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俗 2011-04-24
沈阳秧歌是明清时在连续唐代以来东北大秧歌传统特色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开始时,是少数民间闲散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谋熟手段,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如今早晚或节假日的沈阳街头,不仅常有火爆的老年秧歌队表演,还有精品秧歌表演,如"蹉步秧歌"、"灯官秧歌"、少儿高跷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水袖秧歌"、"举顶高跷"等。每年,沈阳都有举办秧歌节,历时五至七天。大型秧歌比赛是秧歌节的主体项目。
二人转
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风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打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地处沈阳的西北地区有十月十撒路灯习惯,农历正月十五春节过后,专人组织二十至二十五人做灯笼,做好点火的纸包,等到正月十四的傍晚,举灯笼人排成两队,以锣鼓为前导,有人把纸包点燃,沿家放在地上,小纸包燃烧工夫较长,又被沿路放在地面上,所以叫撒路灯,让人感到奥秘舒服,更增添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火地与火坑
火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装备。火地与火炕一样,只是一个在地面上,一个在地面下而已。火地与火炕设置方法相同,就是在地面下砌烟道,烘热地面,使热量在室内散发,增加室内的温度。铺设火地、火炕的材料,一般以青砖为主。火炕与火地的灶门,一般设置在室外,在室外烧柴。更为奇异的是,这种火炕与火地一般不设烟囱,而设置一种回旋形的烟道出烟。这种烟道俗称"二龙吐须"。在东北山区的满族人家,至今保留着这种建房习俗。
相关知识
民间风俗
MM集市淘宝 场面很high
文物部门责令家具商场整改
北国电器2010年国庆节、中秋节大促销活动预告
省会十一家电大“惠”战 北国电器先声夺人
2012/2013法兰克福家纺展流行趋势
春天狂想曲:家纺新娘备嫁记 网罗流行趋势
行业发展瓶颈:设计与文化缺少时代主张
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走进长沙 国学亲子课堂受欢迎
广州最大葫芦灯点亮白云山山顶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