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过年人们喜欢买什么年货来装饰家里的气氛

过年人们喜欢买什么年货来装饰家里的气氛 2011-11-28

  除旧是大扫除,布新更是过年不可缺少的。房间的大小并不重要,迎接新年让家充满浓浓的年味儿,仁孝的亲情,信达的人际交往,喜庆祥和的气氛,对逝去岁月的追怀,对新生活的祈盼,足以使这一节日充满了丰富的文化蕴涵。所以除了挂灯笼、帖对联之外还可以对家居点缀装饰一下。这样您就能感受到新年带来的气氛,一家人和合如意,自然是精神百备。
  过年运用的颜色自然是红色莫属,含义有二:一曰避邪,二曰吉祥,此外使用金色也能带来喜气洋洋的活力。包括沙发、床套、被套、桌巾、窗帘等等,都来玩玩"变脸"游戏,如此不必大费周章的买家具、调整家具方位,就可以就让一些或可爱或精致或趣味的饰品妩媚您的小屋。
  建议:
  1、室内增加些绿色
  推荐:二野趣吊兰 价格:约38元
  吊兰宛如空中仙子且家中的空气清新度总是不如室外。可如果室内挂上一盆吊兰就大大不同了。不但增加了过年家中的生机更重要的是因为吊兰能在24小时内神奇地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性气体"吞食"干净,吸收有害物质的效率比空气过滤器还高。同时,吊兰细长柔韧的叶子如空中仙子般向空中自然延伸,增添了家中的野趣。时下常见的吊兰品种有银心吊兰、宽叶和窄叶吊兰等。另外一个让新年家居更具生命力的方法是摆放鲜花绿叶盆栽。鲜花可以选择火鹤红、粉红百合、鸡冠花、向日葵等等有较长生命期同时又能象征喜气的花朵来陪伴新年假期;绿叶则可选择万年青、黄金葛、金桔、马拉巴利以及圣诞红等盆栽在巧心系上红、紫、金色彩带,讨个闪闪动人的吉利年。价格:约100元。
  2、买一些中国结、挂鞭、窗花、年画、金鱼、灯笼、空竹、对联、风车、绒花等等给家点缀上小饰品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年的气氛。价格:约100-300元。
  3、可以选用多个红色、金色紫色的抱枕,放置在客厅沙发、卧室睡床上,加上一两个粉绿、荧光绿的抱枕,点缀其中,就能有热闹气息。价格:约100-300元。
  4、搭配色彩浓厚的地毯,置放在客厅桌几下方,或是以动物图案的地毯,在客厅里搭配红色、紫色沙发,都可以有不错的效果。价格:约500-1000元。
  5、红苹果、绿橘子、干果摆放在恰当的地方,也是不错的装饰。约50-100元。
  6、晶莹剔透的水晶挂饰、五彩斑斓的绵纸风铃等。
  不妨选择品牌水晶挂饰,工艺好造型精致而高雅。如果嫌它价格昂贵,也可购买时下流行的仿水晶珠帘代替。想像一下吧,那些形状各异色彩柔和的珠坠,挂在屋里随风轻轻摇摆,晶莹剔透的光芒散射在整个居室中,令人心旷神怡。参考价格:施华洛世奇水晶挂饰:约600元;仿水晶珠帘约30元一根 。时下最流行的可是绵纸风铃,是一种用特殊纸浆手工做成、并配以各种手绘图案的风铃。手绘的色彩往往五彩斑斓,有宝蓝、明黄、桃红等,让人看着心情也随之热烈起来。绵纸风铃:约140元,牛皮纸风铃:约130元。
  7、灯饰也很关键,换掉不亮的灯泡或是重新配一盏造型趣味的灯件,又制造了不少节日气氛。价格约200元
  8、如果家里入口处有玄关当然不能忽略。布置一个家的门面,首先是大门的装饰,帖上红红的吉祥剪纸或是点缀上小饰品,又可以增加一份新年的气氛。价格约20元。
  9、将每个窗口打扮起来,它会把人带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用铁丝串上彩灯或红色的小灯笼。往明亮的玻璃窗前,一挂又一份感觉来了。价格约50元。
  10、买一些高档糖果、巧克力、瓜子、花生等带包装的那种,再配几种好看精美的盘子等更能为新年带来一些家的气息和主人好客的感觉。价格约200元。
  关于过年的一些资料:
  一 腊八粥与祭灶王
  进入腊月初八,过年的大戏就算拉开序幕。这一天,家家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记得儿时初七晚上,母亲就把大米、糯米、黄米、豇豆、莲子、花生、芝麻、核桃仁、大枣一一备齐,豆类还要事先泡好。用砂锅或铁锅,差不多熬一夜,先用猛火,后改文火,半熟时要不停的搅动,咕嘟咕嘟,呼唤着新春降临。第二天,熬熟了,添些香油或大油,加上蜂蜜或白糖,人人端上一碗,看着它五颜六色,吃起来清香扑鼻。
