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销售不规范 政府监管是关键 2011-07-11
前段工夫,一则爆炸西瓜的新闻让大众明白了一个"新名词"--植物生长调节剂(下简称"调节剂"),社会各界对这些一直存在但市民却鲜有了解的化学物质的关注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事件也触动了政府职能部门,本月7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的专项检查。据悉,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后,人们对于添加剂已经是谈虎色变了,都希望自己能吃到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希望自己菜篮子里的菜都是在纯自然的条件下生长而成的。然而为什么农夫朋友都喜欢用"药"和"剂"呢,这些东西到底是农夫的朋友还是市民的天敌呢?类似于膨大剂的一系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毕竟是"毒水"还是"良药"?为了尽量还原农药及植物调节剂的真相,本报进行了深化的调查。
回顾
植物生长激素应用历史悠久
近期,爆炸西瓜让膨大剂这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始进入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的视野。很多人都以为膨大剂是瓜农们最近几年才广泛运用。据了解,其实像膨大剂那样的生长激素,应用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那时,人们利用橄榄油里的乙烯成分催熟无花果。上世纪80年代初,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市场在美国,棉花脱落剂被广泛运用,其次是乙烯利,用于橡胶割胶及甘蔗催熟。
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引进2·4-D等生长调节剂,促进温室内西红柿坐果,这种做法成为温室大棚消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悉,中国人口众多,之所以能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农药及一系列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现在,植物激素早已是农业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节剂了,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越来越依赖的手段。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常见农作物,如西瓜、黄瓜、香蕉、西红柿等。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年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面积就达到了2000多万公顷,目前其运用呈现增长趋势。
现状
安全性尚未有定论
膨大剂曝光后,西瓜一度滞销。因为在此前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后,人们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一旦发现食品存在人工添加的东西,人们就会拒绝它。毕竟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否安全?对此,农业专家和医学专家各执一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冯双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那些激素,对人是没有作用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也认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果在国家标准要求下运用,不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它的毒性以至比我们日常吃的食盐还低。
而一些医学专家却持反对意见。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教授王月丹表示,虽然很多国家没有明确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但是这并不足以论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很多化学物质是在运用了十几年以至几十年后才被发现对人体有害,比如,敌敌畏这种剧毒农药最早用于农业消费,因为杀虫效果明显,提高了产量,一度被广泛运用,但是20多年后,被发现对人体具有强烈毒性,被禁止运用。
消费销售存不规范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批准消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共有540多种,我国是全世界运用调节剂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以广东为例,数据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每年运用约220吨,大概占全国运用量的3%多一点。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消费和销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在广州白云区经营一家农药化肥店的何先生告诉记者,生长调节剂是每家农药店的必备产品,销售特别好。正规的调节剂,要求农药登记证、执行标准、消费许可证三证齐全了才能上架销售。但一些不正规的调节剂,厂家出货时根本没有贴任何标签,农药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想贴什么标签就贴什么标签。而且存在虚标有效成分或者效果现象。何先生透露,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复配了其他几种药物。"比方说,农夫对蔬菜的要求是--不但要菜叶颜色好,还要没有虫咬。这样,农药厂就会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复配上两三种杀虫药。不良商家以至会复配上不答应在蔬菜中运用的成分,或者是复配的成分会超标。如此一来,一瓶药就能达到两瓶药的效果,而且价格更便宜,自然会受种植户欢迎。"在何先生看来,这些复配了其他成分的调节剂,毕竟还属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范畴,很值得商榷。
卓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兼营销总监谭卓南日前告诉记者,他几年前用过广东某名牌农药产品,后来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时发现了一些农药隐性成分--该知名农药产品竟然添加了在包装上毫无说明的一些成分。现在,谭卓南改种"水耕蔬菜"了,他说,现在他的基地种植的蔬菜不会运用任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专家
政府加强监管是关键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吃到安全的农产品,防止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滥用呢?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认为:关键还是要靠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力监管,同时教育农业的上下游产业从业人员要有社会道德要自律,这种监管下的自律是确保食品农产品安全的最重要方式;而农业与超市的结合也可以较好地控制价格与质量。据陈日远教授分析,伴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新一代农夫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会自觉抵制违法运用农药的情况。但是,一旦他们购买到那些由无良农药消费商消费的超标农药或者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夫客观上就成为了帮凶。要杜绝这种情况,政府必须加强对农资消费企业的监管。
