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知识 > 美国航天飞机谢幕 俄宇宙飞船将独霸太空

美国航天飞机谢幕 俄宇宙飞船将独霸太空 2011-07-11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是有史以来在太空中组装的最昂贵项目。再过几天,国际空间站就只能靠一条造价不菲的线维系了,而这根线将把握在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历史劲敌俄罗斯手中。

  最后一架美国航天飞机定于周五升空。之后,美国等国将依赖俄罗斯的“老爷”宇宙飞船向造价1,000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俄罗斯将独霸载人航天领域,而紧张局面已经在不断加剧。在俄罗斯人将用“联盟号”(Soyuz)宇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的价格提高近两倍的过程中,其他国家除支付更高的价特别,别无选择。

  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局长多丹(Jean-Jacques Dordain)说,我们处境不妙,这还算是委婉的说法,我们犯了一个集体性错误。欧洲航天局是联合管理国际空间站的五个国际机构之一。

  “联盟号”代表了低成本人类太空探索的成功。这种俄罗斯宇宙飞船运用一次性大型火箭进行发射,将宇航员像制导加农炮弹一样运送到绕地轨道上,或从轨道上运回地球。相反,美国则围绕著有史以来最复杂的飞行器──可重复运用的航天飞机──建立了自己的航天计划。自航天飞机诞生以来,美国已经在上面花费了2,091亿美元,而整个俄罗斯航天计划目前每年仅花费20亿美元。

  俄罗斯航天局Roskosmos新任局长波波夫金(Vladimir Popovkin)上个月对一家俄罗斯报纸说,今天,可重复运用的航天飞机是一种特别昂贵的享受,在经济上实际不可行。俄罗斯航天局官员没有就本文所说话题发表评论。

  俄罗斯在载人航天中的独霸地位不会永远保持下去。如果一切如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的计划,俄罗斯的霸主地位将于2016年结束,NASA希望届时能够从数种新的商业载人航天器中选择一种运用,目前这些航天器仍在想象之中。NASA正在寻找一种商业航天出租车服务──所用航天器由私营部门想象、制造和运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快发展速度。

  NASA航天业务副主管William Gerstenmaier说,我们正竭力获得自己的人员运送能力。他还兼任负责管理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委员会的主席。

  自2004年小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公布航天飞机计划结束以来,俄罗斯航天局已经八次提高运送美国宇航员去国际空间站的价格。据NASA一项新的审计报告说,根据最新的合约,到2016年时,“联盟号”上的每个座位将花费NASA 6,300万美元,较2005年上涨175%。

  最大幅度的一次涨价将于今年夏季晚些时分生效,届时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将结束。这就意味着,今年晚些时分,每位美国宇航员乘坐“联盟号”将花费4,340万美元,较上半年涨了57%。

  数位美国航天专家说,俄罗斯政府不太可能将目前在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的独霸地位作为一种外交施压手段,不过,它肯定会获取商业利益。

  俄罗斯人并没有对航天飞机的终结幸灾乐祸。俄罗斯航天局载人计划负责人克拉斯诺夫(Alexei Krasnov)上个月对一家俄罗斯报纸说,就算美国将付钱给我们以运用我们的“联盟号”,放弃航天飞机对俄罗斯来说也没有好处。俄罗斯是国际空间站的一大支持国,他指出,如果没有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的修建是不可能的。他说,如果航天飞机连续飞行,对我们会更好,即使是每年只有一次。

  国际空间站的想象初衷是作为一个向其他星球发送航天器的平台。不过,这一任务转变成了一个绕地球运行的实验室,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在失重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实验。希望藉此对基本生命功能有更多的了解、发现新的医疗方法和疫苗。在很多实验中,需要由人类进行或参与。

  目前为止,NASA已经买下了2016年底前的46个“联盟号”座位,并希望买更多。NASA官员将涨价归因于通货膨胀和消费更多“联盟号”宇宙飞船所需增加的成本。俄罗斯人建造“联盟号”已经有近40年历史。俄罗斯人一直在不断改进“联盟号”,今年将推出一个新的版本。

  今年4月份,NASA向美国五家航天公司总计拨款2.693亿美元,用于开发将人类送往国际空间站的系统。

  专家说,其中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霍桑市的“空间探索科技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仿佛进展地最为深化。该公司承诺建造一个可以重复运用的系统,该系统能以每人最低2,000万美元的成本将七名宇航员送入轨道。这一报价只是大多数未来人员运送预估成本的一小部分。

  空间探索公司首席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是贝宝(PayPal)和Tesla Motor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说,项目必须要以纳税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完成。这意味着NASA能够输送数量多得多的宇航员,其对国际空间站的运用也会更加充分。