  这时候奶奶又要讲古了,她问:你们知道腊八粥怎么来的?我们摇头。奶奶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家贫,给人家放牛。有一年腊月初八,他在地边放牛,看着老牛有草吃,他的肚子倒饿得咕咕叫,实在忍不住,就去捉田鼠,哪曾想,在鼠洞里挖出一堆大米、玉米、豆子,他就熬粥吃,那个香啊,就别提了。后来他当了皇帝,还忘不了那顿粥。每年腊月初八,就命人用五谷杂粮熬粥吃。也许平时粳米白面吃腻了,这顿杂粮粥倒吃得挺香甜,一高兴就赐名"腊八粥"。你们别小瞧这碗粥,还是皇帝吃的呢!奶奶这一说,大家嘻嘻哈哈,吃得更香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年的筹备工作更趋紧张了。有一首歌谣说出了准备过程: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道友(春联),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实际操作上,比这个顺口溜还要忙碌。
  过年的头一宗祭祀活动是腊月二十三晚送灶王爷上天,也称"糖瓜祭灶",那情节很有戏剧性。
  说起灶王的来历可不简单。旧时有一本"善书"上说:"我神九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可见,他是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使,户主家的大事小节他都明察在胸。只可惜,他的使馆处境太尴尬,家家都把他置于灶台之上,备尝烟熏火燎之苦。灶王已成家,自然带着夫人同驻任所。只看那神图就画得明白:灶王夫妇端坐于大堂之上,公案前并无衙役站班,也无仪仗陈列,只有一位马夫牵着马匹立于阶前待命。民间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看来,灶王为官清正,不讲排场,谨奉着上天奏报的职司。
  户主们知道灶王厉害,生怕家丑传扬于外,所以给他贴了一副对联,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对联明里是祈求,暗里却有点威胁的味道:你灶王上天若不言好事,回来怕就没有吉祥日子过呢!虽如此,户主们还是放心不下,借着二十三送灶王升天,别的祭品一概没有,单把"糖瓜"摆了一灶台。那糖瓜是麦芽熬成的膏饼,吃到嘴里上牙粘下牙,用糖瓜祭灶,这不明明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人家说话么,却偏偏又求人家"上天言好事"。简直拿灶王爷当猴耍呢!
  祭祀礼节也简单:燃烛、焚香、叩头、然后把灶王神图连同糖瓜一起焚烧。正是"一盘糖瓜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到了正月初一再换上新的灶王神图,意思是灶王回宫了,究竟上天言好事还是言坏事,再也无人过问了。
  二 巧手捏出小精灵
  送走灶王,就忙开了过年饭菜的准备。天津习俗,除夕过后至正月初五之前不能开灶,所有灶堂口皆用红纸封闭。我家十几口人,要备足五天饭菜。单说面食,就得连续蒸做几天才够吃,除馒头外还要蒸出老鼠、刺猬、肥猪、蝙蝠等各种动物。先用手捏出形状、再用剪刀剪出鼻子、耳朵、嘴巴、爪子、尾巴以及刺猬身上的刺,最后用豆类镶出眼睛,老鼠用绿豆、刺猬用红豆、肥猪用黑豆。我问祖母:"老鼠是多讨厌的家伙呀,捏它作什么?"祖母笑着说:"傻小子,丰收年才有老鼠呢,遇上闹饥荒,人都饿扁了,哪有老鼠吃的?"噢,原来是庆丰收呀!这些小精灵还都有意义呢。
  最麻烦的是蒸制花糕,这是佛前贡品,须精心制作。方法倒简单,就是用白面做成圆形糕饼,四周嵌上红枣。只是数量很多,而且要计划好,一个比一个大。蒸熟后稍事晾干,按糕饼大小依次摞起来,底大上小,状如宝塔,中间插上秫秸杆固定好,高者可达三四尺。周身还要插满印制精美的"八仙人"、"福禄寿三仙"及飞禽、走兽、花卉等,打扮得花枝招展,故称之为"花糕"。通常我家要蒸制六座,佛龛前各摆两座。我觉得这个风习并不好,浪费粮食极多,过了正月十五撤贡时,花糕中心发霉,只能做鸡食了。
