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谁是“血荒”的真正推手 2011-04-24
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血荒”……一片“血荒”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了“限血令”,手术被迫推迟,病人需要自筹血源。一个迷惑之惑是:“血荒”毕竟为何出现?是否存在背后的推手?
央视的调查显示,担心传染疾病是市民不愿献血的首因;《新京报》在昆明的调查则发现,市民不愿献血之外,更存在献血难的问题:薪酬制度改革后,献血车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献血车被指姗姗来迟,早早收工。因为以前每采一袋血,工作人员都会得到奖励,现在取消了奖励,所以采血员工收入降低成为“血荒”推手。
取消采血奖励政策,毕竟是不是合理,在此不做讨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基层采血机构内部出现的工作懈怠,的确是造成“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血液部门并不急患者之所急,热心市民愿意献血却无处可献,那么“血荒”持续出现,就一点都不希奇。处理好采血机构的懈怠问题,是解决“血荒”危机的前提之一。
当务之急,不仅要找到“血荒”的推手,更迫切需要一个解决“血荒”的推手。据了解,目前学生献血占到献血总量的30%,外来务工人员献血占到30%。以至于,高校搬出市中心了,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城中村被改造了,献血量就明显减少。常驻人口为何献血热情不高?
一个基本常识是,倘若无偿献血的宣传者,自己尚且从来只说不做,公众又怎会有积极参与的热情?面对如此局势,更多的人就会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公务员不带头献血?为什么医护人员很少献血?为什么学生献了,老师却不献?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是:这么多城市出现“血荒”,却没见一个地方官员站出来公开“带头献血”。在一个侧面上,这是否也说明地方政府对“血荒”现象,其实重视得还很不够?
如果说政府部门在管理上的漏洞和不力,是“血荒”出现的一个重要推手,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血荒”问题的推手也非政府部门莫属。在这个时分,在出现“血荒”的地方,如果官员能赶紧挽起袖子,带头献血,那该是怎样一次无声的宣传和动员?
相关知识
新京报:谁是“血荒”的真正推手
新浪家居联合新京报:春季装修网络大调查
新京报:家居领航者大调查
联合新京报:红木家具消费调查
新浪家居联合新京报:家居标杆企业评选调查问卷
新浪家居联合新京报:家居消费服务调查
吴庆:现在是取消限购限贷好时机
吴庆:现在是取消房地产限购限贷好时机
“北京供需矛盾是真实存在的”
2010·新京报秋冬家装文化节华彩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