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运动是怎样在伴随着奥林匹克发展的? 2011-07-11
奥运五环
顾拜旦以及众多的奥林匹克先驱者在19世纪末创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至今已度过了一个多世纪。在现代奥林匹克的历史进程中,击剑运动伴随的现代奥运一起,在不断满意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指导,朝气蓬勃地走向自己的未来。
现代击剑运动动是奥运会的传统项目。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就已经设有男子花剑、男子佩剑两个项目的比赛。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届奥运会增加了男子重剑的比赛项目。1924年同是在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剑比赛项目。到了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女子重剑也被列为奥运会的正是比赛项目,并且女子佩剑也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伴伴着108年的现代奥运会的发展,从雅典出发再回到雅典,现代击剑运动的全部6个剑种都先后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是一个特别圆满的击剑奥运历程。
现代击剑运动发展的虽然最终取得一个完满的结局,但是其真实这100多年的进程当中,击剑运动的奥运之旅历经曲折。1912年在斯德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会员上。由于重剑比赛时对剑的长度还没有统一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法国队拒绝参加比赛,意大利队也曾经因为比赛规则的争议问题而选择退出比赛。为了使比赛能顺利进行,使击剑运动更加完善,则需要国际组织啦统一比赛的规则。因此,1913年11月29日在法国巴黎第一次举行了有9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性会议,并且成立了“国际击剑联合会”,通过国际剑联组织和管理击剑运动竞赛的各项工作。1914年6月在巴黎正式通过了《击剑竞赛规则》,并与同年编辑成册,1919年出版发行,使得击剑运动竞赛趋向公平、公正、合理。1930年之前的击剑比赛都是采用人工裁判,轻易造成误判,到1931开始在重剑比赛中尝试采用电动裁判器,1955年电动花剑裁判器也运用在比赛中,1899年佩剑比赛也开始采用电动裁判器。电动裁判器的发明使得现代击剑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征程,使得击剑运动更加公正、公平,推动者击剑运动的技术向新的高度发展。现代击剑运动从被列为奥运项目至今,总体优势一直集中在欧洲,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都在不同时期领导者世界击剑运动发展的潮流,并各自代表着一个古典的击剑流派,其基本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风格都有明显的差异。近50年来,击剑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风格有了飞快的发展。
花剑运动时最早进入现代奥运会的击剑项目之一。伴着国际间的交往增多,特别是电动花剑的发明,花剑的技战术打法得到的飞快的发展。50年代末,法国和意大利在花剑项目上的优势极其明显。前者的打法冷静沉着,一般是以技巧取胜;后者的打法紧逼接近,擅长通过剑的不断接触控制对手,采取坚决的进攻策略。60年代初,苏联异军突起,但是更加注意身体的素质,善于把握实际采取强攻态势,并在强攻的基础上打第二意图战术,出奇制胜。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联邦德国青出于蓝,其打法比较随意,最先运用甩剑刺、点刺、和大角度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90年代古巴也开始崛起,古巴的击剑运动员速度极快,爆发力强,以频繁的攻守转换、极强的交锋能力打击对手。此外,韩国和中国今年来也有上佳的表现。这直接造成了目前花剑项目的竞争已是群雄逐鹿、竞争异常激烈。
