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新标被指“自降标准” 2011-07-11
近日,对于“中国乳品新国标被指全球最差”、“倒退25年”的言论引来多方关注。就这个事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乳品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组长王竹天研究员和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乳品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成员、教授级高工孟瑾就《生乳》安全标准制定过程和菌落总数指标、蛋白质含量指标等情况进行了解读。而回应也引来了多方质疑。
奶业新标“自降标准”
孟瑾教授认为,在1986年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毫升,Ⅱ级低于100万CFU/毫升,Ⅲ级低于200万CFU/毫升,Ⅳ级低于400万CFU/毫升。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而生乳新国标将生乳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毫升调整到200万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当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
此言一出引来各大媒体的追踪与关注,媒体指出与1986年的《生鲜乳收购标准》相比,生乳新国标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新西兰则为3.8克,欧美国家也多在3.2克以上;菌落总数上限统一规定为每毫升生乳200万个,高出美国、欧盟等标准一个数量级。大家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新标准确实降低了。而王丁棉指出,标准高与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首先是蛋白质,不要看到它比原来标准只少1.5%,但营养其实少了很多,满意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1g蛋白质,例如:一个70公斤重的人,每天则需要70g蛋白质。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有40%来源于谷类物质,其次是肉类,然后是豆类和蛋,而从奶制品中获得的蛋白质并不占多数。即便每天饮用500ml,即一斤左右的牛奶,也仅能获得14g的蛋白质。
然后是细菌总数,细菌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菌群总量增加加大了牛奶的安全风险。牛奶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酵母菌、霉菌、立克次氏体和病毒,其中细菌最为常见,并在数量和种类上占据优势。新国标中菌落总数针对的其实是“生鲜牛奶”的标准,所谓生鲜奶就是奶农从奶牛身上挤出的生奶。在原奶加工成乳制品的过程中,乳企要对牛奶进行杀菌处理,最终使得乳制品成品达到细菌控制标准,但基数增加的菌群安全风险也在增大。
就这些数字的降低专家也给了相应的解释。我国有13亿人口,要解决我国国民喝奶问题不可能单靠进口来满意需要,就算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牛全都买回来,也满意不了我们的需求。而且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受限于牧草质量、品种改良等因素并不稳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质标准绝大多数达不到。所以只有降低标准才能保证奶农们的利益。
当下大家都在关注和讨论新标的标准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国所产牛奶现在不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是不代表以后不能。所以解决导致出现上述出现的问题才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
乳业新国标面临的2个道难题
解决奶源分散供应难题
王丁棉分析说,要想提高蛋白质,不需要多难的技术,只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优质的饲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质指标赶紧就会上去。
细菌总数也一样。即使小规模的散养户,做得好的话,也跟大规模的奶牛场一样可以把细菌总数控制在50万以下。
给奶牛喂优质牧草能提高蛋白质,这说得没错,但是国却没有哪有那么多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另外,提高蛋白质还需要改良我们的奶牛。我国奶牛的产奶量和美国相比差一半,这是品种的差异,要想缩短这个差距是需要漫长的改良过程。
消费加工储存技术难题
就菌落而言,主如果企业的设备跟不上。牛奶在刚离开牛的乳房的一瞬间,菌落总数其实特别低,最多也不过一两万个。菌落总数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如果牛奶进入加工环节前的工夫太长。另外,牛奶刚挤出来的1小时内没有飞快将其降到4摄氏度(没用低温抑制细菌繁殖)。再有就是装牛奶的桶、运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彻底。
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大多数都是在各家院里饲养,没有完善的储存装备,再加上道路运输这样就导致菌落数的上升。
奶业新标“自降标准”
孟瑾教授认为,在1986年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毫升,Ⅱ级低于100万CFU/毫升,Ⅲ级低于200万CFU/毫升,Ⅳ级低于400万CFU/毫升。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而生乳新国标将生乳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毫升调整到200万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当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
此言一出引来各大媒体的追踪与关注,媒体指出与1986年的《生鲜乳收购标准》相比,生乳新国标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从2.95克降到2.80克,新西兰则为3.8克,欧美国家也多在3.2克以上;菌落总数上限统一规定为每毫升生乳200万个,高出美国、欧盟等标准一个数量级。大家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新标准确实降低了。而王丁棉指出,标准高与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首先是蛋白质,不要看到它比原来标准只少1.5%,但营养其实少了很多,满意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补充1g蛋白质,例如:一个70公斤重的人,每天则需要70g蛋白质。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有40%来源于谷类物质,其次是肉类,然后是豆类和蛋,而从奶制品中获得的蛋白质并不占多数。即便每天饮用500ml,即一斤左右的牛奶,也仅能获得14g的蛋白质。
然后是细菌总数,细菌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菌群总量增加加大了牛奶的安全风险。牛奶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酵母菌、霉菌、立克次氏体和病毒,其中细菌最为常见,并在数量和种类上占据优势。新国标中菌落总数针对的其实是“生鲜牛奶”的标准,所谓生鲜奶就是奶农从奶牛身上挤出的生奶。在原奶加工成乳制品的过程中,乳企要对牛奶进行杀菌处理,最终使得乳制品成品达到细菌控制标准,但基数增加的菌群安全风险也在增大。
就这些数字的降低专家也给了相应的解释。我国有13亿人口,要解决我国国民喝奶问题不可能单靠进口来满意需要,就算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牛全都买回来,也满意不了我们的需求。而且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受限于牧草质量、品种改良等因素并不稳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质标准绝大多数达不到。所以只有降低标准才能保证奶农们的利益。
当下大家都在关注和讨论新标的标准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国所产牛奶现在不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是不代表以后不能。所以解决导致出现上述出现的问题才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
乳业新国标面临的2个道难题
解决奶源分散供应难题
王丁棉分析说,要想提高蛋白质,不需要多难的技术,只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优质的饲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质指标赶紧就会上去。
细菌总数也一样。即使小规模的散养户,做得好的话,也跟大规模的奶牛场一样可以把细菌总数控制在50万以下。
给奶牛喂优质牧草能提高蛋白质,这说得没错,但是国却没有哪有那么多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另外,提高蛋白质还需要改良我们的奶牛。我国奶牛的产奶量和美国相比差一半,这是品种的差异,要想缩短这个差距是需要漫长的改良过程。
消费加工储存技术难题
就菌落而言,主如果企业的设备跟不上。牛奶在刚离开牛的乳房的一瞬间,菌落总数其实特别低,最多也不过一两万个。菌落总数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如果牛奶进入加工环节前的工夫太长。另外,牛奶刚挤出来的1小时内没有飞快将其降到4摄氏度(没用低温抑制细菌繁殖)。再有就是装牛奶的桶、运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彻底。
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大多数都是在各家院里饲养,没有完善的储存装备,再加上道路运输这样就导致菌落数的上升。
相关知识
中国奶业新标被指“自降标准”
智能家电新标被指意义不大
家具以旧换新政策 被指区别对待
圣劳伦斯服务升级 树立中国采暖业新标准
碧桂园精装房被指以最低标准施工 业主拒收房
“崛起·蛰伏·复兴 中国壁纸业新十年发展”高峰论坛
北京门头沟政府新办公楼被指酷似克里姆林宫
中国牛奶标准被指全球最差
采标VS国标:F★★★★标准能否再次拉动国标
新标家居整体定制专家华丽出席广州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