  那么,这样多的食品、菜肴如何储存呢?这就靠"土冰箱"--几口三尺高的大缸,按食用先后分层装入缸内,置于院中阴冷处,十天内不腐。
  三 梳妆打扮春盈门
  天津人性喜热闹,过年的装饰、布置极为讲究。此时,全家总动员,各显其能。我的特点是善做手工,过年的装饰物就由我来制作。
  按照惯例,过年时我家大门过厅要悬挂灯笼,院中葡萄架前要放置聚宝盆。当然,做宫灯难度大,做不了,但我会用草板纸和电光纸制作18面的圆灯,里面装上电灯泡,效果同宫灯一样。那么,聚宝盆怎么做呢?第一步,将直径3尺的陶瓷盆用红纸糊起来,贴上金箔剪的大字:"聚宝盆",周围镶上金边和花卉;第二步,盆内放置沙子,将芝麻秸和松枝密插其中;第三步,比较麻烦,要用金银锡箔纸和各色电光纸制做大量的金钱、元宝、银元、佛手、斑指、玛瑙串、珍珠串、翡翠串等等,然后将它们密密地挂在芝麻秸上。让人们踏进院中,就感到金银焕彩,珠宝生辉,一派富贵吉祥之气。
  这些事办完,我就和弟妹们分头在各处门窗上张贴门神、对联、条幅、元宝之类。那门神是两员威武的战将,据说是唐代的开国元勋秦叔宝和尉迟恭。为什么选中这两位呢?这里有说道:
  相传,唐太宗在一次病中,惊闻"鬼魅呼号",心中害怕,夜不能寐。于是,令秦叔宝、尉迟恭仗剑执铜,侍卫宫门,方得平安无事。事后,唐太宗便命人将秦、尉二人画像贴在宫门上,以避鬼邪。此后,众大臣纷纷效仿,慢慢又流传至民间。
  贴春联习俗的来历也很久远。最早的雏形是古代的桃符。据说,战国时每逢过年,人们用桃木板刻上镇妖降鬼的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悬挂于门旁,谓之"桃符"。后来,桃符的内容书写成对仗的条幅,从此,桃符演变成春联。所以春联的别称也叫桃符。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他虽没受过正规教育,但擅长作对联。一次微服私访,还为一屠夫家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名联。故此,他在除夕下旨:
  "公卿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从此,这一习俗流传下来。
  贴春联讲究因地因人制宜。我家过年时大门贴"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四扇二道门分别贴四个大字:"仁义礼智";祖母上房贴的是"堂上太君是活佛,何须仙山朝世尊";其他卧房多是"欢歌笑语辞旧日,诗书礼乐迎新春"之类;厨房的对联也深含教育意义:"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至于山墙、立柱等处则贴"抬头见喜"、"福星高照"、"紫气东来"等条幅。这些春联和条幅都出自老叔的手笔,他的文采和书法皆具造诣。另外,还讲究贴窗花和年画。窗花的内容也很吉祥,有"五福捧寿"、"招财进宝"、"肥猪拱门"、"吉庆有余"等。至于室内的年画,更是包罗万象,道来话长:
  年画起源于尧舜时代的门神画,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板的"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斑姬、绿珠,俗称《四美图》。明末清初,我国年画形成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画"三大流派。故此,天津人对年画情有独钟,每到过年,满墙张贴。有古典文学名着及二十四孝的连环故事,更有独立成张的片断描绘,什么《六国拜相》、《三娘教子》、《孔子游学》、《孟母择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钟馗嫁妹》、《太白醉酒》、《天工开物》、《大禹治水》、《八仙过海》、《水漫金山》、《太公钓鱼》、《牧童短笛》等等,五花八门、蔚为大观,真可谓形象的百科全书,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历史典故、道德规范和社会风习的熏陶。
  末了,还有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也得由我来办,这就是画"粮囤"。
