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番茄丰收 内地劳动力赴疆淘金 2011-09-21
图:新疆昌吉附近的一处番茄地,16岁的王新民背着姐姐的孩子在地里采摘番茄。王新民来自云南盐津,今年从老家投奔到在这里打工的姐姐一家。她在番茄地里干活,一个月有800多元的收入。当地的番茄产业,吸引了内地众多盈余劳动力前来“淘金”。
中国青年报报道 9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一家番茄酱加工厂,维吾尔族小伙子凯萨尔和汉族姑娘王霞一起检验封装后的番茄酱包装。高温消毒后的番茄酱,通过管道直接灌注到密封的锡纸袋中,然后再装进铁桶,出厂的番茄酱一桶重达200公斤。按照工厂的订单,这些番茄酱将出口到欧洲一些国家。工厂外,满载着番茄果实的大小卡车正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厂区卸货。每年的八九月份,是新疆番茄收获的季节,在天山南北的很多地方,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
据了解,从2005年起,中国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一大番茄酱出口国,每年番茄酱出口量约100万吨,占全球贸易份额的40%。新疆地区共有100多万亩番茄种植区,加工番茄总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由于饮食传统的关系,番茄在欧美国家有很大的销量,西餐中的各种餐点,从沙拉、汤、果汁,再到沙司酱等,都能吃到番茄。“番茄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蔬果之一,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从美洲到大洋洲,从北欧到南非,番茄满意了众人的口腹之欲。”美国作家安德鲁·史密斯在他的著作《新世界的魔幻美食》中这样开篇。由于原料、消费和运输成本的优势,我国的番茄酱销售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前些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以消费36%-38%浓度的番茄酱为例,我国每吨的成本低于国际平均成本150美元。
在昌吉的一处番茄种植区,农艺师胡锡明正在给种植户曾国川指导番茄收割的技术问题。胡锡明是联合利华的援疆技术人员,他负责番茄的育种,对土壤环境、食品营养及微生物分析进行一系列检测,帮助种植户出产的番茄达到国际标准。“这些番茄都是供应欧洲市场的,客户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胡锡明说,新疆的日照工夫长,对番茄的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几年也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前来采购。两人数了一下,一个植株平均结有60多个果实,一亩地种有2400多个植株,其中成活的有2000多株。初步计算下来,今年一亩地能收获四五吨的番茄。作为这片番茄地的种植承包户,曾国川负责栽苗、施肥、养护直至收获。承包1亩地,能得到160元的补贴。
位于石河子市新疆消费建设兵团农八师152团的一片番茄地,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摘着成熟的番茄。这里每天上午7点上工,中午1点半吃饭休息。下午从3点干到晚9点。采满一袋子的番茄,能挣1.4元,平均每人每天能采60来袋。来自安徽阜南王家坝的赵忠,在新疆打工快20年了,如今有100多个老乡在这里。他在这里,每个月有2600元的收入,比老家挣的要多近一倍。来自重庆丰节的潘美云,女儿姚金斌已经10岁了,她在新疆出生长大,从没有回过父母的老家,如今新疆石河子就算是她的故乡了。
152团10连的副连长刘新文介绍,连队有番茄地400多亩。每年8月初,番茄就进入了收获采摘的季节,到9月中旬能全部收完。这段工夫,连队的人手不够,一般还得向外雇用近百人来帮助。在这里帮助的劳务工,等番茄收完了,又要忙着去别的地方摘棉花。在当地待工夫长一点的,积累了肯定的经济基础,有的也开始在当地包了地,当起了小老板。这个时分也是番茄酱加工厂最忙的时分,每天大小卡车都排着长队往厂里运送刚收获的番茄果实。“有时工厂消费不过来,运原料的货车得等上好几天才能进厂卸货,由于夏天温度高,一些番茄就烂在了车里,特别让人痛心。”
相关知识
新疆番茄丰收 内地劳动力赴疆淘金
中国地产私募赴美淘金:一口气买下2600套公寓
内地房企大举入港 业界预警“淘金”风险
新疆:已建成27条瓷砖生产线,规划待建14条
新疆已建成27条瓷砖生产线 规划待建14条
人寿平安联手赴美淘金商业地产
海尔空调空降百名安装工援疆
需求疲软 国内棉花工业库存不减反增
内地游客澳门旅游热为澳门的经济繁荣做大贡献
普遍房企大丰收 内地30家房企销售额已破万亿