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行业有哪些潜规则? 2011-11-19
◆装修队:“宰”你没商量
朋友做家庭装修多年了有次向我透露,他一般搞家庭装修,瓷砖、木材、油漆、电线、灯具等都在相对固定的店里买,同时拿货款约10%至20%的回扣,有的甚至高达30%。他说,家庭装修行业拿回扣,如今在业内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5年前他自己调遣着一支20人的装修“小部队”,“我做工平均一天的工资在100元至150元之间,另外每做一套房子,从陶瓷店和大理石店可以拿到几百上千元的回扣。”
调查了解到,一些借助装修施工人员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商家,会设置能够给予消费者的最低零售价格。消费者自己去买材料,可能只能拿到七五折,有装修人员陪同去,就能拿到七折甚至六五折,因此不会怀疑装修人员吃了回扣。正因为这样,一些装修人员认为自己既为业主省了钱,又有利可图,回扣拿得心安理得。
◆材料商:“爱恨交织”难舍弃
一位家庭装修从业人员告诉我,随着家庭装修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一些装修材料经销商为了吸引顾客,赢得市场,给装修人员送红包、给回扣、请吃饭等。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装修人员向业主推荐自己的产品。
熊老板曾做过几年陶瓷生意。他说,有一回,一个客户在自己店里选好产品并付了200元订金,可当客户领着泥工来“验证产品”时,泥工就开始挑地砖的毛病。熊老板眼看到手的生意就要被泥工折腾黄了,趁客户不注意赶紧给泥工回扣。生意是做成了,但给了泥工回扣后,一单上万元的生意自己却没赚到200元。经历多次折腾,熊老板狠心将店转让了。熊老板说,不给装修公司或装修工人回扣,客源少稳固不了市场;给了回扣,利润空间又大大压缩。“对于回扣,建材经销商都是又爱又恨。”熊老板无奈地说。
一位业内人士担忧地说,吃回扣,“吃”坏的是一个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吃”出的是消费者对家庭装修市场的信任危机。长此以往,对消费者造成不公平的同时,它也对建材经销商的经营构成潜在威胁。
◆购买新房业主资料
近一个月来,刚办理新房进户的王小姐就已经被几十家装修公司骚扰得寝室难安。据她讲,每天都有装修公司打来电话,试图为她提供装修服务,不仅装修公司,就连地板、陶瓷、灯具、油漆等装修材料商家的电话和短信也不断。
据了解,花钱购买业主资料已经成了各大装修公司的“潜规则”。记者打电话到一家装修公司,业务员承认他们公司从售楼处购买了业主们的资料,买了业主资料后,他们会按照电话营销的成功率和交易额的比例给卖名单的人提成,一般在5%到8%。
◆装修合同防“霸王条款”
去年,家住朝阳区的张先生与一家装修公司签了“大包”,工时和材料两份合同,工期两个月,总承包费13万元。按照要求,装修公司要在6月底,交给张先生一个“充满欧式风格”的新家。可到了6月份,张先生发现装好的效果与原先谈好的有出入,个别地方还出现了质量问题,导致新房不能按期交付使用。随后,张先生要求对方按合同约定给付千分之四的违约金,可结果装修公司并未按总价款折算,而是按工时费对其进行了赔偿,张先生这才大乎上当。
◆消协:理性消费谨慎出手
消协的工作人员说,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装修材料时,要保持理性消费的心理。首先,选购任何一种产(商)品都应货比三家;其次,不管自己对家庭装修材料了解多少,要尽可能亲自到市场上去选购。尽量不要到装修公司和装修工人“推荐”的装修建材店去选购,更不能要装修工陪同前往。
家庭装修市场拿回扣的“潜规则”作为一种现象出现,是因为有它的市场。房主工作忙没时间,或是不熟悉装修材料的品质、价格而需要业内人“引路”;装修材料经营者希望顾客盈门,需要装修施工人员推荐客户;装修公司或装修工人想多赚些钱,寻找机会……这些,造成了家庭装修市场的一条畸形“食物链”。
业内人士告诉我,家庭装修市场的“潜规则”催生了恶性竞争,导致质量好的产品由于失去价格优势,削弱了市场竞争力;质量差的产品则由于虚抬价格,鱼目混珠,扰乱了市场秩序。据中消协投诉统计分析表明,建材及装修投诉近两年一直位居投诉排行前十位。
相关知识
家装行业有哪些潜规则?
家装从业者自爆潜规则:装修花5万回扣吃1万
家装行业到底谁“潜规则”了谁
设计师拿回扣 深度挖掘家装行业里的潜规则
家装木门有哪些品牌 家装木门十大品牌
2011消费者期待家装行业能更给力 行业需提升
冬天来了 家装行业是否迎来消费淡季?
家装行业涌入“搅局者”
齐屋整装供应链共享平台:家装行业新出路在哪?
家装风格有哪些 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