重剑运动自进入奥运会以后,多年来由于打法单一,发展较为缓慢。但是70年代以后重剑运动就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历程当中。当时以身高2米的瑞典选手麦德林为典型代表,凭借着身高臂长的巨大的优势,寻找机会甩剑反攻的打法独霸剑坛。80年代重剑进入了以匈牙利、联邦德国、苏联、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重剑运动员,从此重剑项目就呈现出了争奇斗艳的局面。匈牙利的斯凯利以剑招怪特著称,善于又骗对手并进行有效地反攻。而同情有一位矮个子的选手高内恰尔则擅长运动多变的步法诱使高个子运动员误入圈套,被打下蹲反攻刺手臂下侧。联邦德国的朴许和鲍尔曼则以主动出击寻求交锋为主。朴许练就一套幸福适用的甩剑刺结合的剑刺脚,或第二防还刺得绝活。鲍尔曼以快速接近对手引诱对手抢攻后,再用对抗防反下线或刺脚闻名于世。苏联的迪斯科攻势更是以凶狠的打法并使对手难以喘息的最典型的攻击型速战速决立足于剑坛。法国的里布和昂格里姿势柔美,手法细腻,讲究攻守结合。意大利的马佐尼观察细致,善于紧逼,技术全面,战术狡诈多变,连续交锋能力强。90年代重剑技战术趋向在攻防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特长和绝招。俄罗斯的克罗科波夫和德国的史密特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核心代表人物。克罗科波夫控制能力极强,能攻善守,攻击点上下落差大,面广变化多,往往使得对手顾此失彼、不知所措,防守体系也是难有破绽,无懈可击。史密特手上功夫特别好,善于随机去捕获对手的特点和弱点去采取合适的对策,善于运用步伐的变化造成对手错觉并落入圈套,最后才给对手致命一击。
佩剑也是最早进入奥运会的基建项目,纵观其发展的历程,一共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50年代匈牙利统治着佩剑的领域,并全面地研究了进攻的最佳机遇问题。从中认识到在比赛中不应当消极等候对手的错误才发起进攻,而是应当积极地解禁对手,主动创造和捕获有利的进攻机遇张开攻击,因此取得突破,速度更快,更具威胁。相对之下,佩剑的防守的防守显得脆弱,很难抵挡犀利饿进攻。所以比赛中运动员均将进攻视作最为有效的手段,为了避免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双方从一开始都力争先发制人。这样就造成了佩剑比赛成为一场简朴的“对攻战”,“互中”的情况也频繁发生,比赛单调不精彩,也使得其观赏性远不如花剑。为了纠正这种“攻强守弱”的偏差现象,“轮换优先裁判权”的新规则应运而生,这就是佩剑的第一次变革。由于新规则的限制,重剑比赛必须寻求更有效的预防体系,当时苏联的佩剑在这一方面率先取得成就。在比赛中充分利用场地加强步法移动,以此增大实战距离延长进攻者接近的过程,并在观察判断的基础上组织和选择防守战术。对没把握的交锋就利用“警告线”的规则退出场地,来缓和或采用“击剑线”等迂回战术。这些防守战术的成功施行,增加了进攻者的困难,但是也使得比赛消极松懈。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佩剑便出现了第二次变革:将场地从28米改为18米再到现在的14米,明白最后取消“警告线”。这次变革通过20多年的工夫,并没有达到最初预计的效果,比赛仍旧显得索然无味。因此,国际剑联经过反复商讨研究,意识到以往对佩剑规则的修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攻强守弱的现象,也未有效地促进攻防对抗能力的提高,其根源是在于攻防步法的不均衡。只有限制“交叉步”与“冲刺”等快速接近的进攻步法,才能增加进攻的难度,使得进攻双方进退距离相应均衡。这样就有利于攻防能力的提高。于是1994年在佩剑比赛中禁止运用“交叉步”和“冲刺”进攻及“互中”不计分,从而彻底挣脱了长期以来攻强守弱、攻防失调的现象,使得佩剑的打法进入了第三次变革,进一步推动佩剑运动向前发展。目前,佩剑运动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同时,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与大众化的娱乐健身,两者均衡发展也成为击剑运动追求的新目标,从而使得这一古老的奥运项目焕发新的青春,更加具有魅力。
- 参考资料:
《奥林匹克击剑》 人民体育出版社
相关知识
击剑运动是怎样在伴随着奥林匹克发展的?
胎儿是怎样在母体中发育的?
中国瓷器是怎样在世界上传播的?
中国击剑运动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
文化是整体衣柜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好家具是怎样“炼”成的?
LED企业是怎样玩转资本市场的
一站式服务是未来家居业得以发展的蓝海
创新是木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诚信体系建设仍是木门电商渠道发展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