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鸱吻

鸱吻 2011-04-24

  词语简介  鸱:chī [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

  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历史记载  

  鸱吻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告誓文》﹞ 开元 初年, 润州江宁县 瓦官寺 修讲堂,匠人於鸱吻内竹筒中得之。” 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作 栢梁殿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颜之推亦作此鸱。”《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馀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鸱吻。”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像这种吻兽在大雄宝殿房顶上共有十个。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垂脊四个,岔脊四个。所以有“九脊十龙”之说。意为每天有十条龙守宫殿。这些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别功能,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轻易渗入。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人们还会发现,鸱吻的背上插一剑。相传,这把宝剑是许逊(公元239-374年,晋道士。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或旌阳)的剑。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的用意。现实建筑证据  

  鸱尾实物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吻兽的样式  鸱尾之名据汉代文献,传说南海有鱼虬,尾似鸱,可以激浪降雨,于是便在屋脊的两端作上翘鸱尾形,以魇火取吉。q以来的陵墓、石窟中所见鸱尾,尾身直立,尾尖内弯,外侧施鳍纹。据记载大约在晚唐以后,鸱尾下部塑成含脊的兽头,即改称为鸱吻。有的尾尖分成鱼尾形的两叉,如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的壁藏和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山门的鸱尾都是这样。

  宋以后鸱吻的形象可见于敦煌壁画和卷轴画如《瑞鹤图》、《滕王阁图》、《黄鹤楼图》等,吻部都绘作兽头形。《瑞鹤图》中的兽头形似龙头,上翘的身体雕有鳞片,尾部为毛束。明清官式建筑中将吻都作成龙头形,上部内弯后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龙鳞,身内塑龙爪,并塑有1条小龙,吻背上插着剑把,吻侧突出1个小兽头,这样的正脊被称做吻兽。垂兽、戗兽和岔脊上的嫔伽、蹲兽都出现于宋代。清代蹲兽称为走兽,数量有所增加;嫔伽称为仙人。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仙人走兽的排列次序是:最前为仙人,然后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猴。等级较低时,走兽的数目也相应减少。明清民间建筑中的吻兽形象也很繁多。黄釉陶鸱吻  2008年,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黄釉陶鸱吻,高约一米,宽约八十厘米,重达六七十斤,釉色均匀带有光泽。这件出土的鸱吻残件全身刻鱼鳞纹,背部刻羽翼,龙爪凤尾,身下刻云气纹,头部残缺。但仍可以判断它是一个瑞兽的建筑构件,并且延续了唐代鸱吻的敦实风格,线条流畅。据考证,此物件是迄今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鸱吻。琉璃鸱吻  陶胎绿釉。通高152厘米、底宽58厘米、厚30厘米。龙头鱼尾,双目怒睁,张口吞脊,形象威猛神异,身有鱼鳞,特别平滑,极富观赏价值。是目前国内出土最大的鸱吻。鸱吻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的九个儿子之一,一般用于装饰在殿堂建筑的正脊两端,具有防火、辟邪作用。1972年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从尾到鸱吻  吻最早叫鸱尾,它的位置在正脊的两端,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武帝时,反映在壁画和雕刻上,则出自北魏至隋、唐的石窟和陵墓鸱尾 本作“ 尾”,即“鸱吻”。《北史·高道穆传》:“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

  《事物纪原》卷八引吴处厚《清箱杂记》:“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柏梁台灾,越巫上压胜之法。起建章宫,设鸱鱼之像与屋脊,以压火灾,即今世鸱吻是也。”

  鱼尾 古时屋脊装饰。古代宫展屋脊上的饰物。汉以宫殿多火灾,据术者之说,为鱼尾星之象以禳之。见宋彭乘《墨客挥犀》五。也作“鸱尾”。

  《旧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风,拨木发屋,毁端门鸱吻。”

  中唐鸱尾下部出现张口的兽头,尾部逐渐向鱼尾过渡。

  有的鸱尾的鳍上有很多刺,那个是拒鹊叉叉,

  鸱尾上的拒鹊,在昭陵长乐公主墓门阙图壁画及大雁塔门楣线刻佛堂建筑上均有反映,可见拒鹊在盛唐及盛唐之前均有出现,到了明清,吻上的抢铁,还有上面的拒鹊,缓缓演化成了一把宝剑

  相传这把宝剑是许逊的,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为许旌阳。鸱吻插剑目的有二,

  一是说妖摩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使其望剑而逃

  二是这是怕龙吻擅离职守逃回大海,因而把它死死地锁在屋脊上,使其不能腾飞

  明清两代龙吻上的剑靶杂形状上也有区别,明代剑靶形状为宝剑剑柄,剑柄的上部微微向龙头方向弯曲,顶部做出五朵祥云装饰;

  清代剑靶形状也是剑柄,但上部是直的,没有向龙头方向弯曲,顶端雕饰的图案是鱼鳞装饰

  天安门龙吻上的剑靶属清代形制

  在天安门屋顶上,除屋脊上的龙吻外,两坡垂脊上也各有一龙吻,亦称垂脊吻,其体形略小,呈前趋势,起封护两坡瓦陇和装饰垂脊的双重作用明代龙吻嘴张得很大,可以吞住正脊的盖脊瓦、正脊筒和群色条三部分,而清代龙吻张得较小,仅能吞住盖脊瓦和正脊筒,群色条在龙嘴的下唇以下了。天安门正脊上的龙吻系清代琉璃制品。鸱吻“龙生九子”之谈

  “龙生九子”的解释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

  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毕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传说之一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1、蚣蝮(ba xia):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鸱吻

  鸱吻

  2、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鸱吻

  鸱吻

  3、睚眦(音ya二声zi四声):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

  鸱吻

  鸱吻

  4、赑屃(音bi四声xi四声):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

  下的石龟;

  鸱吻

  鸱吻

  5、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鸱吻

  鸱吻

  6、螭吻(音chi一声wen三声):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鸱吻

  鸱吻

  7、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

  鸱吻

  鸱吻

  8、狻猊(音suan一声ni二声):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鸱吻

  鸱吻

  9、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鸱吻

  鸱吻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的中国缘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在北方内蒙古的三星他拉于1971年发现了玉雕的猪龙,据专家考证大约距今6000—7000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远隔千里之外的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这说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时期中期就有了关于龙的图腾崇拜。龙的形成起点大约在新石器时期,经过商、周的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脱离自然界中的详细动物形象,成为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特别动物。

  到唐代,龙成了天子的专利。龙纹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之后,关于龙的历史与家族有了更多的传说。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到后来,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但龙之九子为何物,毕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同。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眥、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

  只要明白龙生九子的形成过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龙生九子有这么多的说法。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详细参照:龙古建筑岔脊上的吉祥兽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运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 之一)、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传说:齐国国君齐王,一次作战中失利,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赶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小兽安放在古建筑上呢?

  1、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 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2、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4、天马、海马,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5、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7、獬豸,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9、行什。

  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壮壮观,富丽堂皇,布满艺术魅力。

相关知识

鸱吻是什么啊?它是干吗用的?为什么房子上要用它???
鸱吻
古代建筑上的鸱吻(吻兽)中的吻字是什么意思
屋檐上的守护神:吻兽
浅析韩国传统民居---中下层民居居住
华美朦胧窗纱 与春夜晚风拥吻
2011上海厨卫展新品秀:法恩莎卫浴Baci.吻系列
法恩莎“Baci.吻”不能拒绝的爱
上海厨卫展 四维卫浴的“吻臀度”
神八天宫“太空之吻”全友卫浴贺中国实现首次空间对接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鸱吻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1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