直以出口为主,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缺少对国内市场的关注,造成竹地板行业市场定价权被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的局面。
另外,这些大型企业都配备了从德国引进的开榫机,从意大利、台湾引进的油漆线,采用欧洲进口的涂料及胶粘剂等,生产机械及核心辅料都是国外进口。中国只是作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装车间和原料生产基地,导致国内木地板行业缺乏国际话语权。
企业依靠“贴牌生产”,无法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率。如安吉作为中国竹乡,基本依靠做贴牌,没有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低毛利操作品牌
据资料显示,国内竹地板的毛利率低,而普通行业的毛利率一般是40% 以上。单从毛利率看,竹地板与普通行业相差甚远。企业一旦进入市场,物流费、市场推广费、销售费和经销商年终返利叠加,利润低,制约了竹地板的发展。
目前我国木地板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在18% ~ 30% 左右。其中强势品牌的毛利率约为30%。受制于外贸,竹地板行业毛利率不到25%。低毛利导致的低收入,无法支撑企业品牌化推广和宣传,是造成竹地板企业转内销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重竹地板异军突起
现阶段,竹地板企业开始关注技术创新和产品线的延伸。上海竹地板商向公众发布研发近7 年的技术,该项技术可减少甚至不使用胶粘剂,从而使竹制品达到真正的环保、健康。
重竹作为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将成为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利用率高、密度可达1200kg/m3、游离甲醛释放量在0.35mg/L 以下的三大特性使其成为未来竹地板的发展趋势。技术及产品更新为竹地板的发展注入活力,在竹地板的改良上,适用于地热的竹地板也成为不少企业的开拓领域。
我国竹地板行业仍然处在发展初期,还需要多方维持,其中,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在产品研发方面,需增加花色和品种,开发创新型产品,开拓竹地板高端市场。
相关知识
品牌林立无领袖企业 竹地板内销很失利
市场认知度低遭误解 竹地板内销“遇冷”
因市场认知度低遭误解 竹地板内销“遇冷”
竹地板市场内销不畅 全因缺乏领导品牌
竹地板出口转内销失利 在国内“遇冷”
竹地板出口转内销失利 认知度低国内市场“遇冷”
竹地板国内市场“遇冷”
竹地板国外畅销 国内市场认知度偏低
经济环境骤变 竹地板内销踏上“荆棘之路”
被“踩在脚底下” 竹地板处境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