  Aerospace Corp.进行的一次由NASA赞助的分析则没有那么乐观。Aerospace预测,每一座位的未来运输成本在9,000万美元至1.5亿美元之间。Aerospace Corp.是NASA最有影响力的外部咨询机构之一。

  空间探索公司已经和NASA签署了一份总值16亿美元的合同。从明年开始,前者将利用其名为“龙”的实验宇宙飞船和“隼”号(Falcon)火箭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今年4月份,NASA再次给该公司拨款7,500万美元,以便为“龙”号宇宙飞船研发一个弹射逃生系统。这一系统对于“龙”号宇宙飞船正式变成载人运输工具特别重要。

  但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的官员今年4月警告说,短工夫内他们不会答应“龙”号无人宇宙飞船接近国际空间站,也不会答应其在空间站上停靠──直到他们认为飞船安全为止。1997年,因为受到一个货运舱的撞击,俄罗斯和平号(Mir)空间站曾严重受损。

  现实上,NASA检察总长上周就警告说,私人公司开发出安全的商用载人系统的工夫可能过长,这可能会危及美国对国际空间站的运用。

  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空间政策分析家劳德斯登(John Logsdon)说,如果你押注这些公司中一家或多家能够开发出一种成本可负担、可持续运用的载人系统,那么打赌失利的风险仍旧很高;目前来看,美国宇航员只能搭乘俄罗斯的飞船。

  现实上,NASA已经行动起来,在俄罗斯载人飞船上为美国宇航员购买了更多座位,以防商业开发连续落后于计划的风险。目前,NASA已经购买的俄罗斯“联盟”号(Soyuz)飞船的座位只能够用到2016年,而且这样做还要求国会解除对俄技术贸易的法律限制。要购买更多的“联盟”号座位,NASA还要获得国会的进一步批准。对此NASA正在请求。

  虽然票价越来越高,但和NASA的航天飞机的运行成本相比,“联盟

  ”号飞船的票价相对较低。这主如果因为两种飞行器采用的载人航天的工程法存在根本不同。“联盟”号在很多方面与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运用的“阿波罗”号(Apollo)登月飞船和“土星”号(Saturn)火箭类似。

  相比之下,航天飞机就是由宇航员驾驶的可以重复运用的、加了机翼的宇宙飞船,宇航员可以像驾驶滑翔机那样操纵航天飞机脱离轨道着陆。每一架航天飞机含有250多万个零部件,运用的线缆总长达230英里(约合370公里),并可以在极速、极热、极冷、失重和真空环境下飞行。

  上世纪70年代,NASA的航天飞机想象师承诺民用载人宇宙飞行能完成廉价、安全、常规三大目标,以成为人类向其它星球航行的起点。按他们的计划,航天飞机每年最多发射50次。

  在30年的飞行中,这些航天飞机把50多颗卫星送进了轨道,将超过300万磅(约合1360吨)的货物和来自16个国家的355明星员送入太空。并发射了行星际探测器和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在内的一些重要轨道观测仪。

  但在实践中,航天飞机项目从未完成常规、可靠或廉价的目标。航天飞机每次发射成本高达15亿美元,而1972年项目启动时,NASA官员承诺的是每次发射成本1,050万美元,总计发射100次。且NASA也从未接近于完成其想象者曾经预测的发射频率。

  没有了可以依赖的航天飞机,NASA管理层匆匆改变了他们运营国际空间站的方式。这些人修改了此前计划的维修方式以及未来10年开展研究的方法。他们计划利用最后几次航天飞机的飞行建设大型备用零部件的存储站,目前给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无人补给飞船无法装下这些大型备用零部件。

  最后,美国不得不思考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问题:它成功研发出航天飞机,赢得了技术竞赛,但却输掉了这场战争。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空间历史学家罗兰德(Alex Roland)说,可以这么说,尽管俄罗斯的宇宙飞船离不开又大又笨的助推火箭,但其发展轨道一直是准确的。

  (来源:华尔街日报 Robert Lee Hotz)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责任编辑:NN028

相关知识

美国航天飞机谢幕 俄宇宙飞船将独霸太空
亚特兰蒂斯号最后太空之旅 美国航天飞机绝唱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拆卸一空将进博物馆供参观_高清图集
航天员将进行太空授课 MPE与航天员共同备课
航天飞机10大精彩瞬间:太空悬浮球形水滴_高清图集_新浪网
美国通报LED新规将影响中国LED产业
俄电影院将座位改成双人床 观众可躺着看电影(图)
空间站宇航员回收故障液氨泵
美国退役航天飞机交换场地将进博物馆展览(图)
航天飞机风雨30年:一个时代即将落幕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美国航天飞机谢幕 俄宇宙飞船将独霸太空 https://biud.com.cn/zhidao-view-id-8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