谭卓南也认为,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政府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打击无良的商家以及出台相关的具有真正指导性意义的运用标准。他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
可参考"供港蔬菜"监管机制
陈日远教授建议:"供港蔬菜能做到优质安全,得益于它有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种植监管到市场准入再到销售抽查,每一个环节都在监控之下,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据了解,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陈啸宏最近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这说明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被国际认可。目前广州有多个蔬菜种植基地负责向香港供应新鲜蔬菜,这些年以来供港蔬菜得到了香港各界的认可,这说明了我们可以种出优质安全的蔬菜。
据业内人士介绍,无公害农产品是一种具有独特标志的专利性产品,严格有别于其他农产品,而这种独特标志包涵了其消费技术的独特性、管理方法的独特性。正基于此,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有别于一般农业消费,它必须有自己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并能很好地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目前在广州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农产品,即使它没有拿到无公害认证,也都是按照无公害的要求来种、养殖的。不过有专家表示:无公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有偏差,未来加强监管后,安全应当不成问题。
政府
将采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近期在央视播出的节目《食品安全在行动:中国政策论坛》中,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昆仑表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决策者乃至普通民众的共识,而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是备受关注。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也承认:"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众多,其中之一就是我们食品的原料--农产品出了问题。我国农业消费更为分散,种植养殖环节还主要依赖2亿多农夫散户消费,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小、散、乱的特点突出。
据悉,参加此次论坛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农业部等部委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还在论坛上指出,抓好食品安全,关键是要把分兵把口和建立协调机制,实际上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机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必须要依法、科学和公开".
回顾
植物生长激素应用历史悠久
近期,爆炸西瓜让膨大剂这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始进入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的视野。很多人都以为膨大剂是瓜农们最近几年才广泛运用。据了解,其实像膨大剂那样的生长激素,应用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那时,人们利用橄榄油里的乙烯成分催熟无花果。上世纪80年代初,单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市场在美国,棉花脱落剂被广泛运用,其次是乙烯利,用于橡胶割胶及甘蔗催熟。
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引进2·4-D等生长调节剂,促进温室内西红柿坐果,这种做法成为温室大棚消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悉,中国人口众多,之所以能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农药及一系列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现在,植物激素早已是农业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节剂了,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越来越依赖的手段。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常见农作物,如西瓜、黄瓜、香蕉、西红柿等。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年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面积就达到了2000多万公顷,目前其运用呈现增长趋势。
现状
安全性尚未有定论
膨大剂曝光后,西瓜一度滞销。因为在此前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后,人们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一旦发现食品存在人工添加的东西,人们就会拒绝它。毕竟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否安全?对此,农业专家和医学专家各执一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冯双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那些激素,对人是没有作用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也认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果在国家标准要求下运用,不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它的毒性以至比我们日常吃的食盐还低。
而一些医学专家却持反对意见。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教授王月丹表示,虽然很多国家没有明确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但是这并不足以论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很多化学物质是在运用了十几年以至几十年后才被发现对人体有害,比如,敌敌畏这种剧毒农药最早用于农业消费,因为杀虫效果明显,提高了产量,一度被广泛运用,但是20多年后,被发现对人体具有强烈毒性,被禁止运用。