  我的家族,虽说离开农村已届十几代人,可是祈盼丰年的遗风却有着抹不去的影响。每到过年,祖母便命我在各房间画粮囤。所谓"粮囤",就是在房间地面当中,用石灰或粉笔画个直径一米多的金钱图案,这"金钱"就象征一座园形"粮囤",然后再画一付梯子,从"粮囤"边缘直通门口,象征人们"蹬梯进囤"。画好后,还要在金钱方孔位置放一小包大米,于是一座"米囤"就立起来了,若放一包小麦,又是一座"麦囤",待到各屋画完那就五谷丰登,样样齐备了。中国不愧是以农业为本的国度,我那祖母念念不忘"以粮为纲"呢。
  四 佛堂净地不染尘
  长辈们的差事要比孩子们的神圣、郑重得多,那就是为佛堂除尘,布置祭祀事宜。
  我家北房正中是一间佛堂,供奉着三组佛龛。这是神圣之地,自然不允许孩子们乱动。过年时都是大人们亲自为佛龛除尘,帐幔换新,所有祭器打磨锃亮,电腊上的红漆和金字也要重新漆过。然后,在佛龛顶端挂上彩灯,贴上吊旗、福字。祭品盘内摆满干鲜果品,各色糕点,四方肉,窝脖鸡,再加上座座塔形花糕,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惹得孩子们涎水长流。
  所有装饰布置总要半月时间,待到园满告罄,再看看屋里屋外整个院落,真是个祥云笼罩,气象万千,一种喜庆、温馨、兴旺的气氛扑面而来。
  五 骨肉情浓话饺子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一切辛苦都是为了迎接除夕开始的"过年"。除夕夜是改年更岁之夜,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国人对此十分重视。这一夜,苦尽甘来,人们换上新衣新帽,端上准备好的冷盘热荤。这一顿家宴,历来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当然,菜肴之外,主食是饺子,它是除夕家宴的灵魂。
  考察饺子这种食品,可说历史久远。据史书记载,我国汉代已有了馄饨,到了隋代,将馄饨做成偃月形,于是饺子出现了。隋朝人颜之推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此话不虚。解放后在新疆吐鲁番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的木碗中,就保存着完整的饺子,足以说明在唐代吃饺子的风习已经传到边远地区。北方人有句俗语:"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这饺子不用说吃,光看就是个享受:白白净净的饺子,在蒸腾的锅中上下翻滚,一捞上来,每个饺子都园鼓鼓的显得很有精神。透过半透明的皮,能看见里面鲜绿的蔬菜或粉红的肉团,氤氲之中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谁不被勾起食欲呢?
  听说有的地方,婆婆考察刚过门的媳妇,就是用包饺子这门功课。如果媳妇出手麻利,那饺子齐整秀美,一个个精神头十足地坐在秫秸盘上,婆婆那嘴就笑得抹了蜜一样,她知道这是个要强的好媳妇;如果那饺子圆鼓鼓地躺着,婆婆心中还是比较高兴的--这媳妇懒是懒点,但有点福气;倘若那媳妇手中的饺子瘪瘪瞎瞎、东倒西歪的,婆婆脸上当时就霜打一样,她心里还会说一句--"受穷的命!"看来,不光是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饺子也如其人啊!
  中国人这样钟情于饺子,当然就把它列为春节这样重大节日的必备食品。除夕之夜,充满喜气的一家人,和面的、剁馅的、擀皮的、包饺子的,亲亲热热,有说有笑,一片吉祥喜庆。
  其实,对殷实人家来说,这顿饺子与平时吃的并无大的区别,但除夕饺子的特殊在于它的涵义深刻,不管贫家富户,大宅小门,闲居在家,奔波在外,都奔着这顿饺子团而聚之。即使漂泊海外无法回归的炎黄游子,也定要在那异域他乡,包上一顿饺子,遥寄思乡之情。小小的饺子蕴涵了厚重的礼义,浓烈的亲情,无限的爱心;这饺子溶解了积怨,缝合了隔膜,沟通了心灵,将所谓仁爱孝义尽蓄其中。凡我国人,无一不是本着各自的心愿为这顿饺子点上灵光色彩。
  饺子,是当之无愧的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食品!