消费销售存不规范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批准消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共有540多种,我国是全世界运用调节剂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以广东为例,数据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每年运用约220吨,大概占全国运用量的3%多一点。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消费和销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在广州白云区经营一家农药化肥店的何先生告诉记者,生长调节剂是每家农药店的必备产品,销售特别好。正规的调节剂,要求农药登记证、执行标准、消费许可证三证齐全了才能上架销售。但一些不正规的调节剂,厂家出货时根本没有贴任何标签,农药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想贴什么标签就贴什么标签。而且存在虚标有效成分或者效果现象。何先生透露,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复配了其他几种药物。"比方说,农夫对蔬菜的要求是--不但要菜叶颜色好,还要没有虫咬。这样,农药厂就会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复配上两三种杀虫药。不良商家以至会复配上不答应在蔬菜中运用的成分,或者是复配的成分会超标。如此一来,一瓶药就能达到两瓶药的效果,而且价格更便宜,自然会受种植户欢迎。"在何先生看来,这些复配了其他成分的调节剂,毕竟还属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范畴,很值得商榷。
卓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兼营销总监谭卓南日前告诉记者,他几年前用过广东某名牌农药产品,后来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时发现了一些农药隐性成分--该知名农药产品竟然添加了在包装上毫无说明的一些成分。现在,谭卓南改种"水耕蔬菜"了,他说,现在他的基地种植的蔬菜不会运用任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专家
政府加强监管是关键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吃到安全的农产品,防止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滥用呢?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认为:关键还是要靠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力监管,同时教育农业的上下游产业从业人员要有社会道德要自律,这种监管下的自律是确保食品农产品安全的最重要方式;而农业与超市的结合也可以较好地控制价格与质量。据陈日远教授分析,伴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新一代农夫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会自觉抵制违法运用农药的情况。但是,一旦他们购买到那些由无良农药消费商消费的超标农药或者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夫客观上就成为了帮凶。要杜绝这种情况,政府必须加强对农资消费企业的监管。
谭卓南也认为,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政府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打击无良的商家以及出台相关的具有真正指导性意义的运用标准。他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
可参考"供港蔬菜"监管机制
陈日远教授建议:"供港蔬菜能做到优质安全,得益于它有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种植监管到市场准入再到销售抽查,每一个环节都在监控之下,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据了解,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陈啸宏最近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这说明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被国际认可。目前广州有多个蔬菜种植基地负责向香港供应新鲜蔬菜,这些年以来供港蔬菜得到了香港各界的认可,这说明了我们可以种出优质安全的蔬菜。
据业内人士介绍,无公害农产品是一种具有独特标志的专利性产品,严格有别于其他农产品,而这种独特标志包涵了其消费技术的独特性、管理方法的独特性。正基于此,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有别于一般农业消费,它必须有自己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并能很好地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目前在广州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农产品,即使它没有拿到无公害认证,也都是按照无公害的要求来种、养殖的。不过有专家表示:无公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有偏差,未来加强监管后,安全应当不成问题。
政府
将采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近期在央视播出的节目《食品安全在行动:中国政策论坛》中,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昆仑表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决策者乃至普通民众的共识,而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是备受关注。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也承认:"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远远落后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众多,其中之一就是我们食品的原料--农产品出了问题。我国农业消费更为分散,种植养殖环节还主要依赖2亿多农夫散户消费,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小、散、乱的特点突出。
据悉,参加此次论坛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农业部等部委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还在论坛上指出,抓好食品安全,关键是要把分兵把口和建立协调机制,实际上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效机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必须要依法、科学和公开".
相关知识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销售不规范 政府监管是关键
冬天窗户为何密封不了 三因素是关键
冬季木门关不紧 使用不当是关键
中小橱柜企业生产压力大 积极改善管理是关键
橱柜行业销售渠道多样 模式创新是关键
融创接盘佳兆业尚不确定 业内指政府态度是关键
家装陷阱太多消费者伤不起 装修暴利是推手
东易日盛劳动用工不规范 被监管机构警告
涂料企业如何申请免征4%涂料消费税
水电装修中,规范与不规范的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