  六 敬祖祭神尽人伦
  饺子吃毕,祥和气氛中大家等待着一个神圣时刻到来,这就是除夕夜祭祀大典。
  在旧时国人生活中,春节具有很强的仪式功能,辞旧迎新,祈愿中包含了对祖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除夕夜子时一到,大典开始,我家佛堂上灯火齐明,红烛高照,彩灯闪烁,所有祭品都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堂外爆竹声声,堂内华光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油然而起。此时,祖母端坐太师椅上,余人分列堂侧,垂手肃立。老叔代表祖母和全家开始主祭,把粗壮的整股祭香燃烧起来,刹时,火光澄澄,轻烟袅袅,铜磬当当,清音绕梁。老叔行三跪九叩礼,先祭佛爷,再祭祖先,高声祝颂:佛爷吉祥,全家安康,人寿年丰,百业兴旺。祭祀已毕,按辈份长幼,排行大小,依次拜年。拜年的礼节仍是朝着佛爷叩头,只是口中高颂:"ХХХ,我给您拜年了"。叩头方法也讲规范:站在蒲团前,先迈左腿,跪右腿,双手叠起置于左膝之上,稍后,双腿齐跪,上身挺直,稍倾,俯身叩头,头距地面一拳高,连叩三次。这些仪节渗透了人伦礼义,天长日久,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深深烙下了以长为尊、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
  七 守岁守到财门开
  整套祭祀完毕,长辈要给小辈赏赐"压岁"钱。照理说,此时该算年已过了,岁已长了,可是照习俗,大家还要"守岁"一通宵。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可见此俗来历久矣。我想,"压岁"和"守岁"习俗所以流传至今,大约是个很切实的珍惜岁月的表示。有的地方也称"长寿夜",象征为长辈祝愿长寿。
  "守岁"之夜,大人们彻底放松,嗑着瓜子,噙着麻糖,悠哉游哉,海阔天空的神侃,侃够了就"逗十合"(老式纸牌),"推牌九"(老式竹牌),下象棋,其乐融融。满地的皮屑也不能扫,尽人去踩,谓之踩"岁"(碎),也不能倒拉圾,怕把财富倒出去。
  孩子们则提着各色灯笼--纸灯、纱灯、竹灯、木灯、玻璃丝灯,手拉手奔出门外。一路上呼朋唤友:"打灯笼,烤手来,亲亲热热走出来;天上的星,地上的灯,谁不出来是懒虫!......"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每条街都是灯的长河。各家商号皆在门前放置长条桌,大摞大摞的爆竹、烟花陈列桌上、让学徒们尽情燃放,好象是一种实力的比赛,任凭观赏者评判谁家威风、豪气。天空地上开了锅,"爆豆"声浪中伴着二踢脚"嗵哒"震响,纸屑纷纷,霞光道道,火药的香气刺激得人们精神更加昂奋。
  说是"守岁",小孩子毕竟熬不过大人,到了后半夜,个个东倒西歪,都去梦"周公"了。
  正月十五之前,除了看社火,人们大都忙于串亲访友拜年。唯一重要的祭祀就是正月初二迎财神。
  说起财神,除了商号,一般百姓家并非常年供奉,只是在除夕之前,家家都要请一张财神神图供起来,到了初二再举行迎财神仪式。
  初二后半夜,大人们起身打开大门,备好鞭炮。此时就有挑夫挑着一担水,扛着一捆柴(秫秸,象征财宝),走进大门。只听挑夫口中唱颂:
  "一进门来把头抬,财神老爷请进来,主家安康万事兴,保佑来年大发财。"然后高呼:"送财送水来啦!"
  这时鞭炮齐鸣,老叔等人打躬作揖,迎挑夫进院中,一捆柴立于北墙,贴上福字,两桶水倒入缸中,也贴上福字,将一红包递于挑夫作赏钱。然后进入佛堂,向着财神焚香叩头,大人们互相抱拳致意"恭喜发财"。礼毕,将财神神图焚烧升天。
  这一风习好象说财神老爷散财之后,不屑在凡人家久留,主儿家要管接管送。看来,腰缠万贯的财神身价高多了。

相关知识

过年人们喜欢买什么年货来装饰家里的气氛
过年给父母买什么?春节送长辈什么礼物?送健康最好
袖珍花束 用随手可得花饰来装饰你的台面(图)
不同材质不同风格,栏杆也来装饰你的家
有了自己的家具,怎么用来装饰自己的小屋?
壁柜
特别策划 据说是瓷砖领域界最有逼格的发布会
盗贼怎么自己做锁具?在哪儿能买到锁具来更快的练习开锁技能?
#羊跃#什么是家庭装饰中的简装修、精装饰?
买好家具 实现居家梦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过年人们喜欢买什么年货来装饰家里的气氛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12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